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慈母情深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通过阅读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崇敬。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记叙了一位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热爱之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深沉的母爱。
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母爱的伟大。
1、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在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中认识了一位伟大的父亲,从他身上迸发出来的伟大的父爱,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与父爱相比,母爱又是何等的深沉呢!今天,我们走进18课《慈母情深》,一起去感受博大的母爱。
2、板书课题,同学们恭恭敬敬地齐读课题。
1、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自主学习,学生进行批注式默读课文。
1、师提问:慈母的情到底有多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最能体现慈母情深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二)全班交流,品读句子,感悟“慈母情深”。
句子一:“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什么是“震耳欲聋”?(齐读句子)
2、师:同学们想一想,当你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下,人与人之间会怎样说话,书中像这样的语言描写比比皆是。找一找。(指名回答)为什么要(大声、喊)(学生一次次读句子)
3、在这样环境下工作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用文中词语告诉我。这里是对母亲哪一方面的描写?(板书:瘦弱、外貌)
4、师小结:这就是母亲,瘦弱的母亲,即使这声音震耳欲聋,穿透云霄,为了孩子,她依然工作着,慈母的情就深在了这震耳欲聋的声音里。
句子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谁的背直起来了?谁转过身来了?谁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2、这句话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谁发现了?(指名)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指名)
3、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体会:把自己看到的母亲形象用语言进行描述。
4、师:可是,就在那一天,就在那一刻,我看到我的母亲是如此瘦弱、如此疲惫,这样的母亲,令我惊讶,令我痛心,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所以,作者一次次地呼唤“我的母亲”。(生读)
句子三: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这句话是对母亲工作时的什么描写? (板书:动作)
2、句中用了四个“立刻”,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师小结:这四个“立刻”,带给我们排比句的气势,一种连气都不能喘的感觉。咱们一起读一读。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板书:忙碌、辛劳)
句子四: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1、看到过龟裂的手吗?谁来描述一下。(指名)
2、母亲是怎样把揉得皱皱的毛票拿出来?引导学生体会母亲挣钱的不容易,这是一位贫苦的母亲。
句子五: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学生谈体会。
2、这是对母亲哪方面的描写?从母亲的这一举动中你读出了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板书:通情达理)
3、同学们想像一下:母亲是怎样把钱塞给我的?
4、母亲塞给我的仅仅是钱吗?
5、师小结:母亲塞给我的是希望,是鼓励,是理解,是母亲对孩子的爱。(板书:爱)
1、教师通过谈话引出作者-----梁晓声,简介作者。
2、小练笔:用笔写下此时此刻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心里话。
3、学生展示交流。
4、欣赏歌曲:《懂你》送给全天下可亲可敬的母亲。
把自己写的暖人心的话语读给妈妈听。
18* 慈母情深
外貌 瘦弱
动作、神态 疲惫
动作 辛劳 爱
动作 贫苦
动作、语言 通情达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