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走近苏轼
苏轼(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将要
门
高兴的样子
走动
想到
一起
散步
二、看注释、通文意
……的人
于是,就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交叉错杂纵横
大概是
只是
罢了
解释加点字
寻张怀民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亦未寝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寻找
高兴的样子
想到 ……的人
于是
一起、 散步
睡觉
交错纵横
大概是
只是、罢了
翻译下列句子: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我)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翻译: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翻译:(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
翻译:月光照在庭院里,如同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于是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张怀民,名梦得。宋神宗元丰六年(西元一零八三)贬黄州,初时寓居承天寺。曾筑亭於住所之旁,以纵揽江山之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
苏轼之弟苏辙亦有《黄州快哉亭记》,谓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碍於迁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有过人自制力和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1、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2.“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自学指导三、课文内容理解
第一层:(1-3句 )寻伴夜游。(叙述,交代游历缘由)
第二层:(4句 )观月赏景。(写景、描绘庭中美景)
第三层:(后3句)月夜抒怀。(议论,表明旷达襟怀)
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迫切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
3、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写景句的妙处。
“积水空明”用比喻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生动形象的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逸致的人。
作者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与怀民闲来无事出来赏月,实际上为自己的行为自豪:月夜处处有,却只有有闲情逸致的人才能欣赏它。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他不愿做一个闲人,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5、被贬黄州的苏轼此刻的心情的复杂的,你能结合全文分析出作者在文中都流露出了哪些情感吗?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一)填空:
2.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3.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__________的心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乐观、豁达
当堂训练
4.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________________ ,它与“ 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解衣欲睡
欣然起行
6.文章“记”的要素是:(4分)
时间: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_____
夜游承天寺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我和张怀民
承天寺
(二).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
翻译:月光照在庭院里,如同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A
2.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3分)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B
(三)选择题
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C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B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