18* 慈母情深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课程目标 :
知识与能力:1、.认识三个生字,区别多音字“龟”的读音,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谴词用句方面的精妙;3、通过品析人物的言行,感受母亲的辛劳,进而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过程与方法:抓住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围绕“课文哪些地方会让我鼻子一酸?”这一问题,引领学生一次次地亲吻文本、触摸文本、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真情的流淌,感受慈母的善良与慈祥。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心底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慈爱,并能发自内心对母亲感恩之情。
“品味作品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是我班学生常用的语文学习方法,部分学生还能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圈圈划划,评评注注,表达个人感受。然而,本篇课文写的是六十年代初的事,当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大多数老百姓的家境都很困难,“一元五毛钱”买一本书在当时是不容易的事情。由于学生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难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其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亲情,体会人间真情的温暖。但对大多数独身子女而言,往往忽略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感动,对父母的深情常感到“理所当然”,缺少“心存感激”。因此,学习过程中,体会慈母情深的同时,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也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教学重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来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情深”,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聚焦“情深”
课件出示:[英]玛格利特·魏德玛诗《妈妈的牵挂》片断,在《祖国,慈祥的母亲》温婉如丝藤般的小提琴声中,老师深情诵读:
她是我们的守望人,
冬天在窗边,
夏天在门旁,
她会为我们的晚归而焦虑不安。
她从不会忘记,
在我们身上倾注全部的爱,
因此,我确信,
无论我们在哪里,
身上都系着她的牵挂。
孩子们,这个人是谁?(母亲)
师深情述说:她就是母亲,她就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母亲的爱,纯纯若水,绵绵如溪,沉沉似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普通的母亲,去感受那博大的慈母情怀。(板书课题)。孩子们,聚焦“情深”二字,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看到题目,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孩子们,培养对题目的敏感,是阅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初读课文,感知“情深”
1、刚才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几个词语比较难读,哪一小组来领读。 (课件)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龟裂 忙碌 攥着 陷入
⑴“龟裂”什么意思。师引导:看见过“龟裂的手”吗?课件
⑵老师发现这里面有一个字很难,哪个字?(“攥”字)。
师:用你的右手食指在书桌上工工整整地写一写这个字,谁来到黑板上写写?不多不少正好23画。
师:确定写对的同学把你的左手攥起来。“攥”就是紧紧地握起手。
你还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4)谁能用上这几个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我一直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想要买书时,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给了我,又陷入了(忙碌),我的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齐读)
方法指导:同学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述。但概括的语言必须简洁。你还想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同学们不仅学得认真,而且读得也很用心,谁来说一说初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我特别想买一本书——《青年近卫》。(课件)你们看,(教师出示小说《青年近卫军》)这是一本在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苏联小说。在当时,这本小说的价格是1元5角钱。
一元五角现在能买什么?(生答)当时的一元五角意味着什么?
出示图片
出示: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我们的共和国处在艰难时期。国营商店只卖一种肉——“人造肉”,是淘米泔水经过沉淀之后做的。因为粮食是珍品,所以用淘米泔水做的“人造肉”也成了“抢手货”。
六十年代初期,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多数工人的每月工资不过二三十元,一元五角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了。
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没有就近的公共汽车可乘,即便有,母亲也必舍不得花五分钱、一毛钱乘车。
——摘自梁晓声的《母亲》
那么我们再想想青年近卫军的价钱——一元五角,在当时来讲,太贵了。
贫困的家境:
母亲赚钱艰辛:
④我很感激母亲,那么想要一本书,却用买书的钱,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
评价:孩子们初读课文的收获还真不少!
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深”
出示课件(主要内容)过渡:我们再来看看这段话:突出鼻子一酸母亲明明已经将钱给了我,一元五角,一分没有少,一句责怪的话也没有。按理说我应感到开心才对,但作者却“鼻子一酸”,想哭!为什么我会鼻子一酸?
出示阅读提示:1、“鼻子一酸”是一种怎样的感觉?2、阅读课文,细细品读句子,课文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读到感动的句子或场景划一划,还可以在旁边写下感受。先自主学习,再在小组内交流探究。
2、交流汇报:
A母亲工作的环境:
*出示: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谁来读读?发现了什么?(重读词语)
(2)在朗读时,侧重点不同,给读者的感受也会不同。听老师来读读:重读“七八十台”(一刻都停不下来)“噪声”(让人难受、烦躁)“震耳欲聋”(声音大的让人受不了)
(3)把你们的感受送到字里行间去。读……师:还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噪声震耳欲聋?找出依据?生:“你妈是谁?”我大声说出母亲的名字。;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接着又对着我喊......
