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慈母情深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通过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合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重点: 通过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合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难点: 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
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就用一首《游子吟》来歌颂伟大的母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配乐朗诵《游子吟》。
2、是啊,伟大的母爱化作一根根丝线,带给我们无限的温暖。当代作家梁晓声也有一篇歌颂母爱的散文《慈母情深》,它又会给我们描绘些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慈母情深》。
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1、明确学习目标: 首先请大家来看本课的学习目标,学生自读。
2、《慈母情深》之所以会被选入教科书,这与作家梁晓声的文学素养和成就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大家来了解一下作者。 出示作者介绍。
3、做了这么多的铺垫,让我们疾步走进《慈母情深》吧。
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8课,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恰当的词语来填空。 师出示补充内容,学生自读课文。
4、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学习重点生字词: 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指名回答。(出示答案)
(1)、龟裂 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有一个字的读音很奇怪? “龟裂”的“龟”,它是一个多音字,乌龟的龟,在这儿应该读作“jūn”,龟裂。
大家见过龟裂的手吗、什么情况下手会龟裂呢?
学生自由回答。
是啊,冬天,天气寒冷干燥,人们的皮肤如果缺少必要的保养就会布满裂纹或出现裂口。我们见得最多的或许就是妈妈、奶奶那龟裂的手了。
(2)、攥 还有一个字很特别?“攥”字。它的笔画很多,怎样才能记住呢?
学生自由回答。
对,我们可以用拆分法来记忆,把右半部分拆分为四部分,自己写两遍吧。
学生自己书写。
写好了,请大家用右手紧紧地攥着自己的笔。
齐读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体会:
同学们,“我”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我”如愿以偿了吗? 那么母亲明明把买书的钱给了我,“我”高兴了吗?
此时此刻,“我”却只有一种感觉:鼻子一酸。
孩子们,“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鼻子酸酸的,很难受,眼泪都忍不住想流出来。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会鼻子一酸呢?
学生自由回答。
是啊,冬天的早晨,天气特别冷,出门时我们会鼻子一酸;伤心时,我们会鼻子一酸;难过时,我们鼻子一酸……
此时此刻,“我”感觉鼻子一酸,是什么让他觉得“鼻子一酸”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找找文中有哪些地方让 “我”“鼻子一酸”,请用横线画出来,并在边上写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体会:
情景一: 我发现有一处很特别,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孩子们,“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回答。
“欲”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中出现过,是“想要”的意思,震耳欲聋就是耳朵都快要震聋了。 如果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是啊,烦躁、难耐、忍无可忍。 可是母亲呢?她没有感觉吗?不,但她只能在震耳欲聋的环境中工作。昨天是这样,今天是这样,明天将依然是这样。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
(出示背景)
母亲,就是在这震耳欲聋、棉絮漫飞的环境下挣血汗钱,当“我”看到这一切,怎能不为之鼻子一酸呢?
情境二: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找到母亲的那一刻是什么情景呢?
学生回答。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句话很特别?
学生自由回答。
这句话中反复出现了三次“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吃惊地望着我”,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来自母亲,简单说不行吗?
学生自由说。
作者这样写更突出了母亲的疲惫不堪。
请大家闭上眼睛,老师来读句子,你们想象“我”当时看到的情景。 教师读句子,学生想象。 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是啊,当我看到母亲那弯曲的背、那疲惫的眼神时,我怎么会不鼻子一酸呢?
情境三: 如果说这再现了我见到母亲那一刻的慢镜头的话,那么课文中有一处描写母亲的快镜头,谁来说说。
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词?
“立刻”:这个句子中反复用了四个立刻,把它们换成其他意思一样的词语可以吗?
学生自由回答。
反复用了四个“立刻”,更能体现出母亲的辛劳。 疲惫的母亲,一刻也不愿停下来,如此艰辛地挣钱,供我们吃、穿,供我们上学,作为儿子的“我”,又怎会不鼻子一酸呢?
情境四:
就是这样瘦弱的母亲,这样疲惫的母亲,这样辛劳的母亲,在我要钱买书时,母亲是怎样做的?
学生自由回答,师出示句子。
如果说这是个特写镜头,让你来拍,你会把重点放在放在哪个动作上?
学生自由回答。
(“塞”) 一个“塞”字,再现了母亲的坚定。她为什么会那么坚定呢?
学生自由回答。
是啊,坚定就因为我买的是书。但就是买书,我要钱要得坚定吗?
学生自由回答。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学生回答,出示对话。
对话中有许多省略号,再现了“我”说话时的吞吞吐吐,可以看出我要钱要得多么不安。 究竟是多少钱,会让我如此的不安呢?
(一元五角)
这“一元五角”钱再当时的生活中有多大的分量呢?
出示背景。 学生自读。
孩子们,此时此刻我手里拿的何止是钱啊?那是母亲艰辛的爱呀! 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这种爱?
学生自由回答。
真挚、纯真,这满满的爱汇成四个字,那就是——慈母情深。 慈母情深就在这震耳欲聋的环境里,慈母情深就在那疲惫不堪的身体里,慈母情深就在那毫不犹豫地一“塞”里。
此时此刻,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母亲说……?
学生想象说话。
就这样,“我”读懂了母亲的爱。 不仅是作家梁晓声读懂了母爱,作家冰心也深有感触。
出示《寄母亲》,学生配乐朗诵。
师配乐创设情境:
有一种爱,让人泪流满面;有一种爱,让人心灵震撼。
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是母亲用刻骨铭心的痛给予我们生的体验;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呵护我们、陪伴我们一天天地长大;
我们高兴时,她会陪着我们一起笑;
我们伤心失落时,她会坚定地站在身后安慰我们、鼓励我们;
我们生病时,她慈善地关怀我们,帮助、支持我们;
当灾难来临时,平凡的母爱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她用柔弱的身躯坚强地守护着我们;
直至两鬓斑白、白发苍苍,她仍用自己颤抖的力量关怀着我们,她心心念念、一直牵挂的还是我们,她的儿女们.....
这就是我们的母亲,似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这就是平凡的母爱,博大无私,绵长悠远。
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想起了谁?
学生自由回答。
孩子们,拿起笔,以“妈妈,我想对您说……”开头,写下你想对妈妈说的话,可以写决心、写悔恨、写懂事、写幸福等等。不管写什么,但是“我的妈妈”这个词不能少写3次。
孩子们,母爱就是这样,点点滴滴,永不停止。让我们用心去感受这平凡的母爱,用行动去回报我们伟大的母亲。
下课后,请同学们用爱心卡把你想说的话记录下来,送给妈妈,让她感受到我们的懂事,我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