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慈母情深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组“父母之爱”专题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感受母爱的伟大,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1、我校是属于农村学校,孩子们很多是留守儿童。那么要他们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例如要求他们使用电脑来完成课前资料搜集,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孩子有。所以我在课前就自己搜集了很多有关课文背景、作者以及作者作品的简介、相关主题的文章给他们共同分享和交流。
2、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难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学生所处的时代和生活与文中的作者描写有很大差距,。我便要求他们和在这个年代生活过的爷爷奶奶多交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当时的生活情况。
3、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忽略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感动,缺少“心存感激”。而且刚升入高年级,人物刻画这方面习作的训练也才成为重点,需要加强联系。
本课为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注重教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方法,让学生在静思默想、圈点批注中潜心会文,通过师生间“平等对话”,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把握课文的情感脉搏,努力做到“以读为本、情文相生”。
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诵读文中描写母亲言行的句段,感受作者潜词造句的精妙。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过程与方法:
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重点句、段的品析,学会如何赏析人物;并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1.阅读课前预习资料锦集,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有关作者梁晓声的资料,阅读有关歌颂母爱的文章。
3.相关课件。
1课时
1、观看视频。
2、学生谈感受,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
2、学生划记感触深的词句,质疑。
1、再读课文,合作交流讨论。
2、教师巡视点拨。
3、学生交流汇报预设部分
①了解《青年近卫军》,感悟家庭的贫穷。——失魂落魄
②体验母亲的工作环境。——震耳欲聋、极其瘦弱
出示:▲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理解:震耳欲聋。
(2)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3)小结学法
出示:▲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
(2)“慈母情深”藏在哪里?
③感悟母亲的“辛劳”。——疲惫不堪、单调枯燥
出示:▲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学生自由交流,说感悟。
(2)对比读发现特别之处,指导朗读。
▲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1)学生自由交流,说感悟,理解“龟裂”一词。
(2)师引读。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有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指导学生抓住四个“立刻”细品、引读。
▲引读课文1—3自然段和17—27自然段
④、感悟母亲的“通情达理”。 ——毫不犹豫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抓住“塞”和母亲的语言来体会“深”情。
▲真情表白: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此刻,我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
4、小结
1、回读课题,结课。
2、布置拓展作业。
震耳欲聋
18*慈母情深 极其瘦弱
♦ 疲惫不堪
毫不犹豫
单调枯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