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4.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教案13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cn
孙权劝学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名人单元。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讲授、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1、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
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三、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认读:先听录音,后查找不懂的字音,及不懂字词的注释。(同学自由上台板书,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听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孰shú  遂suì   邪yé   更gēng
(2)解读:边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
(3)释疑:重点词语积累,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4)故事复述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四.议一议:(根据布置的预习思考题)
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      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①“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小结: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2.      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从鲁肃与吕蒙的“论议”可以看出来。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小结: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语言)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行动)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五朗读训练。全班齐读,分角色朗读。模仿表演:请四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旁白。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老师作点评。
六、体验反思: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
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④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⑤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成语:二个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①. “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②.“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2.课外延伸或作业:
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篇文章,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年幼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接受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而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七、作业。①课后背诵全文  ② 小作文《当吕蒙碰到方仲永》
八  板书设计
 
    孙 权 劝 学
    《资治通鉴》
孙权 — 劝学—  吕蒙     辞学——就学
 
鲁肃  —论议 — 吕蒙     大惊——结友
 
九.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故事性很强,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上,通过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中得以充分体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表演等方面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补充资料:
1吕蒙(178—219),三国吴国名将吕蒙,字子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219年,关羽攻打樊城,孙权任命吕蒙取下荆州。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取下荆州,又在麦城生擒了关羽。不久病死。
2.孙权。(182-252)即吴大帝,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苏轼:亲射虎,看孙郎。——《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回荆州,终不能如愿。最终,吕蒙巧计从蜀汉夺回了荆州,还致使关云长败走麦城被俘杀。  ————可见“学”的重要性。
4.翻译五字诀     留  替  调  补  删         
 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等可照录不翻译。
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倒装句子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补:补出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5、重点内容积累
a、重要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归类。
实词   (1)当涂---当权   (2) 辞---推辞,推托   (3)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见---了解
(6)往事---历史 (7)孰---疑问代词“谁” (8)及---到了 
   (9)过---经过、到  (10)更---变换、改变、重新  
(11)见事---认清事物  (12)拜---拜见  (1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虚词  (1)岂---反问副词“难道”     (2)但---只,只是     
(3)乃、遂---于是,就         (4)大---副词,非常       
(5)即---副词,就             (6)何---疑问副词,怎么 
b.通假字
①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你现在当权掌管军国大事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我难道想要你成为一个研究经典的学官吗?
c..古今异义 
①孤  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苦”。
②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最高一级。
③但    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词。
④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d.特殊句式   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置)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6.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