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9.阿长与《山海经》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9.阿长与《山海经》

  • 格式:  PPT
  • 大小:  1.96M    64张
  • 时间:  2017-03

阿长与《山海经》ppt课件(64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阿长与《山海经》ppt课件(64页)阿长与《山海经》ppt课件(64页)阿长与《山海经》ppt课件(64页)阿长与《山海经》ppt课件(64页)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长妈妈
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起来看课文。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个人,这个人是谁呢?
复习旧知识
题解
“阿长”,人名‘鲁迅家的一个女工;“《山海经》”,书名。题目为一并列词组,文章即通过写阿长和《山海经》的关系来体现阿长的性格特点。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散文集,收录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性散文十篇。
阿长
阿长(?——1899),后果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

“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患有羊角风,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
返回
早期百科全书——《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大型地理著作。内容丰富、风貌独特的古代著作,包含历史、地理、民族、神话、宗教、生物、水利、矿产、医学等诸方面。

《山海经》的性质,历代说法不尽相同。 清《四库全书》把此书列入小说类。近代鲁迅认为此书是巫术、方士之书。

而大多数论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其中尤以《五藏山经》地理价值最高。
《经典图读山海经》封面
文 鳐 鱼
《帝禹山河图》局部
鲁迅
鲁迅其人
请你简要叙述鲁迅的生平及作品。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二心集》、《三闲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等。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下一页
我们学过的鲁迅作品
在鲁迅的生活中,阿长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在作品中几次提到。
阿长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她连真实姓都不为人知,也不会识字作文,作者却她和《山海经》连在了一起。那么,她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呢?
请认真阅读课文
读懂课文了吗?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熟读课文
明确:
1、对她称呼的由来。
2、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
3、摆成“大”字的睡相。
4、元旦的古怪仪式。
5、一肚子繁琐的道理。
6、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7、谋害“我”的隐鼠。
8、给我买来了《山海经》。(重点)
“隐鼠”之典故
在《狗· 猫· 鼠》一文中,说到隐鼠:“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畏惧人,我们那里叫它‘隐鼠’,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这种隐鼠“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给放在饭
桌上,便捡吃些菜渣,舐舐
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
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舐吃了研着
的墨汁。这使我非常惊喜了”。有一
回,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
被她一脚踢死了”。
思考
在“我”的眼中,

长妈妈是

什么样的人
长妈妈是个没有名字的人
长妈妈地位低下
略写
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
饶 舌 多 事
略写
长妈妈睡相不好

长妈妈是个粗人
长妈妈睡觉时总是“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略写
长妈妈“逼”我吃福橘
长妈妈有很多

繁文缛节
详写
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
长妈妈是无知而又淳朴
详写
别人不愿做
或不能做的
她竟然做成功了
长妈妈给我买来《山海经》
真诚、善良

关心帮助孩子
详写
评读人物
黄胖而矮
没有名字——

喜欢切切察察 低声絮说
对“我”管束很严 喜欢“告状”
睡觉时摆成“大”字

元旦有古怪的仪式
一肚子的繁琐的道理
讲“长毛”的故事

为“我”买回《山海经》——
地位低下
饶舌多事
不拘小节
淳朴无知
繁文缛节
热情善良
关心孩子
长妈妈
品读人物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有点粗俗、迷信,饶舌多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描写手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写真人实事的好处:(真实写人)
作者这样写阿长,“不虚美”,“不隐恶”且这样把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后的丑相掺杂,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美的光辉,将阿长这个人物写得更加真实感人。
第三课时
研读长妈妈买《山海经》的部分(第19-29自然段)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情?
“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不抱希望。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了“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3.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书不仅是“我”渴慕的、过于念念不忘的,而且还代表一种热爱和关心。
作品的最后两段,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内疚、祝愿之情。在鲁迅的人生历程中,长妈妈曾起过那样重要的作用,但他竟不知道她的姓名和经历,这是多么叫人内疚的事情,他所能做的,只有祈祷仁厚的地母,安息阿妈的灵魂。鲁迅对阿长的深沉感情在这里表现得深切感人。
重点与难点(写作特色)
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散文的“神不散”说的是:主题集中。写散文时要放得开,但是要受到中心思想的制约,所以还得收得拢。在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全篇的层次结构和理解全篇思想内容。
本文是以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
读懂阿长:
——透视鲁迅眼中的阿长
标出表明“我”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语句。
作者写知道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时,感情上是“憎恶”她
文章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对于阿长的平常举动,“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我”也是‘不耐烦的”
尽管在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也曾“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那后来也“逐渐淡漠”了
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才真正“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完全消失
敬意淡薄
敬意
空前的



