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 格式:  PPT
  • 大小:  898K    26张
  • 时间:  2017-11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课件6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课件6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课件6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尊师之我见
我来夸我的老师.
教师姓名:
年龄:
任教学科:
他这样来看待学生:
他对学生的期望:
他这样看待所教学科:
他的兴趣爱好:
他最近最高兴的事:
他与我之间难忘的故事:
以上同学们都是通过一些具体的事情来夸自己的老师,将这些事情完整的叙述出来就形成了一篇记叙文,然而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记叙文呢?
选取最佳的写作视角
二、选取记叙的角度
1.什么是记叙的角度
在这里所说的记叙的角度,指的是视角。即记叙者站在什么位置来看记叙对象。
2.记叙的角度:
从叙述人称上来看:
(1)采用第一人称
(2)采用第二人称
(3)采用第三人称
(一)第一人称的记叙:
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如:《刺秦》
太子的身影已在远方消逝成一个小白点,易水的澎湃涛声还依稀可辨,毫无暖意的寒风吹着车上的旗子,车辕因为车子的起伏而吱吱作响,我看了一眼武阳,他也在望着易水的方向。高渐离的筑声又在心头响起,我的豪气复在胸间奔涌。
运用第一人称,可以有不同的角度:
“我”:
1.作者
2.讲故事的旁观者
3.作品里的任何一个人物
4.作品的多个人物
多元第一人称
表达效果
第一人称:采用第一人称“我”叙述能给读者以很强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并体现着鲜明的主体性与浓郁的抒情性,记叙方式灵活。“我”作为记叙的主要人物,可以拉进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自己的情感,作为次要人物和局外人物则可以洞观全局,对事件进行全方位的描述。
不足之处:受“我”的限制,不利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出“我”以外人物的思想、心理、感受,不便于多方位地塑造人物形象。
(二)第二人称的记叙
所谓第二人称叙述就是文章中频频出现“你”的称呼,作者采用这种称呼叙述有两种情况:
一是把读者称作“你”,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用法。“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这种方式可以消除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感,使读者觉得亲切、自然。
二是对被叙述对象称作“你”。
如:《壮哉,荆轲》
你是一名剑客。剑道曾经是你毕生的追求,游侠天下曾经是你唯一的夙愿。一袭青衫,三尺长剑,涉过了吴越的水,翻过了齐鲁的山。烈烈长风,你倚剑而行;皑皑白雪,你把酒而歌。剑客的生活是简单的,而剑客的性格是率直的。于是有了“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臣以左手执其袖,右手揕其胸,将军岂有意乎”,干脆不委婉;于是有了“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坦荡不留痕。然而,你凭着一名剑客一往无前的气势,挟一把匕首闯入秦宫,只为守住那份承诺。
表达效果
第二人称:站在人物的对立面说话,便于与描写对象进行感情的交流。使得情感和事件更加集中。便于对人物进行赞美或批评。
(三)第三人称的记叙
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记叙的,通常叫第三人称的记叙。这种记叙,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
如:
每当穿行于闹市之中,他常常不会留意到姑娘们爱慕的目光。越过一片熙熙攘攘的人群,他看见的仍然是那片绿色的草地,奔腾的马群和那张亲切可爱的粉红色笑脸;耳边也总是传来那支慑人魂魄的歌声……他有时候就旁若无人地满面泪水在街头行走,而不管有多少惊诧的目光在瞧他……
——路遥《平凡的世界》
表达效果
第三人称:从被记叙者的角度来讲述故事,第三人称的对象既是事件的表现中心,也是串联事件的线索人物,不受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写作比较自由、灵活,能够把人和事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
不足之处:没有第一人称那样亲切自然,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三、如何选取记叙的角度
