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5 * 女娲造人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 5 * 女娲造人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7-02

《女娲造人》评课稿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评 [吕娟、戚侠、张敏] 的《女娲造人》观摩课
刘桥中心学校    陈卫东
  随着“国培”的深入,我校语文组组织了三节校本研修活动课,三位老师同上一课,下面是我在研讨时的发言。《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故事,趣味性强,我今天的议课主要从吕娟、戚侠、张敏三位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过程两方面作出评价。从整体看,她们同课竞技,同课异构,精彩纷呈,可以看出都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精心设计。她们的课我觉得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新课标理论支撑,课堂“人文性、能力性、活动性”体现得较鲜明,整堂课的设计与实施都围绕着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展开,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和核心。下面就从教材处理与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一、教材把握评价
  这篇课文是七年级(上)六单元的一篇课,这一单元可以称为想象世界,体裁上是由童话、神话以及寓言构成,目的在于通过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象能力。她们执教时,把《女娲造人》的教学重点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力,是非常恰当的。由此看出,教师对知识体系的把握相当准确。
  二、教学过程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她们都给了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放开了学生的手脚,比较好地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用一组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课堂气氛。其次,由课题引发疑问: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拿什么造人?让学生心中有目标,达到很快熟悉课文内容。再通过熟悉课文进一步让学生挖掘出文章的闪光之处,也就是文章的重点——想象。吕娟、戚侠老师继而通过比较阅读(课文内容和课后一则写《女娲造人》的简短文章《风俗通》、张敏老师设计的神话故事改写)让学生理解想象的用法和写法,整堂课的环节很不错。
  从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很好。吕娟的课我认为妙在教学一开始就用几个众所周知的神话故事引入,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之中,对课文内容非常感兴趣,这有力地抓住了学生的心,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张敏老师通过讲故事,让学生把自己了解的有关造人的故事表述出来。这样做,还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胆量。
  我们的语文学习就很重情感体验,没有情感体验哪谈得上感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用了大量时间,通过比较阅读的形式让同学们找出课文情感丰富的句子在什么地方。通过同学们的找,单独朗读等形式,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人类诞生的喜悦,女娲的自豪等。这个环节经过同学的合作交流,体验了课文因运用丰富的想象而产生的艺术魅力,学生体会到了课文流露的喜悦之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中还感受了神话的魅力。
  但语文教学始终是一门缺陷的艺术,只能做到更好,不能做到最好,我认为以下地方值得商榷。
   1、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比较阅读,说出课文好在什么地方。很多学生一想到比较阅读,并要说出异同,就变得很严肃,开始上课对课文产生的喜爱之情一下子就被抛开了,好像是又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也是课堂显得沉闷的原因。其实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想象,并体会想象妙在何处。为什么不先让学生感性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符合认知规律。她们的处理办法却刚好相反,这也是不符合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一要求。
   2、本课除了让学生的认识能力得以培养外,还应训练学生学会写想象的语段。因为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贯穿整个初中阶段乃至初中以后的学习阶段。因此,教学不仅应有及时效应,还应注重长期效应。这两者的完美结合才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吕娟老师、戚侠老师在拓展练习方面做得还不够,主要让学生就女娲造人进行想象。应让学生去大胆而又新奇的想象,写一则富有想象力的语段,并在班上交流。张敏老师只一点做得比较好。试想:给孩子们的想象插上翅膀,让他们在快乐的、自由的空间里遨游,这才是孩子们所渴望的课堂,也是新课标提倡的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如果在迁移训练时做到了,我想这堂课就较完美了。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谅解,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2010年12月16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