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假如没有灰尘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通过本单元前3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说明文的基本方法,即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并能试着加以运用。“事实+假设”的表达方式是本课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但学生并不熟悉,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识、领悟、运用。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2.对比阅读,领悟“事实+假设”的说明方式,并学习运用。
领悟“事实+假设”的说明方式,并学习运用。
一、联系生活,话说灰尘
1.观看视频,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
2.理解诗句“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的意思。
3.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作者以“假如没有灰尘”这个假设作为文题,目的就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介绍灰尘这种司空见惯的东西,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学的导入部分,我们与作者的步伐一致,也采取了这种形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作者命题的巧妙进行了渗透。〗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抓要点
检查预学,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二)明结构
1.交流课文结构上的特点。
相机点拨:
(1)快速浏览课文,搜集文中的“假如没有灰尘”的结果(用“——”标出)。
(2)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3)了解课文运用设问架构全文及总分的结构特点。
〖设计意图: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明确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略读课文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但是这种自学不是漫无目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通过有效速读搜集信息,使学生在获取相关知识、发展思维的同时,提高阅读速度,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策略,掌握方法,学会学习。〗
三、品读课文,学习表达
(一)范例引路,学习第4自然段。
1.对比读“事实”和“假设”,了解“作假设”的写法。
2.比较句子,体会“作假设”的表达效果。
(二)方法迁移,学习第5、6自然段。
1.默读第5、6自然段,找出与第4自然段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
2.同桌练读“事实”和“假设”部分,在读中体会“作假设”的表达效果。
3.练习说话:采用“假如没有灰尘, ”的句式说说第5、6自然段的内容。
(三)创设语境,学习运用
1.选择句子。
2.仿照课文第4、5、6段,用“事实+假设”的写法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本文以“假设式的表达”最为特别,通过假设,把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表述得不仅清楚明白,而且生动形象。针对文本这一特点,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对比品析、揣摩,让学生渐渐感觉到假设的不可思议,“假如……将……”的句式也渐渐从句段中凸显出来。然后针对“事实+假设”的表达方式设计有梯度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内化文本的“言语形式”,实现了从读到写,从学习到运用的迁移。学生不仅收获了作者这样表达所要实现的“意”,也收获了“假设式”表达的“言”,更收获了作者“事实+假设”表达的“法”。〗
四、归纳整理,课堂实践
1. 学习了本组课文,你一定体会到了说明性文章的一些特点,学到了一些说明方法。那我们回忆一下,学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2.俗话说得好“知识贵在学以致用”,想想说说,下面习作题目可以仿照本单元哪篇课文来写,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简单谈谈理由。
(①《可爱的小白兔》;②《我的文具盒》;③《假如没有黑夜》)
3..小结:今天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对灰尘有了全新的认识,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知道灰尘原来也有这么大的作用。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以后我们应该多看这些科学方面的书。 推荐书目《十万个为什么》《可怕的科学》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合本单元的学习说明文的方法,学以致用,最后延伸到课外,推荐好书。〗
附:板书设计
〖设计思路:根据学生回答,适时进行板书,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课文的重难点。〗
12*假如没有灰尘
抓要点 学表达
特点作用 说明方法
事实 + 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