不大佩服



怀念
作者先写他“憎恶”、“讨厌”阿长,但在结尾处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的?这是什么写法?
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是为了突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怀念之请。先写了她名字的来由,讨厌她的絮叨、对“我”的管束严格、繁多的礼节,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反衬后文“我”对她的敬佩和怀念。
新的敬意
热爱关心
孩子
为“我”买
《山海经》
特别的敬意
无知、淳朴
讲“长毛”
的故事
不耐烦
善良真诚
令人厌烦
的规矩
粗俗、
不拘小节
摆成“大”字
的睡相




不大佩服
饶舌多事
切切察察
的毛病
写作手法
“我”的感情变化
人物性格

先抑后扬:
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收到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作者怎样刻画的阿长?
1、详略得当的选材特点

2、欲扬先抑的手法

3、人物描写的多样性
写人记事的文章采用恰当的写法可以做到生动传神、事半功倍的效果
1、人们对阿长的称呼以及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
2、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
3、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说恭喜话吃福橘
4、教给我很多道理。比如: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
5、讲述“长毛”的故事
6、谋害了我的隐鼠
7、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事
略写
详写
围绕中心详细得当
简析过渡与照应在本文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过渡和照应是记叙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过渡,是连接段落、层次之间的纽带。一般来说,内容上的转折、叙述中的总分、行文中的起讫都要安排过渡。
文章中有过渡性语句,如文中“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等。
也有过渡性段落“这种敬意……我惧惮她什么呢!”这些过渡使文章能够很自然地由一件事写到另一件事,行文紧凑,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照应:
通过照应强调了阿长的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文中照应的例子很多。照应不是重复,而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前后映衬,加深读者的印象。
是指文章有些内容前后呼应,前面讲了,后面也有着落。如文中在开头写道“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后文是这样照应的,“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总结:作者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
长妈妈是一个饶舌、多事、有许多麻烦礼节,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的人。
1.为什么题目上不写“长妈妈”而写阿长?
答: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地位。课文前一部分采用了“抑”的写法,如“不大佩服他”“讨厌”等,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所以,这个题目表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题目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古典名著)令人好奇。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
2.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为什么不写她是怎么买到的呢?为什么此前此后反倒写了不少。
答:
①不写怎么买到的,给读者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
②此前大量笔墨写叔祖引起我对《山海经》的强烈渴慕,更能说明阿长买到后给我的惊喜与感激之情。
③此后写我的心情,才能说明阿长怎样令人尊敬而又感激,阿长的热心对“我”的成长有怎样的意义。
3.鲁迅怎样描写阿长?这些描写有什么特色?
描写,是对事物做具体的刻画和描绘。作者写阿长“切切察察”的样子,写阿长的睡相,写“元旦的古怪仪式”,写阿长讲长毛的故事,写阿长买来《山海经》,都有具体的刻画和描绘,都是人物描写。具体地说,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形容写得逼真,我们常说“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形容写得生动,我们常说“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鲁迅写阿长确是这样。
写作借鉴
细节描写。
作者善于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的个性。
(1)抓住最有特征的细微之处。如长妈妈夜间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经旁人提醒以后,依然如故,“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表现了长妈妈的粗鲁和不拘小节。
(2)抓住生动形象的语言、动作描写。如吃福橘时:“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她希望孩子和自己能够“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是长妈妈对孩子真诚的关爱,生动地表现了她的朴实和善良。
(3)抓住体现主旨的外貌、语言描写。如写她买来《山海经》时: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里,不仅看到了一个衣着朴素、满脸笑容的劳动妇女,而且听到了她那亲切自然的语言。“三哼经”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这个细节,说明了为“我”办这件事情的不是学问人,而是连书名都说错的长妈妈,蕴含着长妈妈对“我”的关心和疼爱,同时把阿长和《山海经》连接在一起,表现了设题与构思的新颖巧妙。
想像阿长如何千辛万苦地买《山海经》的经过,用文字描述出那时那景【注意一个细节:阿长连书名也记不清】;
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的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些什么?情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展开想像,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与鲁迅对话。
想像创新
想像创新
阿长:哥儿啊,我虽无名无姓,但经你一写,现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说我无名无姓,生得黄胖而矮倒也罢了,怎么连颈上的灸疮疤也写进去了呢?说我规矩多、烦琐、迷信也罢了,那时谁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连我睡相不好这种私事都写进去了呢?特别是给你讲长毛故事时,讲的将我们掳去后,让我们脱下裤子站在墙头,大炮就放不出来,你也照实写下来了,你不怕人笑话,我还怕人笑话呢!
寻找“阿长”:
——回想身边的“阿长”
你觉得阿长像身边的谁?是年迈不识字的老祖母,爱唠叨的母亲,还是爱管闲事的阿姨……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她们的方式是当时的你所不能理解或接受的。但是,有一天,你读懂了她们。
请以“读懂身边的爱”为话题,写一篇随笔。(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