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4.河中石兽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24.河中石兽

  • 格式:  PPT
  • 大小:  628K    19张
  • 时间:  2017-03

《河中石兽》ppt课件(19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河中石兽》ppt课件(19页)《河中石兽》ppt课件(19页)
河中石兽
纪jǐ昀
敏而好学可为文
授之以政无不达
纪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书》。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大意。

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并质疑。

注意常用字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等。
初读课文
1 沧州南/ 一寺 / 临河干 (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 / 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 以为 / 顺流下矣,棹 (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2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 / 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3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 / 求之于上流。盖 /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xué),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xué) 中。如是/再啮,石 / 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 / 溯 (sù) 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 / 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听读,对照。
重点字词
临:临近,靠近 并:一起
求:寻找 竟:终于,到底
乃:(原因)是 颠:通“癫”,疯狂
闻:听到,听说 盖:原来是,因为
遂:于是 固:固然
但:只
古今异义




不潮湿

经过,过了

物理
事物的道理
学科名


表判断的动词

停止
已经
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表被动句式,可译为“被”。
成为
啮沙为坎穴

如是再啮

如其言
依照
众服为确论
认为
一词多义

闻之笑曰
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
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当求之于上流
代词,代石兽(物)
其反激之力
至石之半
求之下流、求之地中
然则天下之事
助词,的
(事)
词类活用
棹:原指船桨,这里是划船的意思。(名词活用作动词。)
暴涨:这里是指暴涨的洪水。(动词活用作名词。)
品读课文
细读课文,概括文中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
顺流而下
原地沙下(地中)
求之(于)上流
果得于数里外
(失败)
(原地)水中
不可得
无迹
石性
水流
石性、沙性
石性、沙性、水流
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僧人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僧人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而老河兵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结合多年经验来分析,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文章的结构
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在前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作者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讲学家的“笑”
(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老河兵的“笑”
(因为他富有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寺僧:忽而原地打捞忽而顺流而下, 代表不深思熟虑,主观臆断,盲目行动的态度。

讲学家:“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空谈事理,脱离实际,“据理臆断”。

老河:有实际经验,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人物形象
三读课文
讲学家的“笑”和老河兵的“笑”,分别笑什么?
文中僧、讲学家和老河兵分别代表哪一类人?
写法探究
熟读成诵
你还知道哪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事例?
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