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狼牙山五壮士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本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体会情感有一定难度。
1、学习新字词。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3、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段并概括段意。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五壮士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之情。
3、了解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精神。
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精神。
1、回顾课文的脉络。
2、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是哪部分最能体现五壮士的英雄气概。
1、师导:在五壮士与敌人斗争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请你默读课文,找出最令你震撼的地方,勾画出来,用心读。
2、生自学,边默读边批画。
3、重点品读“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两部分。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出示课件——班长砸的画面)
(1)这就是班长用石头砸向敌人的画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勾画出描写班长动作的词。(抢、夺、插、举)
(2)为什么马宝玉要夺他的手榴弹?(想让最后的一颗手榴弹发挥最大的作用)
(3)在这里,班长没有用手榴弹,他是怎样做的?
请大家把眼光聚集在“砸”上,能不能换成“投、掷、扔”?
在“砸”的背后,你能感受到五壮士的什么精神?(英勇顽强、坚强不屈)
(4)就让我们把这种感情读进句子里去吧。请同学们边做动作边读出来。先个别读,学生评读,再一起做动作齐读。
(5)在这段有一处比喻,请你找出来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对比缩句:顿时,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
“雹子”是什么?你见过下雹子时的情景吗?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这是怎样的决心,又有怎样的仇恨?(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相机出示日寇罪行资料。
(6)同学们,请你想象,无恶不作的敌人正爬上来,现在你们就是五壮士,面对这样的情景,请你读出这句话。
(1)过渡:此时,他们已经弹尽粮绝,来到了悬崖顶峰,前无去路,后有追兵。令人感动的一幕又出现了——(课件出示最后一部分)请同学们认真倾听(师范读最后一部分)。
(2)请同学们思考:五壮士是带着怎样的感情跳下悬崖的,并从文中找找依据。
(3)生自学后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激动地说”、“砸枪”、“跳崖”和“口号”等地方,认真品读,体会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和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精神。
(4)小结:是啊,这就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狼牙山五壮士,让我们齐读最后一部分,再次感受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精神吧!
(齐读)
1、课前让大家查找了五壮士的资料,老师整理了一下,让我们一起来瞻仰一下英雄的事迹吧!
2、为了纪念他们,国家还把他们的事迹拍成了电影(出示电影图片),建成了“五壮士纪念塔”(出示“五壮士纪念塔”图片),很多人还专程到“跳崖处”开展纪念活动(出示活动图片)。
3、当时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英勇献身的仅仅是五壮士吗?
(五壮士为革命勇于献身,他们是无数英雄的代表,他们的口号代表着全中国。)
让我们最后一起读出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声音吧。
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五位壮士说,把它写下来吧。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可日本政府还不正视历史,妄图霸占我国的钓鱼岛,你又有什么感受呢?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1、听写,检查背诵情况。
2、交流读后的感受。
3、梳理全文,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4、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详略安排,学习课文通过事件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表现人物品质和情感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