(4)师:从我进去这噪声就没有停止过,同学们齐读:七八十台缝纫…… 而这只是今天这一刻,昨天母亲是在怎么样的环境中工作呢?读:七八十台缝纫… 明天母亲又将在怎么样的环境中工作呢?读:七八十台缝纫…… 师:孩子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一直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着。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心疼;难受;心酸;感动)
这些句子并没有直接写当时的环境怎样的差,而是通过处在这个环境中的一些人的反应,侧面的写出母亲工作环境的差。有时,我们要描写一样事物,或想要表达一种情感,可以直接去表达,也可以通过侧面的描写间接的去表达。
师:还有哪句话写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差,让你心酸?
生交流:“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谈感受。(一天又一天,母亲不仅要忍受“震耳欲聋”的噪声,还有车间炙热的环境与污浊的空气。)
师: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难怪我会“鼻子一酸”呢!
B 母亲的神态、动作:
出示:*“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⑴、师生合作读这段话。
⑵、这句话很特别,特别在哪里?(出现了三次“我的母亲”;分别放在句子后面) 这样写的好处?
引导:课件:A、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B、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生反复的读三个句子,体会其不同的写作效果。)
师从读句子的语速上引导第一个句子就好像电影中的慢镜头,每个动作都是那么清楚,那么细致。)
师读句子,提问:你看到了母亲怎样的背?怎样的脸?怎样的眼睛?
⑷小结:看到母亲这样的面容,怎能不鼻子一酸!还有哪一处写出了我的鼻子一酸?
*课件出示句子:“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1)如果说刚才是慢镜头,这就是——快镜头。生读句子。
⑵这个句子的特别之处在于哪?为什么要用四个“立刻”,不换成别的词语? “立刻”是什么意思?(速度很快,不容耽搁)(反复出现的 “四个立刻”更能体会到母亲的忙碌,辛苦)你能读出忙碌的感觉么?
小结:如此简洁的语言,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母亲争分夺秒的忙碌,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深深的慈母情怀。 其实母亲的忙碌还远远不止这些, 课件:母亲是一个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在那座二百余万人口的城市,除了我们的母亲,我们再无亲人。而母亲的亲人即是她的几个小儿女。母亲为了微薄的工资曾在铁路工厂做临时工——翻砂,出卖一个底层女人的廉价的体力。每月工资27元,那也是男人干的很累很危险的重活。临时工谈不上什么劳动保护,全凭自己在劳动中格外当心。稍有不慎,就会被铁水烫伤或被铸件砸伤压伤。母亲几乎没有哪一天不带着轻伤回家的,母亲的衣服被迸溅的铁水烧了片片的洞。”
“家里为了省电,我们九点上床睡觉了,母亲则用坐在昏暗的小灯下缝补,母亲的双眼就是在那些年里熬坏的,至今视力很差。小时候,夜里醒来,仍见灯亮着。仍见母亲在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地缝补,仿佛就是一台自动操作而又不发声响的缝纫机。或见灯虽着着,而母亲肩靠着墙,头垂于胸,补物在手,就那么睡了。有多少夜,母亲就是那么睡了一夜。”梁晓声原著——《母亲》
这就是我的母亲,她就是这样挣钱的。孩子们,看到这样忙碌的母亲,怎能不鼻子一酸,我们再来读这段文字。出示
C、通情达理 : ⑴母亲就这样工作,如此赚钱,可当儿子向他要钱,说要买一本书时,母亲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课件: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⑵从“皱皱的毛票”“龟裂”你体会到了,什么? ⑶读句子,体会母亲的“塞”:母亲塞到我手里的仅仅是钱吗?还是什么?(期待、慈爱、希望、汗水、母爱) ⑷教师深情述说:孩子们,你看母亲每月的工资才27元,这一元五角对母亲来说就是她一天多的劳动,最起码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才能换来的血汗钱呀!此时,母亲却把她不舍得吃、不舍得用,拼死拼活赚来的钱塞给了“我”。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这就是一个慈母伟大的情怀!
课件出示练习
说话训练: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_________!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_________!
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应该_____,应该______。
师:母亲深厚的情,触动、影响、感染了我。使我懂得了要做一个孝顺、呵护母亲的人。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懂事了,那天,我用这一元五角钱为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齐读32——35段。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深”。
1、从那一天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母亲对我说的话以及为我做得的一切,时时在我心头萦绕,时时给我力量,催我奋进,后来我成了著名的作家,写出了许多许多的作品。(出示梁晓声简介)出示:简介作者:梁晓声:男,1949年出生,山东荣城人。当过知青,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现在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过渡:母爱是深沉的,是伟大的,它体现在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中,作者笔下的母亲是这样的,我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
课件出示母爱图片
师边出示课件边读:现在,让我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回顾母亲曾给予我们的每一个爱的细节。——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填空)
4、教师总结谈话:同学们,这世间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内心震撼,那是母亲的爱;总有一种情,让我们泪流满面,那是慈母的情!来,让我们全体起立,站直,为文中的母亲,为我们的母亲,也为普天之下的所有母亲,送上一曲《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