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语文《答谢中书书》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谢灵运(385--433)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原名谢公义,字灵运。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文学家,诗人。祖父谢玄,晋车骑将军(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父谢瑍,不慧;其母刘氏为王羲之外孙女。东晋时,他18岁袭封康乐公,刘氏南宋朝建立后,按例被降为康乐侯,故又称“谢康乐”。
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
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对于自己的才华,谢灵运曾说过一句很狂放的话:“天下才共一石(即十斗),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吾占一斗,天下才共分一斗”。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生于江东名门。有《陶隐居集》,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自幼聪明异常,十岁读葛洪《神仙传》,便立志养生,十五岁著《寻山志》。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三十六岁梁代齐而立,隐居句曲山(茅山)华阳洞。梁武帝早年便与陶弘景认识,称帝之后,想让其出山为官,辅佐朝政。陶于是画了一张画,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帝一见,便知其意,虽不为官,但书信不断,常以朝廷大事与他商讨,人称“山中宰相”。如今《中国大百科全书》有七个学科分卷,即宗教卷、中国历史卷、中国文学卷、哲学卷、美术卷、中国传统医学卷、化学卷,都设有"陶弘景"条目,足见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答复
谢征,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
书信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朗读——把握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齐读、自读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yù
一、初读,正音并解释重点词语。
tuí
四季
都
消散
坠落
潜游在水中的鱼
指人间
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或指天堂
欣赏
重要词句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实是欲界之仙都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
(季节)
(消散)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
(人间的仙境)
(复,再;与,参与,指欣赏)
译文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快要落山了,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奇美的山水之中。
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秀美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合作探究,感悟背诵
1、以“从 ,我看到了____ 美”
谈谈作者写景的角度。
四种意境美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其二:色彩配合之美。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其四:动静相衬之美。
你体会到本文的语言特色了吗?
句式很整齐,大多是四字(言)一句,加上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读来朗朗上口。
1、 欣赏完优美的景色,大家注意到作者是怎样细致描写这些山水了吗?请揣摩下列句子。
四、研读,品味意境之美。
①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②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阅读全文,你知道最能体现作者沉迷于山水美景的感情的是哪一句了吗?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情。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1、描写山川中的静景之美。
2、描写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动景)。
三、感慨自然之美景。
结束全文,呼应前文。
二、分写山水景物的美。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1、描写山川中的静景之美。
2、描写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动景)。
三、感慨自然之美景。
结束全文,呼应前文。
二、分写山水景物的美。
总领——美
高峰、清流
两岸、五色
写景— 青林、四时
晓雾、猿鸟
夕日、沉鳞
抒怀——仙都、未复
总领——美
高峰、清流
两岸、五色
写景— 青林、四时
晓雾、猿鸟
夕日、沉鳞
抒怀——仙都、未复
总领——美
高峰、清流
两岸、五色
写景— 青林、四时
晓雾、猿鸟
夕日、沉鳞
抒怀——仙都、未复
四、深入文本,理清结构
如何描写景物
1、抓住景物的特征(不同季节、时间变化、气候不同、地理特征)
2、要选好观察的角度(远近仰俯)
3、安排好描写的顺序(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
佳句运用 本文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运用或仿用本文的写景句来写一段话描绘一处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巧。
迁移拓展
“写景物,抓灵魂;多视角,传实情。”
背诵比赛
山 ,古 。
高 ,清 。
两 ,五 。
青 ,四 。
晓 ,猿 。
夕 ,沉 。
实 。
自 ,未 。
小 结
今天学习的《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虽只有六十八字,但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学习它就是要学习作者高超的艺术笔力,学会鉴赏它的美学价值。同时培养自己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美好感情。
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调动你的语文积累,说出两句吟咏月亮的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
关于“月亮”的诗句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
“举杯邀明月, 对饮成三人。” (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海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月夜
月 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小资 料: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而招致政敌的弹劾,横加“讪谤朝政”的罪名,苏轼因此下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
读准字音
相与yǔ 藻zǎo 荇xìng
读出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考考你
户
欣然
念
遂
盖
寝
空明
门
高兴的样子
想到考虑
于是 就
睡觉
澄澈明净
原来是
耳
罢了
理解课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高兴)起行。
念(考虑,想到 )无[人]与(和) [吾]为乐者,
遂(于是)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睡),
相与(共同,一起)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只是)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再读课文
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
三读课文
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品文本
1、找出文章中描写月景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学生分组讨论,自选角度(可从内容、修辞、情感、语言、表达方式、意境等角度)品析这句话的妙处。
用“我从……上品析……”的句式说话。
品心境
揣摩下面的句子,分析句中透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作者描绘这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请找出写作者心境的句子并作出分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品心境
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欣然”
“念无与为乐者” “遂”、“寻”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欣喜之情
有点遗憾
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心有灵犀的喜悦
从容 闲适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闲人
闲情
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自慰自嘲
赏月的欣喜 自得自豪
漫步的悠闲
想一想?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沉浸能够在体味出山水之美,沉浸在和古代名人为知音而感到无限的愉快。——不想为官
在赏月的欣喜、悠闲之中,包含着无限的感慨、无奈,甚至是悲凉。——
政治上不得志,遭到贬压
小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面对逆境,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
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寄语苏东坡
打开心灵的窗户,达观处世,就会心明如月,豁达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