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阿长与<山海经>》讲学稿
课题:6、《阿长与<山海经>》 课型:讲读课 时间:2009-9-19 执笔:舒利平
学习目标:
1、概述课文事件,能复述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详略。
2、探讨作者对阿长的感情。
3、学习欲扬先抑的手法。
学习重点:1、2目标
学习难点:2、3目标
学习安排: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读一读,写一写,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⑴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上音并读几遍。
骇 掳 悚 惶急 疮疤 诘问 霹雳 孤孀 惧惮
⑵用楷书把下列词语工整、规范地书写三遍,力求美观。
憎恶 倘使 烦琐 骇 掳 淡薄 震悚 惶急 疮疤 诘问 霹雳 孤孀 惧惮 渴慕 疏懒
⑶查注释或字典、词典,弄清下列词语意思,选择其中五个造句或写段话。
倘使 骇 淡薄 震悚 惶急 疮疤 诘问 霹雳 孤孀 惧惮 渴慕 疏懒
2、查资料,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看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查资料看看《山海经》是本什么样的书?
3、阅读课文,文章写了有关阿长哪几件事,重点是写哪件事?从文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怎样的人?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点的手法?
二学习研讨
1、导入:
1926年,因为北京发生执政府屠杀学生事件,鲁迅先生愤而出走,来到厦门,在厦门大学任教。后因为厦门同样发生进步学生被捕事件,鲁迅先生要求全体教工联名上书,营救学生,未能成功,于是又从厦门出走。后来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对这段颠沛流离的生活有着具体的描述。在此期间,鲁迅先生在《莽原》中以“旧事重提”为总标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后来结集出版并加上了《小引》与《后记》,文集名为《朝花夕拾》。关于文集的得名,他是这样说的:“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的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或芜杂的文章。”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回忆,它将作者心中离奇芜杂的回忆幻化成文,尽管在文中,语调与口气都是儿童的,但其中却渗透了一个成年人对人生的反思。作者从来没有写过一篇单独的文章回忆自己的母亲,但却撰文写一个佣人,那么他究竟回忆了一些什么事情呢?在回忆中,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哪些思考呢?
2、检查预习,交流预习题。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回答文章写了有关阿长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怎样的人?作者对阿长怀着怎样的感情,从文中找出其关键的词语?
3、复述课文内容,把许多事件连起来讲。
先自读,在文中做记号,找到起始的标记。后讨论怎样复述课文内容。
4、探讨思考问题。
文中记叙的事件重点是哪件事?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件事?
从课文的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觉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
5、朗读课文19段到文末,思考: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样的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6、说一说
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手法值得我们学习?
对文章哪些地方还不是很理解?
三巩固与练习
1、
一、基础部分
1.找出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骇(hài) 孤孀(shuānɡ) 疮疤(chuānɡ)
B.掳去(lǔ) 惧惮(dàn) 憎恨(zènɡ)
C.絮说(xù) 诘问(jié) 霹雳(pī)
D.粗拙(zhuó) 烦琐(suǒ) 陆玑(jī)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悚然:_________ (2)惧惮:_________ (3)诘问:_________
(4)渴慕:_________ (5)咒骂:_________ (6)疏懒:_________
4、文中阿长是个怎样的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她?
5、为什么题目不写“长妈妈”可写“阿长”?
6、阅读现代文,完成以下题。
《母亲的三句话》
周华诚
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然而,母亲常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在心中,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
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大的雪,漫山遍野白雪皑皑。为了让家里养的两头猪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要把它们喂得饱饱的。尽管下了雪,母亲也每天都要到白雪覆盖的地里去砍一担白菜回来。有一次我跟母亲到地里去,空旷的田地北风呼啸,刮得皮肤生疼。我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下两下,我的手就冷得刺骨,似万箭穿心。偷偷看母亲,却见她一点也没有冷的意思,“哗啦哗啦”地扒开结冰的雪层,拔出已被冻结的白菜,扔到雪地上去。我又扒了几下,实在忍受不了,便袖手站在一旁,问母亲不冷么。母亲答道,不冷。见我很惊讶的样子,母亲继续说,对自己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
我一下怔在那里,忽然觉得懂得了母亲。我学母亲的样子弯身下去,扒开厚厚的雪,一下,两下,三下,每一下,我都咬着牙对自己说,不冷,不冷。
从此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记起雪地里母亲的话,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
读小学时的一个黄昏,我把牛从5里外的邻村牵回家。那时,我只会在前面远远地拉着牛绳走。然而这牛却跟我作对——我牵得紧,牛却偏要走得慢。我用力拉,它使上性子就是不肯迈步。这牛脾气!我只好一边骂牛一边心急。
眼看着天越来越黑,沿路村庄里昏暗的灯一盏盏都亮了起来。我心一急,就从路旁折了一根荆条,绕到牛屁股后面狠狠地抽了它一下。这下可好,牛一惊,挣脱了牵在我手中的缰绳就向前狂奔起来。当我没命地跑了半个多小时赶上牛的时候,牛正悠闲地在村口的路边吃草。母亲也站在那里等我。当我把牵牛的事一说,母亲反倒笑开了,母亲说,你把绳子牵得太紧,牛鼻子疼了,它当然不会跟你走了。我恍然大悟。
18岁那年的高考,由于我思想压力太重,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竟失利了。后来母亲跟我说,别把考大学看得跟命一样重。想起你小时候牵牛的事了么?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
第二年的夏天,我终于以优异成绩被江南一所著名大学的中文系录取。离家上学那天,母亲送我到村口,眼睛红红地对我说,你现在长大了,我不能把你永远拴在身边……
毕业后到一企业里工作,因对工作不很满意,心里觉得很委屈。两个月后的一天,老板批评我整天板着脸孔并要扣我奖金时,我一时火起,跟老板吵了几句,气得他拂袖而去。
正好那几天母亲到城里来看我,知道这件事后说,孩子,一头牛不可能永远拴在一个桩上,你也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干什么都要尽量干好。你不顺心我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办法,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
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下地,母亲总一边干活一边在嘴里小声地唱歌。在母亲的歌声里,那些繁重而枯燥的农活儿不知不觉被我们一样一样地干完了。
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不管是骑车上班,还是工间休息,我都轻轻地哼着歌。尽管我从小缺乏音乐细胞,但我相信,母亲从小教我的那些旋律,定然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①通观全文,正文部分主要写了三件事,由三件事分别引出三句话,每句话蕴含一个生活道理。(4分)
第一件事写的是拔白菜,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 ;
第二件事写的是 ,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 ;
第三件事写的是 ,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遇到不顺要乐观。
②语言品味
(1)“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中“冬季”一词该如何理解?
(2)开头交代“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其用意何在?
③说说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按照什么顺序?这样安排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