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珍贵的教科书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课文记叙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党中央和毛主席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方针,毅然于三月中旬放弃延安,以后在延安西北战场上消灭了蒋军十多万。延安小学的转移正是在胡宗南部队猖狂进攻的时候,所以当时环境十分险恶。就是在这种险恶的条件下,延安小学的学生仍然坚持学习。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献身,张指导员是怎样用他的生命和鲜血换来那些珍贵的教科书的呢?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课文。
时代背景:
党
印
刷
况
( )
( )
( )
( )
共产党
油印
印刷
情况
dǎng
yìn
shuā
kuàng
生字学习:
俩
捆
叨
兴
( )
( )
( )
哥俩
捆住
叨念
( )
( )
兴奋
高兴
dāo
kǔn
liǎ
xīng
xìng
词语理解:
珍贵:
价值大、意义深 刻、宝贵的。
炮火连天:
炮弹爆炸后的火焰与天空相接,形容战斗激烈。
渴望:
迫切地希望。
振奋人心:
使人精神振作、奋发。
争先恐后:
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俯冲:
以高速度猛地向下冲。
叨念:
因为牵挂而不住地说。
课文感知:
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如何?
课文分析:
(一)学习1~4自然段:
1.说说第1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延安小学的师生在炮火连天的环境中仍顽强地坚持学习。
2.思考讨论:从什么地方看出延安小学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
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用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书,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
……………
3.为什么说张指导员带来的消息是“振奋人心”的?
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啊!
“同学们知道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印文件用的纸里节省出来的!”
延安小学师生学习条件非常艰苦,仍顽强地坚持学习。
4.总结1~4自然段段意:
课文分析:
同学们听到有教科书的消息异常高兴,张指导员决定带“我”去领书。
(二)学习5~7自然段:
说说这一部分讲了什么?
课文分析:
(三)学习8~11自然段:
1.读课文,体会“我”和张指导员取到书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可以看出。
“我”和张指导员取到书后心情是高兴和急切的。课文中“高兴地跨着大步”、“恨不得一步赶回村子”这些语句,生动体现了“我们”当时的心情是既高兴又急切。
2.读8~11自然段,说说我和张指导员领到书后怀着高兴和急切的心情往回赶时,途中发生了什么情况?
①我头部受了伤 ②那捆教科书还压在指导员的身上 ③炸弹爆炸了 ④发现指导员伤势严重
请排列下列句子,并加上标点。
③①②④
4.看课文插图,想象“我”从晕倒至醒来这段时间内,张指导员是怎样舍身护书的?
“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
“完整无缺”的意思是一点没有损坏。可见,在危险出现的一刹那,张指导员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想到的是保护那捆教科书,在他看来,书比他的生命更宝贵。一方面展示了张指导员的献身精神,一方面突出了教科书的珍贵。
“快卧倒……”,
“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5.下面这两句话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快卧倒……”——表示张指导员的话还没有喊完。
“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表示“我”昏过去了,此后的事不知道了。
6.张指导员为什么要用生命保护教科书?
他的话语做了最好回答。
好半天,他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念着:“书……书……”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张指导员断续的说话。指导员身负重伤,刚刚苏醒的第一句话就是“书”,可见指导员心中想到的不是自己只有书,书在其心中占了重要位置。
他轻轻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省略号表示张指导员声音微弱,断断续续。这是指导员临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表达了指导员对同学们的心愿,寄托着革命前辈的殷切期望。这捆教科书是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所以它是十分珍贵的。
7.总结第8~11自然段主要内容。
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
课文分析:
(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
是指导员对学生们寄予的无限厚望。
2.什么在“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指导员的话和指导员舍身保护教科书的英勇行为在“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3.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教科书的珍贵主要体现在下面两方面:一是来之不易,是用党中央印文件节省下来的纸印刷的,它还是烈士用生命保护下来的;另一方面这捆教科书上,寄托着先烈们的期望。这个期望还将永远激励着后代发愤学习,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
4.总结最后一自然段段意:
那捆珍贵的教科书一直激励“我”前进。
指导朗读全文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