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望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泰山的赞美之情;体会诗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独特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心灵共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道题来考考大家:它是我们祖国的一座名山,1987年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寓意为“国泰民安”,被尊为“五岳之首”,猜一猜。
同学们真棒,那么泰山为什么会享有如此盛誉呢?观看图片,领略泰山的壮丽风光。
泰山什么样?用你自己的话来描述。
大家看如此相连的山坡,在古代成为“丘”,在山坡上再加上山,会意为大山,就是现在的“岳”,诗人杜甫仰慕而至泰山下,看见了如此巍峨壮丽的高山,于是写下了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望岳,齐读课题。
(二)了解作者:
提到诗人杜甫,大家一定熟悉了,谁来介绍一下杜甫?
解释课题,诗人有没有登上泰山呢?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为了全诗的线索。再读,想知道作者是怎样登上泰山的呢?
(三)解释诗意:
翻书,听名家朗诵录音,学生关注字音。
自由读,指读。
同学们即将升入初中,学习能力增强了,对于这首诗,你想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呢?
先默读诗,边读边思考:哪些字是你理解这首诗的障碍?用笔画出来,再到小组中借助工具书自学研究。
汇报:通过刚才的研究,你都读懂了什么?
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大家开火车读。
那现在谁能试着来说一说全诗的意思?
(四)走进古诗
了解了诗的大意,下面我们共同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读诗的第一句,这是一个什么句?设问句,提出一个问题:泰山怎么样?在作者看来泰山怎么样,抓住“青”字体会泰山的苍翠,挺拔。从“未了”体会泰山的雄伟。指名读,作者站在什么角度望的泰山?遥望,远远望去,如此雄伟壮丽的泰山,谁能不惊叹呢?指名读,一起读。
走近看如何?读第二句
泰山的主峰很高,它把世界分成两部分,阴坡是早晨,山后却仍是沉沉的暗夜,神奇么?谁来读一读?这种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啊,再读。
在这种情况下,诗人走得了吗?他还想仔细的看一下,读第三句
诗人看得认真吗?从“眦”“归鸟”体会诗人的恋恋不舍,蕴藏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与热爱,读出来。诗人陶醉其中,难以走开,读。
泰山如此雄伟壮丽,他想登吗?最后一句表达了他的愿望,齐读
作者想登上去看什么景象啊?众山渺小,读。泰山这么高,作者怎样的角度看出高?俯看
那么作者为什么一定要登上泰山呢?(秀美,壮丽,令人陶醉)读前三句
此时作者处于什么状态大家知道吗?科举失败以后游历齐赵,见到泰山,写下这首诗,能看出作者此时消极的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所以最后一句成为了千古名句,再读。
诗人在有意无意之间抒发他的壮志情怀,给人以无限的启示和激励,这也是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并引起人们强烈共鸣的原因,再读。
学习了整首诗,你觉得这首诗仅仅是写泰山的雄伟吗?更是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再读整首诗。
(五)总结
杜甫一生十分看看,特别是在安史之乱之后,他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他竟然以舟为家,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读过这首诗,你对杜甫有怎样的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希望同学们也能做杜甫这样做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