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爱莲说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7-03

同类资源

《爱莲说》复习指导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爱莲说》
   一、文章内容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文学常识
   三、语音
   甚蕃( ) 淤( )泥 濯( )清涟( )而不妖 亵玩( )
   四、通假字
   五、古今异义词
   六、词类活用
   七、一词多义
   八、重点词语解释
   1、 可爱者甚蕃 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 益: 副词,更。 
   3、亭亭净植 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 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 宜:应当
   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仅
   九、特殊句式
   1、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
   十、朗读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6、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5、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品行的追求,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恶。
   7、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8、.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意思对即可)
   9、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3分)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十四、开放性试题
   1、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略(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2、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略
   3、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