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2.我多想去看看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 2.我多想去看看

  • 格式: 
  • 大小:     
  • 时间:  2017-03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2

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该文件

《我多想去看看》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班   孙玉
教材分析:
  《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课文中的“我”是一个山村的孩子。茫茫的大山隔阻了“我”的视线,却隔不断“我”对山外世界的向往。诗歌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字字句句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首都北京有一种天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要点燃这种激情,引导学生想象首都北京,在朗诵中感受北京。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北京,在适当的时机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北京的风光,向学生讲一讲北京的风光,为情感的激发创造条件。
教学理念:
  1、从“封闭”走向“开放”。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从“多讲”走向“多读”。根据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3、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会认读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北京的风景图,课件,升旗仪式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能谈谈当时的心情吗?
  2、激情:同学们,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我们的国旗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
  3、出示课题,请同学们带着此刻的心情读一读课题。(指读,齐读,读好题目)
  4、播放升旗的录象。(观看后,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过渡:有一位山村孩子,他也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升旗,一为叔叔用了一首诗写出了他的心愿,你们想读一读吗》?
    (分析: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为什么要升旗,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都是那么的陌生。因此,如果没有感性的认识,是很难激起他们的情感。这里,用谈话的方式,了解他们对升旗的感受,用录像让他们感受这种气氛,并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二、朗读课文,悟情学文
  1、初读课文:
   ⑴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⑵ 全班交流:提醒难读的音,难记的字。
   ⑶ 分句读课文。
    (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布置了具体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并能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在交流中,学生有重点地提出了难读,难记生字,既节省了时间,又突出了难点。)
2、再读课文:
   ⑴ 学生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⑵ 交流:
     理解“遥远”。大山里的人要到北京城,需要坐几天几夜的火车。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理解“壮观”。联系看到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北京天安门广场之大、参加升旗仪式人之多,场面之雄伟,进而体会“壮观”的含义。指导朗读。
     品读第三句:教师引读第一行,学生齐读第二、三行。同桌议一议,怎样读才能表达“我”的强烈愿望。
    (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只有让学生读懂了课文,才能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领悟其中的感情,从而读好课文。)
   ⑶ 对比:我多想去看看。
    我想去看看。
    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怎样读好书上的这句?
    (分析: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句子中小男孩想去北京的迫切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读。(男女生赛读,配乐朗读)
    (分析:在学生熟悉的《我爱北京天安门》的乐曲声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读课文更能入情入境。)
  4、指导背诵。
三、拓展延伸,延情扩充
  1、读了这课,你读懂了什么?(结合说说“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国旗是──”)
  2、课外阅读补充:《国旗歌》
  3、你还了解北京的什么?出示北京风景图片,介绍北京美丽的风光。
    (分析: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通过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当的补充课外阅读、北京风光介绍等,不但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北京,更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达到“课已尽,而意未了”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