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文言文二则

四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22 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做到正确识音、辨形、释义。
2.根据文中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发音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古人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素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古人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素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囊萤夜读》)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人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人们“嗜学”的故事有许许多多,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有的人家境贫寒,却能借助外物的力量学到知识;有的人在遇到困难时,却能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等等。你能讲述一例关于古人“嗜学”的事例与大家分享吗?(学生举手回答)今天,我们学习的两篇文章也是讲古人是如何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的,并且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让我们来领略其中的韵味,学习车胤、李白爱学习的优良品格。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前鼻音“勤、贫、焉”,后鼻音“囊、萤、恭、逢”。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囊、萤、卒”等字时,可以用图片学习法;学习“博、逢”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形近字对比示例:
博(博士)—傅(师傅)—搏(搏击)—薄(厚薄)—膊(胳膊)
逢(相逢)—缝(缝补)—峰(山峰)—蜂(蜜蜂)—锋(锋利)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萤”上部将下部盖住,下部“虫”勿忘最后一“丶”。
“贫”上部撇捺舒展,下部“贝”最后一点下压。
“逢”外低内高,平捺一波三折。
“卒”字形对称,横画微倾。
易错提示:
“囊”中部两个“口”大小相同,稍微扁平,下部三横,右部勿忘撇画。
“恭”撇捺舒展,右下部两点不能写成一点。
“勤”左高右低,左部横画微倾,最后一笔提不可写成横,右部折勾内收。
“博”左部横交于竖中上部,右部不可忘记两点。
“焉”上部是“正”,下部不可写成“与”,四点书写均匀。
(3)重点词语释义。

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
恭:谦逊有礼。
通:通晓,明白。
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以夜继日: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学习),日夜不停。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
去:离开。
逢:碰上。
媪:妇女的统称。
方:正在。
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欲:想要。
感:被……感动。
还:回去。
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卒业:完成学业。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囊萤夜读》,根据注释,尝试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主要讲述了东晋人车胤年幼家境贫寒,勤奋好学,因买不起油灯,就用白纱布装下萤火虫,代替油灯勤学苦读的故事。
2.用现代汉语说说课文大意。
明确:晋朝人车胤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3.朗读指导。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4.从第一句话中,可以读出来车胤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车胤是一个勤奋攻读,博览群书,孜孜不倦的人。
5.年少时车胤的家庭条件是怎样的?
明确:家境非常贫寒,经常不能得到灯油;而且白天要耕田,夜晚又因为没有灯油而无法读书。
6.面对夜晚不能读书的困难,车胤是怎么克服的?
明确:在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纱布做的透明袋子,装下十几只萤火虫照着书本读书。这就启示人们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应该勤奋苦学,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并且要学会利用周边的事物,将困难转变为快乐。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疏通了课文的字词,从整体上理解了第一则文言文的内容,了解了年少时的车胤因家境贫寒,善于利用周边事物克服夜晚不能读书的困难的事,体现了车胤的勤奋好学,以及善于观察的智慧。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铁杵成针》)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囊萤 恭敬 勤奋 贫穷 铁杵 相逢 卒业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车胤少时利用周围事物克服了学习上遇到的困难。那么,一代大文豪李白少时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呢?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则文言文《铁杵成针》。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根据注释,尝试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主要讲述了李白少时求学,长期读书没有成果,打算放弃时,在溪边遇见一位要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老婆婆,有所感悟,便回去坚持读书,取得成就的故事。
2.用现代汉语说说课文大意。
明确: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3.朗读指导。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观察字形,说说“曰”字字形的特点。
明确:外框是个“口”,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2)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明确:文中称呼李白为“李太白、太白”,其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体现了文言文表达更简洁的特点。
(3)联系语句,说说“其”“之”在文中指谁?
明确:“其”和“之”都指老媪,即文中的老婆婆。
4.年少时的李白面对学习时是怎样的态度?
明确:面对长期的读书,没有坚持下去,便放弃了。
5.李白经过磨针溪时,遇见了谁?发生了什么事?
明确:李白遇见了正在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老婆婆,并从老婆婆的话中受到了启发:做一件事情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夫,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下去,最后一定能成功,否则就会半途而废。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同学们,关于古人勤奋学习的有趣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战国时期刺股的苏秦,东汉时悬梁的孙敬,西汉时凿壁借光的匡衡等。这些孩子长大后都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之才,每一个人的形象都深深刻烙在我们的心中,作为我们学习过程中的榜样,伴我们前行。如果你有兴趣,课后可以读一读其他的有趣故事,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囊萤夜读
铁杵成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