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音乐巨人贝多芬
资料助读
早熟的天才艰苦的童年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莱茵河畔的小城市波恩。贝多芬是一个典型的神童音乐家。十二岁时就被人拿来同名垂青史的音乐神童莫扎特相提并论。但粗暴愚蠢的父亲,不惹人喜欢的外貌,所有这些构成了贝多芬不愉快的童年,形成了他以后的反叛性格和强势作风,也造成了他成年后粗俗的言谈举止。
直面命运的挑战
就在贝多芬一心准备投身音乐大干一场时,命运向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就发现自己的听力急剧下降,对于一位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钢琴家和音乐家来说,听力的衰退不啻于世界末日。
但贝多芬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并说出了那
句传送千古的名言: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资料助读
困顿的晚年与伟大的创作
贝多芬的朋友和赞助人,或分散,或故去,现实的经济困难顷刻来临,没有固定的收入,没有听众,没有稿约......没有起码的经济保障。他曾写道:“我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而我还得装着日常生活并不艰难的神气。” 与此同时,他的耳朵完全失聪,这样他连所热爱的钢琴演奏和指挥工作也不得不放弃。
资料助读
困顿的晚年与伟大的创作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他举世闻名的九大交响曲中的后七部,都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病态中完成的。最为著名的交响乐有《英雄》、《命运》、《田园》、《合唱》等。 1824年5月7日,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 维也纳首次上演,这是贝多芬全部生涯中最辉煌的作品,仍然由他亲自担任指挥。演奏结束时,观众的掌声、欢呼声久久回荡在剧场上空。
资料助读
少年贝多芬
青年贝多芬
中年贝多芬
老年时的贝多芬
贝多芬的墓碑
贝多芬塑像
德国波恩贝多芬故居(贝多芬纪念馆)
故居中贝多芬的钢琴
名人点评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罗曼·罗兰
作者简介
何为 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
本文是否对贝多芬生平的全面介绍?
不是。本文的独特之处在于:
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
着重表现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2、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各段是怎样描写贝多芬的?
参观
观看
交谈
侧面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初读感知
1、全文以“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为线索组织材料,以一个初次拜访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
2、“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景。
合作探究
1、从女佣的介绍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划出外貌描写的语句,注意描写顺序,认真体会,说说他是怎样体现贝多芬的性格特点的?
3、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语句深深地触动了你,而你又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
女佣以一个贝多芬日常生活见证人的身份,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让读者未见其人,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把一个孤独、怪癖、独断、简朴、狂热的贝多芬初步展现在读者面前。
品读赏析
品读赏析
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成功的外貌描写,往往能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方面来重笔刻画。做到以形传神。忌面面俱到,忌“脸谱化”。
印证窘迫和苦难
显示不屈和抗争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2、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6、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5、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可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的,并且加以引申。
问题研究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这是一个比喻。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人也未经允许就让客人进来,对这种做法感到吃惊,
2、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这是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写照:被人误解而苦闷和绝望。
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了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做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却遭到耳聋的打击,但是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与"巴望"则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永恒”指的是音乐,贝多芬已经超越了自己,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5、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可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的,并且加以引申。
《约翰.克利斯朵夫》以集中表现克利斯朵夫的生活遭遇和人生追求为基本内容。克利斯朵夫的形象是以贝多芬为原型创作出来的,性格与经历都十分相似。
6、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理,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
体验反思
1、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此次访问的收获。
2、如果你遇到像贝多芬这样的命运,你会怎样面对呢?
3、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走近音乐 走近大师
请你再次倾听贝多芬的音乐,展开想象,畅谈感受,写下心灵随笔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贝多芬是怎样一个人?
贝多芬的形象: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课堂活动
选取同班同学或熟悉的老师,对其描写外貌,100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后四人小组中相互交流、点评,选出一篇最好的小习作在班内朗读大家一起猜所描写的人物是谁。
三分钟人物速写
拓展延伸
1、听贝多芬其他名曲,提高艺术素养。
2、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或《贝多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