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旧版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3 记金华的双龙洞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旧版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 格式:  PPT
  • 大小:  2.58M    47张
  • 时间:  2015-02

3、记金华的双龙洞(用)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3、记金华的双龙洞(用)3、记金华的双龙洞(用)3、记金华的双龙洞(用)
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者 叶圣陶
双龙洞,位于金华北山西北麓,离城约13公里,海拔520米。它的特点是“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千百年来人们誉为“水石奇观”。双龙洞由内洞和外洞组成,外洞面积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洞中常年温度约在15摄氏度左右。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圣陶。
我们学过他的《爬山虎的脚》,肖复兴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就是回忆叶圣陶先生的。
浙江 油桐 臀部
额角 蜿蜒 稍微
盘曲而上 突兀森郁
或浓或淡

多音字
转、曲、调
zhuǎn(转折)

zhuàn(转动)
qū(弯曲) diào(调子)
曲 (盘曲而上)调
tiáo (调节)
qǔ(歌曲)
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按什么写作顺序写的?
作者游览了那几个主要景点?请你注意文中的一些过渡句,用直线把它们画出来。试着写一写、画一画作者的游览路线图。
游览的顺序
金华
罗甸
外洞
内洞
5公里
上山
孔隙
洞口
这篇游记按游览顺序来写(笔记)
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这篇游记按游览顺序来写:
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另一条线索是溪流的路线:
从“一路迎着溪流——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可以看出泉水流经的路线也是文章的线索:
泉水从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金华双龙洞洞口
你能根据文字来想像出洞口的样子吗?




洞口
你能概括洞口和外洞的特点吗?
外洞
思考题
(1)我们与叶圣陶爷爷到外洞,必须干什么?
(2) 叶圣陶爷爷给我们介绍的小船是什么样的呢?叶圣陶爷爷是怎样乘船的?        
(3)你能用几个字来形容孔隙的特点吗?
我怀着( )独个儿仰卧
在小船里,( )从后脑到肩背,
到臀(t ú n)部,到脚跟,(
)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
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
( )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
似乎都在朝我( )过来。我又感
觉要是把头( )抬起一点儿,(
)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好奇的心情
自以为
可是
挤压
稍微
你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孔隙吗?
请你根据课文填一填?
(齐读)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这句话写出作者通过孔隙时的真实感受,“稍微”“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小的特点,非常逼真。运用“要是……准”的假设句式,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
这些文字给你什么感受,你能体会到吗?



孔隙
你能概括孔隙的特点吗?
、“孔隙”的特点是“窄、矮、险”。作者是通过哪几方面写出这些特点的?

  (1)船大小的描写
  (2)对进洞方式的描写  
(3)对自己感受的描写
孔隙一段的写作特点:
通过描写船小及作者的感受写出孔隙的特点。
(借其他事物描写本事物)
特点



内洞
黄龙
青龙
避水金针
小桥流水
寿星捧仙桃
五彩图
擎天柱
写好游记应做到:
1、按游览顺序记叙,适当运用过渡句,使文章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2、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
3、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游览的先后顺序)

2、他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
理清线索:
(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总结课文
尝试当个小导游
句子练习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你能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造句吗?
1、
1、小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时而调皮,时而乖巧,时而贪玩,时而尽职。
2、这首歌的调子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时而轻快,时而缓慢,真好听。
3、天上的云变化多端,时而像奔马,时而像绵羊,时而像雄狮,时而像猛虎,真奇妙。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要是我再细心一点,准会得一百分。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即使明天下雨,我也会准时上学。
即使你出再高的价钱,我也不会把这幅画卖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