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0.小石潭记

免费下载《小石潭记》ppt课件(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小石潭记》ppt课件(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免费下载《小石潭记》ppt课件(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免费下载《小石潭记》ppt课件(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免费下载《小石潭记》ppt课件(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
你知道这幅画是根据谁写的
哪首诗的意境而创作的吗?
——柳宗元《江雪》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关于“记”
《桃花源记》
《岳阳楼记》
《满井游记》
《醉翁亭记》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宋六家)。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韩柳”。
他被贬永州司马时,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其中的一篇。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示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州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诵读欣赏
小 石 潭 记
柳 宗 元

注意下列黄色字的读音和字形。
huáng( )竹

清liè( )


卷石底以出( )
为坻( )
为嵁( )
青 树 翠 蔓 ( )
蒙 络 摇 缀( )
参差披拂( )
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 )
往来翕忽( )

犬牙差互( )
quán
chí
màn
kān
méng
cēn cī
chù
cī hù
寂liáo( )无人

( )神寒骨

悄( ) 怆( )幽 ( suì )

chuàng
龚古( )
日光下 ( )

qiǎo
gōng
chè




怡然自得
百战不殆
佁然不动
十月怀胎

dài

tāi
qiàng
chuàng

qiāng
qiāng
呼天抢地

呛了一口水

踉踉跄跄

怆然涕下


释词: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

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 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

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 摇 缀,

参差 披拂。
向西
以……为乐
向下,往下
清凉
相当于“而”,表承接,无义
把……作为
成为
覆盖
缠绕
连结
参差不齐
随风飘荡
特别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从小山岗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
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为屿 ,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潭底石头有些翻出水面,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全石以为底
为坻 ,为屿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做,动词)
(成为,动词)
(雕刻,动词)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

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大约
表示约数
在空中
依靠的东西
向下
呆呆的样子
忽然

映照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可、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周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核舟记》
可:大约。
许:上下,表示约数。
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逗乐。
潭西南 而 望, 斗 折 蛇行,
明灭 可见。 其 岸势 犬牙

差互,不 可 知 其 源。
表修饰,无义
像北斗七星那样
像长蛇一样
或隐或现
像狗的牙齿那样
它的,指溪水的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日光下澈
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向西)
(向下)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那里。
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一样)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 寥

无人,凄神 寒骨, 悄怆 幽 邃。
以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 记
之 而 去。
寥落
忧伤的样子
因为
凄清
留,停留

代小石潭的景物
连词,表顺承
离开
使凄凉 使骨寒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凄神寒骨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使……凄凉;使……寒冷)
(使……扰乱;使……劳累)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跟着同去的
概括五段段意:
1、写发现小石潭。
2、写潭水和游鱼。
3、写小石潭的水源及岸势。
4、写对小石潭的总体印象和感受。
5、记下同游之人。
第一段
发现小石潭












移步换景 定点特写 景中含情
闻声 见形
本段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小结第一段
清澈。作者通过游鱼、阳光、影子等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没有直接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鱼儿像在空中浮游。阳光下,鱼儿的影子落在潭底的石头上,这就写出了水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景物的描绘,写出了水的清澄。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怎样描写的?
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什么写法?描写中渗透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总结第二段
潭中景物
潭水
游鱼、阳光
影子
游鱼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侧面写水清澄透明
动静结合
无比快乐
令人拍案叫绝
特写镜头
由景生情
潭中景物
第二段
潭水
游鱼

清澄
侧面描写
动静结合

心情

由景生情
潭西南 望 , ,明灭可见。
写小潭源流
溪身:
岸势:
曲折蜿蜒
参差不齐

形象比喻
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思考讨论
小潭源流
溪身
岸势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犬牙差互
曲折、蜿蜒
参差不齐
比喻
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的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思考讨论
写潭中气氛
气氛
感受


孤凄悲凉
寓情于景
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独立思考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游览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
2.小石潭有什么特点?小石潭的水有什么特点?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小石潭水的特点是:清澈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4.在作者的笔下,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请试着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4、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4自然段又写了“悄怆幽邃”?是否矛盾?为什么?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一词多义:
全石以为底

作为
成为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能够
可以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不可知其源
不可久居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
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那样
动词作名词
如鸣珮环
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像蛇爬行那样
意动用法
心乐之
以……为乐(感到快乐)
潭西南而望
向西南

参差披拂
其岸势犬牙差互
(形容词,长短不一)
(动词,交错)

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因为)
(相当于“而”)
全石以为底
(用)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思考:
那么柳宗元来游小石潭,到底是“乐”还是“凄”?
—柳宗元《江雪》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小石潭记》是一首抑郁哀怨的古典曲子。(抑郁寡欢的情感)
小拓展:
其实,中国文人这样的遭遇实在太多了:怀才不遇,抱负难施,惟有借助文学抒写出来,柳宗元是一位,我们从文学作品中还了解其他人吗?
刘禹锡、苏轼、韩愈、李白、王安石、陆游、李商隐、……
想一想
1、《小石潭记》里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找出你最心神向往的景物、或最能触你展开想象的景物,加以描绘,并在班上朗读。
讨 论:
“小石潭”并非名胜之地,只是幽静之所,“小石潭”也只是作者给它起的名字,文中写的景物不少,为什么独以“石”为其命名?“秀竹潭”、“欢鱼潭”、“茂林潭”等名字可以吗?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如鸣佩环”:应该是水冲击石而发出的;
“蒙络摇缀”:“蒙”与“络”可以是树蔓覆盖、缠绕在石头上;
“影布石上”
“其岸势犬牙差互”:也是写岸边的石头;
“凄神寒骨”;应该是作者坐在石上,寒冷刺骨,“石”冰凉刺骨。
《小石潭记》是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画。(寄情于景的写法)
讨 论
假如你是一位摄影师,要拍摄一部“小石潭”的自然风光片,你如何忠于原作,把握好你的镜头呢?(注意作者游览的线路、拍摄的角度)
《小石潭记》也是一部美妙绝伦的自然风光片。(清晰的游踪顺序、移步换景的写法)
穿越时空隧道,如果此时你也来到小石潭边,巧遇上了柳宗元,你们将会有怎样的一番对话呢?
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