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4.河中石兽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24.河中石兽

  • 格式:  PPT
  • 大小:  2.34M    29张
  • 时间:  2017-04

免费下载《第24课:河中石兽》语文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第24课:河中石兽》语文ppt课件免费下载《第24课:河中石兽》语文ppt课件
河中石兽
纪昀
纪昀,字( ),( )代文学家,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以记述(
)、( )为主,是以( )形式的( )小说。
预习检测
朗读课文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沧州南一寺 临河干,山门 圮于河,二石
兽 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 募金重修, 求二
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zhào

gān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 之笑曰:“ 尔辈

不 能究 物理, 是非 木杮,岂能 为暴

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

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

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fèi
yān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

水处啮 沙 为坎 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

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niè
kǎn
xué
zhì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 转 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 其言,果

得于数里外。然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

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 欤?



自主翻译
注意红色字的意思
沧州南一寺 临 河干,山门 圮于河,二石
兽 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 募金重修, 求二
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靠近
水边

坍塌
一起
经过,过了

募集
寻找
终于,到底
zhào
划船

拖着
踪迹
gān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 之笑曰:“ 尔辈

不 能究 物理, 是非 木杮,岂能 为暴

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

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

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讲学,教书
听说
这件事
你们
推究
事物的道理、规律

木片
怎么



坚硬沉重
松软浮动
埋没
通“癫”,疯狂
精华确切的言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

水处啮 沙 为 坎穴 ,渐激渐深,至

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讲学家的话
凡是
失落
应当
因为
河水

侵蚀,冲刷
形成
坑穴
等到
倾倒
niè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 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 其言,果

得于数里外。然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

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
像这样
停止
于是

逆流
本来
依照
他的,指老河兵的
找到
既然这样,那么

主观地判断


译 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狂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陷坑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狂;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总结
第一种

第二种

顺流而下
第三种
讲学家
原地沙下
第四种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果得于数里外
失败
原地水中
不可得
无迹
文中讲到了寻找石兽的哪四种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理由)是什么?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在河中原地寻找两个石兽,
理由原地是石兽沉落的地点;
到河下游找,
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
就在原地沙下找,
理由是石重沙轻,石兽会渐沉渐深。
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第一种
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
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总结四种寻找石兽成败的原因
本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用原句回答)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文章最后一句运用了那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启发意义?
议论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其一,不知其二,不能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主观作出判断。要根据实践情况做出判断。(全文的中心)
文中出现两次“笑”,各有什么含义?
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
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了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归纳与练习
一、解释下列红色的字
①山门圮于河 ②二石兽沉焉
③棹数小舟 ④曳铁把
⑤是非木柿 ⑥湮于沙上
⑦不亦颠乎 ⑧啮沙为坎穴
⑨反溯流逆上 ⑩可据理臆断
二、翻译下列语句。
(1)山门圮于河
(2)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4)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三、古今异义



水边
不潮湿

经历

物理
事物的道理、规律
一门学科


表判断的动词

停止
已经
四、一词多义

1、闻之笑曰
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2、沿河求之
代词,代石兽.
3、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4、当求之于上流
代词,代石头.
5、其反激之力

6、至石之半

7、求之下流、求之地中
代词,代石兽
8、然则天下之事

五、用文言词语补充省略部分
1.一讲学家设帐( )寺中 省略句
2.求之( )地之中 省略句
3.( )棹数小舟 省略句
4.如其言,果得( )于数里之外 省略句
6.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被动句
5.求石兽于水中(状语后置) 倒装句




其他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