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泊船瓜洲》。
2、学习通过网络,查阅资料,感知诗句意思。
3、使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乡之情,品味诗句,积累与思乡有关的诗句。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泊船瓜洲》
网络已渗透到人们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网络带来的方便。我们的教学也如此,恰当地运用网络能使我们的课堂生动、丰富,异彩纷呈。让学生凭借网络这一手段,去查找资料,激活思维,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我们上的是语文课,只是在网络环境下上的语文课,这样的语文课必须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必须凸显语文因素,从语言文字入手,读书、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网络只是起辅助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事物、理解内容、丰富想象,网络让师生、生生之间更好地交流。因此,我以读为主线,贯穿始终。先从文本入手,背诵原来学过的《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思乡的经典古诗,并导入新诗《泊船瓜洲》。然后,学生进入教师指定的网页中浏览,通过自学,使学生对古诗的作者、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自学后,我再让学生进行交流,并采用各种方式读古诗。接下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绿”字,教师点拨指导,最后,让学生进入拓展网页,进行自由交流、学习。
媒体设计思路:学生阅读古诗原文,对古诗有一定的理解之后再上网查资料,看画面,去验证、丰富他们的想象,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我的设计思路是:
网页主体分为首页、读古诗、知作者、解诗句、领真情、展想象、拓展版块。首页链接其他版块。各版块配有文字资料、图片,或《泊船瓜洲》视频等内容。另外,网页还有幻灯片、音乐等内容。
网络教室配有远程系统,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更方便。可以把问题在网上提出来和同学交流,教师进行整理、归纳,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依据,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学生更自主,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性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文字;阅读的量大、面广,网络上可以提供丰富的阅读内容,让学生自行阅读,并且把阅读延伸到课外。
1、朗读、背诵古诗。
2、学习通过网络,查阅资料,感知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乡之情。
导入
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思乡之情总是萦绕在游子的心头,思乡的古诗也是千古绝唱。你能吟诵一首吗?
生1:李白的《静夜思》。
生2: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思乡名作——《泊船瓜洲》。(板书:泊船瓜洲)
学生齐读课题。
师:题目的意思是停船靠岸在瓜州,本诗的作者是宋朝的王安石。(板书:宋 王安石)
你对王安石了解多少?
生:他是北宋时的大诗人,写过《梅花》。
师:我们看看网络上是怎样介绍的。打开网页——知作者,请快速浏览记忆。
学生打开网页,进行自学。
师: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生1: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生2: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生3: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生4: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
生5:王安石再乘船赴任途中,路过瓜洲时写的这首诗。
1、师:这样出色的诗人,这样好的古诗,让我们赶快读一读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的《泊船瓜洲》,自由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
2、师:听老师朗读,注意字音和韵味。
教师范读。
3、师:下面两人一组,读给伙伴听,在互相评价一下。
学生互读互评。
4、师:我们欣赏一下名家朗读,注意模仿朗读的节奏和韵味。。打开网页——读古诗。
学生戴上耳麦欣赏。
5、学生学读。
1、师:要想读得更好,还要走进古诗的字里行间,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打开网页——解诗句,请快速浏览记忆。
学生打开网页,进行自学。
2、交流诗意,体会感情。
生1:“京口瓜洲一水间”的意思是:京口和瓜洲只有一条江隔着。“钟山只隔数重山”的意思是:钟山离京口也只有几座山而已。
(教师板画。)
生2:“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意思是:春风又把江南吹绿了。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是: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家呢?
(教师板书:绿)
师: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生3:京口和瓜洲只有一条江隔着。钟山离京口也只有几座山而已。春风又把江南吹绿了。 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家呢?
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出了什么情感?
生3:我体会出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教师板书:思乡)
师:你怎么体会出来的?
生3:我从“明月何时照我还”体会出来的。
师: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你能带着感情读一读这一句吗?
生3有感情朗读。
师:谁还想读这一句?
生4朗读。
师:你带着什么感情读的?
生4:思乡之情。
师:你能读整首诗吗?
生4朗读。
师:你们还想读吗?请你放声朗读吧。
学生自由朗读。
3、难点点拨。
师:诗句中你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1: “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什么用“绿”字?
师:谁能帮助他?
生2:因为“绿”字表现春天到来后的变化,更鲜活。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师:说得好。“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寒冷的冬天过去了,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小草悄悄探出头来,柳树伸展开嫩绿的叶子,温暖的春风吹来了,大地变得一片新绿。真是“春风又绿江南岸”呀!
谁来背诵这首诗呢?
学生背诵。
师:表达思念家乡的诗句还有很多。课下你要多搜集,多积累。我搜集了一些,请打开网页——拓展。
学生打开网页浏览。
师: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多少呢?你可以采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如绘画、书法、编故事等。你可以发送给我,我们在网上继续交流。
一首首诗篇就是游子们一颗颗思乡之心,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诗来结束这节课吧。
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学生背诵《泊船瓜洲》。
1、填空:
《泊船瓜洲》的作者是( )朝( ) 。诗中描写的季节是(),你从( )知道的。
2、请看我用第一人称将这首诗改写成优美的文字:
在一个夜色朦胧的夜晚,柔和的月光照耀着那瓜洲旁波涛汹涌的长江。宽阔的江面浩浩荡荡,向东奔腾而去,是那样的澎湃。在这个美丽的夜晚,远处的京口,近处的江,一切的一切,是那样的朦胧,隐约……这时,我漫步长江边,( )
3、搜集其他与思乡有关的古诗句及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