事实上,不论那种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本质上都属于作者视角,只不过是呈现的形式不同而已。各种记叙角度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而一篇记叙性文章,很少只使用单一的叙述人称,常常是两种或三种叙述人称的交替使用,各有主次、程度的差异而已。
在熟练掌握三种人称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表达需要选择记叙角度。
四、如何在不同的视角下写好园丁赞歌
①第一人称 从自我的角度来写,选择生活中我与老师的各个画面,写老师对我的影响,写我的心里活动,
②第二人称:着重表达自我对老师的情感,作文可重点写出我想对老师说的话,或者把我所见的老师的生活的细节以对话形式与老师交流。
③第三人称:可以着重表现老师 的生活,以老师的行为为主线,让老师自己来完成记叙。
五、佳作赏析
教我采花酿蜜的人
夏夜,月光静静地泻在校园里那棵高大的银杏树上。同学们欢聚在老师的身旁,争着给老师留下珍贵的礼物:有相片,有画册……可我该呈上什么呢? 我手捧《采花酿蜜集》慢慢地走向季老师。在即将离开母校之际,我思绪的溪水向远方淙淙流去…… 开学后第一个清凉的早晨,我正翻着油墨芳香的语文课本,门口进来一个人——年近六旬,中等个子,穿一身半新的灰色中山装。他步履稳健地走上了讲台,戴着老花镜,那眼镜似乎爬在鼻梁上显得很吃力。 第一堂语文课开始了,他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个颇大的“季”字,说:“我姓季。”接着就讲课,季老师声音洪亮,朗读富有感情,课讲得很细,讲完课就提问。他上课没半句废话,也不开玩笑,有一股“夫子”味。碰上这样的老师,我真有点怕。
倒霉的事来了。第二天,他叫我到办公室,指着我的作业薄上面的“自由体”说,“这样潦草的字,是给谁看的呀?”说完叫我重做。我边做边想:这老“夫子”真厉害。等我做完了,他说:“你的语文基础不够好,一开学就要抓紧。像蜜蜂一样辛勤地采花粉,才能酿得出甘醇的蜜来呀。有问题多来问问,啥时候都行。 一次,我从书上读到一句话,有“他们俩个”的说法。我想起电影片名《她俩和他俩》,就去问季老师,季老师正在吃午饭,见了我,已搁下碗,兴致勃勃地讲起来:“‘俩’字,就是两个,后面不用‘个’字或其他量词,所以‘他俩’是对的,‘他们俩个’是错的。还有‘仨’字,也同样。”季老师说我看书细致,善于思考,鼓励我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把这些知识一点点积累起来。”我心里美滋滋的,从此对语文发生了兴趣。
在《童年趣事》的作文中,我写了孩提是要当解放军,缠着妈买军装,盯着爸做手枪,生了病都瞒着大人,怕人家说我生病不能当解放军……季老师说为写得生动,有感情,但又说我错别字太多,要我扎扎实实打好语文基础。他又特地送我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在封面上题了“采花酿蜜集”五个大字,要我博览群书,积累生活,勤摘录,常练笔,还建议我开设“病字医院”呢!。 在学习语文经验交流会上,季老师举着我的《采花酿蜜集》,对大家说:“人日积月累辛勤采撷,终于酿出了知识的琼浆。大家都应这样,争做知识的富户啊!”老师有点激动,低低地爬在鼻梁上的眼镜突然滑了下来,正好落在那集子上。大家笑了,季老师也笑了。 就这样,我的写作有了进步,好几篇作文登上了班级《学作园地》。从此,我爱上了语文,更深深地爱上了季老师。高中升学考前那个星期天的夜晚,季老师旧病复发,累倒了。半夜,老师们把他送进了公社卫生院。第二天,同学们都悄悄去卫生院看望。
我去的时候,季老师正在挂滴流。可是,下午季老师又出现在讲台上,他脸色憔悴,声音沙哑……
我手捧《采花酿蜜集》走近季老师,思绪的溪水从远方流了回来。“季老师”,我把本子捧给老师,深情地叫了声。季老师接过本子,仔细翻阅着,脸上露出了笑容,像是闻到了郁郁芳香的蜜汁似的。“进步不小呀!”季老师说着,又在本子扉页上题了——飞吧,小蜜蜂,采更多的花粉,酿更甜的蜜。 我是只遨游知识花海的小蜜蜂,季老师不正是勤勤恳恳“教我采花酿蜜的人”吗?
赏析
本文选取了第一人称的记叙角度来赞颂老师,但对老师的赞颂没有堆砌概念化的词汇,而“让事实说话”。季老师教书不苟言笑,颇有些“夫子味”;季老师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积极引导;季老师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循循善诱,育人有方。这些都是通过人物的个性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我”对季老师由“怕”到“深深地爱”这一感情变化过程,写得自然、真实、可信,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作文:
1、运用今天所学内容,自选角度,写一篇以“我的老师”为题的文章。
2、体裁为记叙文
3、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