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元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及涵义,学会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了解元素的种类及其含量,了解元素周期表。
(能力培养):通过对元素概念及元素符号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宏观与微观的辩证关系,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元素概念,元素概念的形成及应用,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元素符号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
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2.请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几种物质的构成:氧气、水、二氧化碳。
学生相互讨论: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3.这三种物质在构成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都含有氧原子。
(讲述)不管是哪种物质中含有的氧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质子数)都是8,我们将质子数为8的所有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引出新课)
课题三 元素
元素的概念。
让学生看下表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以下是不同氢原子、碳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原子
1
0
1
1
氢原子
1
1
1
2
氢原子
1
2
1
3
碳原子
6
6
6
12
碳原子
6
8
6
14
(问题)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由学生讨论分析答出:
(1)不同的氢原子 数相同, 数不同;
(2)不同的碳原子 数相同, 数不同;
(3)对所有的氢原子或碳原子而言, 数一定相同。
学生结合上表资料不难得出:
质子数。
(问题)要求学生找出物质、元素、分子、原子四者间的关系
(讲述)元素的特征:
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多种。
分析下述化学反应:
水 氢气 + 氧气
(H2O) (H2) (O2)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S) (O2) (SO2)
②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③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地壳中氧、硅、铝、铁含量较多。
(问题)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汽油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那么水会变汽油吗?
(讲述)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问题)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有什么意义?
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
(问题)如何书写元素符号?
学生看教材中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表,分析元素符号的特点,找出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律。
元素符号书写时,要规范,注意一大二小的特点。
(要求)记忆常见元素符号并介绍一些记忆方法。
(问题)元素符号有什么意义?如:N、O。
讨论后回答:N表示氮元素,还表示一个氮原子;O表示氧元素,还表示一个氧原子。
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讲述)元素周期表。
(问题)
①从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原子序数为1、6、11、16、26等元素的名称、符号、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质子数有什么关系?
②对照元素周期表,观察每一横行开头、结尾分别是什么类型的元素?每一纵行的元素又有什么相同特点?这说明元素间存在着什么规律性的联系?它们与“元素周期表”这个名称有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