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论语》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 《论语》

  • 格式:  DOC
  • 大小:  50K    3页
  • 时间:  2017-11

同类资源

《论语》 课件1
大小:799K
《论语》 课件2
大小:1.16M
《论语》 习题3
大小:35K
《论语》 课件3
大小:2.88M
《论语》 课件4
大小:2.08M

《论语》 习题1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论语练习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②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2)在本章中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仁?
答:⑴ ①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
②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
(2)“推己及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哉,尔所谓达者?
②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2)孔子认为读书人怎样才能通达?(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1)【译文】 子张问:“士怎样才可以叫做通达?”孔子说:“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在国君的朝廷里必定有名望,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有名声。”孔子说:“这只是虚假的名声,不是通达。所谓达,那是要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对察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这样的人,就可以在国君的朝廷和大夫的封地里通达。至于有虚假名声的人,只是外表上装出的仁的样子,而行动上却正是违背了仁,自己还以仁人自居不惭愧。但他无论在国君的朝廷里和大夫的封地里都必定会有名声。”
(2)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不仅是追求虚名,即名实相符,表里如一。
 
 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先正名,理由是什么?请简述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1)①假如卫国国君等待您去治理国家,您将要先做什么事呢?②所以,君子每制定一个名,一定要能说出一个道理来;说清了道理,事情才一定可以行得通。 (2)只有先正名才能言顺,事成,礼乐兴,刑罚恰当,百姓安心做事。
 4、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1)(2)题。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1),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②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孔子有怎样的富贵观?
答:(1) ①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
②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2) 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坚决不予接受。
 5、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1)(2)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②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孔子在本章中阐述了一个什么原则?
答:(1)①有这样做的吗?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这名怎么正呢?
②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2)管理国家应当重视“正名”,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