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慈母情深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坚难辛苦和慈祥善良,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过程与方法:
围绕“课文哪些地方会让我鼻子一酸?”这一问题,引领学生一次次亲吻文本、触摸文本、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真情的流淌,感受慈母的善良慈祥。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从心底感受到自己母亲对自己的慈爱,并能发自内心对母亲产生感恩之情。
这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小学的一个民族班。学生来自不同的乡镇,有傣、佤、景颇、德昂等少数民族,其中佤族学生占50%。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受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较弱,分析理解能力也难提高。大多数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要领,但是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课文还需要教师辅助理解。本班学生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课外阅读量不够,所以导致写作文时的词穷,所以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重要的是在课堂上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语言表达机会。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坚难辛苦和慈祥善良,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情深”,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
编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配乐谈话导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总有一个人时时刻刻把我们牵挂,总有一种爱时时刻刻让我们感动。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作家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去感受书中那份浓浓的慈母情。
2.揭题。饱含深情,齐读课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试着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用自己的话简述课文大意。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五角,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缝纫机的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及其瘦弱,当知道我想要一元五角钱买书,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给我,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3.结合初读理解质疑。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令你感动的,令你鼻子一酸的句子,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全班汇报交流: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和段落,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根据学生汇报,对下面语句相机进行朗读指导,体会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环境、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细致入微地表现慈母深情的。
(1)七八是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引导体会:
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工作的艰辛。理解通过环境描写衬托出的“慈母情深”。这是一位( )的母亲。结合理解相机板书。
(2)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的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引导体会:
动作描写,写出我家境的贫寒,母亲挣钱的辛苦,母亲对前的珍惜。
这是一位( )的母亲。结合理解相机板书。
(3)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的望着我,我的母亲……
引导体会:
这是对母亲外貌、神态描写。这是一位( )的母亲。结合理解相机板书。
体会“我的母亲”放在后面,写法的与众不同。
(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她爱看书的!”
引导体会:通过一个“塞”字,通过母亲的语言、动作描写,感受母亲对儿子的爱,体会母亲的 通情达理。这是一位( )的母亲。结合理解相机板书。
(5)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引导体会:
四个“立刻”,体现出母亲工作的忙碌,争分夺秒。这是一位( )的母亲。结合理解相机板书。
1.让学生理解、感悟母爱的基础上续写儿子想对母亲说的话,使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获得启迪。
2.听歌曲《懂你》,观赏图片,进一步感受不同的母爱。
以下两题,各选做一题。
1、请结合实际,写一写你感受到的来自某一位亲人的关爱。
2、以《感恩》为题,写一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