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慈母情深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三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自主交流加深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等处的理解,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4、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和图片,教师配乐朗读小诗
她是我们的守望人,
冬天的窗边,夏天的门旁,
她会为我们的晚归而焦虑不安,
她从不会忘记,在我们身上倾注全部的爱。
因此,我确信,无论我们在哪,身上都系着她的牵挂……
诗中描写的是谁?你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说起我们最最亲爱的母亲,你的心中会涌现出哪些温暖的词汇,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作家梁晓声先生写得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慈母情深》。
1、自读课文
播放课件明确要求:
请标清文章的自然段。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后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龟裂
3、整体感知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三、细读课文,认真品味
细细地读梁晓声的《慈母情深》,他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伟大的妈妈。文中一定有几段文字深深地打动了你,把它画下来,想一想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生默读课文,画一画、想一想。
出示课件 交流: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A、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极其瘦弱的母亲。极其用得太好了,它的意思是“特别”“非常”,比“特别、非常”更甚,这让我们想到了什么词?
“骨瘦如柴、皮包骨头、瘦骨嶙峋”
读:让我们走近些,看看这位极其瘦弱、骨瘦如柴的母亲。(同学们齐读这一句。)
B、我不禁要问“为什么母亲会极其瘦弱呢?”
幻灯片播放拓展阅读
请同学们阅读一段文字,这是梁晓声先生在《母亲》中写到的。
拓展阅读:
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五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没有就近的公共汽车可乘,即便有,母亲也必舍不得花五分钱一毛钱乘车。
母亲吃的是……
母亲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动……
母亲舍不得花钱坐公交车……
再读:这不正是母亲极其瘦弱的原因吗?让我们再走近些,看着母亲极其瘦弱却令人肃然起敬的脊背,我们的心不禁跟着疼了起来。(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这句话。)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神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这是一位辛苦的母亲
A、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聪明的你一定有所发现,它和别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我的母亲”四个字放在了句子后面,这是为什么?
B、师生配合朗读,学生读“背直起来了……”,教师读“我的母亲”,然后交换。
你体会到了什么?
读:我的母亲放在句子后面有一种心灵的震撼,吃惊,我真的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的母亲。(请齐读)
C、拍电影时为了突出重要情节,会放慢镜头,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你的脑海中会的电影会是什么呢?
教师范读
此刻我的心里觉得……
再读:我的吃惊,我的震撼,我的难以置信全包含在句尾“我的母亲”四个字中。
请同学们再次齐读。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这是一个忙碌的母亲。如何体现忙碌,你再读一读。
再读这句话,那个词瞬间跳入你的眼睛“立刻”,它还可以换成什么词?“马上”、“立即”。
这又像拍电影时的快镜头,不要停顿‘一气呵成,谁来读一读。
妈妈动作迅速,争分夺秒,工作十分忙碌。
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感受特别深的句子,我们小组内合作交流一下好吗?
五、说话练习
出示课件
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她瘦弱、疲惫、忙碌、辛苦,她挣钱特别不容易,但是当我要买书的时候,妈妈却毫不犹豫地把这一元五角钱塞到了我的手里,捧着这一元五角钱,我觉得它有千斤重,我的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此刻我想到了什么?
六、拓展总结全文
出示课件 教师配乐朗读:
多年后,作者梁晓声在回忆母亲时,这样写道:
她生育了我们,她就要把我们抚养成人。她从未怀疑她不能够,这是唯一的始终不渝的信念。
她奉献的是满腔满怀恒温不冷的心血供我们吮吸!母亲啊,娘!我的老妈妈,遥远的我呼喊您一声,您可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