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30.诗词五首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30.诗词五首

  • 格式:  DOC
  • 大小:  54K    5页
  • 时间:  2016-12

语文版九年级下《诗词五首》教案6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30. 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感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古代诗词的阅读、
鉴赏能力。
3.背诵积累一些古代诗词名句。
教学重点
1.背诵 5 首诗词。
2.通过反复朗读、感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古老的中国是个诗国,自从《诗经》开源之后,诗歌历经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至于唐宋发展到顶峰。唐诗宋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象征。今天
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五首古代诗词,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教
师板书课题:诗词五首)
二、检查预习
1.学生同桌先交流,提出自己预习中不会的字词,相互解答。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生字词,加以整理,投影到屏幕上,引导全班学生
朗读正音。
三、导读《行路难》
1.请学生介绍李白的有关情况,教师再给予补充。
教师提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
A.李白的生平、时代、代表作品;
B.有关李白的故事、传说;
C.你对李白的评价。
学生思考,发言交流,教师因势导入本课学习。
2. 反复朗读,整体感知: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3. 教师解题(课件展示,指名学生读或全班齐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
时代背景:《行路难》是李白在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共
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诗中写世路
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4. 学生再读全诗分析解答以下问题,把握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
教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反映的问题集中投影展示,师生共同探究。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不能食?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
的矛盾心境?
(3)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
(4)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①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羞”不能
食,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②这二句用比喻,既照应题目“行路难”,又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
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和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矛
盾、痛苦心情。
③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
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
愿望。
④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
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充满着冲破黑暗,追求光明
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表明自己的理想,这两句
诗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5.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全诗来看,其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6. 巩固体验诗作感情,尝试感情朗读。
四、导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诵读全诗,理解大意: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州。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2.整体感知
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颔联:书“除弊事”,表刚直不阿之态。
颈联:就景抒情,情悲且壮。
尾联: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3.讨论交流(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
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后,予以归纳。
【明确】
①“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②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
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
感。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
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
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
“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4.学生齐读全诗。
五、导读《咏煤炭》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歌内容。
2.提出思考问题:
(1)《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试结合诗句,
说说诗人的志向。
(2)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情的?
【明确】
①这首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
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
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
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
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②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
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六、布置作业
1. 课下查找资料,比较阅读李白的《将进酒》,王之涣的《凉州词》,于谦
的《咏石灰》,并将名句抄录在读书卡片上。
2. 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预习后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检测上节课古诗词学习情况,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
(1)玉盘珍羞直.万钱(2)直挂云帆济.沧海(3)鼎彝元赖.生成力
2.根据题意,用课文原句填空。
《行路难》中表达诗人要排除阻力、矢志不渝地追求人生理想,实现远大
抱负的名句是 , 。
教师采用指名或抽签的方法,让学生到讲台上板演或起来回答。
二、导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多媒体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关于李煜的资料。(指名学生读或大家齐读)
李煜,我国古代杰出词人,南唐最后一个皇帝。精于书画,妙于音
律,文学方面才能尤为突出。他25 岁继承王位。15 年后,宋师南下,
他国破家亡,肉袒出降,被押送至汴京,成为阶下囚。赵匡胤因他曾拒
命违抗,守城不降,便封他为违命侯。三年的囚徒生活,可用他自己的
一句话来总结:“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在此时,他写下不少真挚
沉痛、深切而又凄恻动人的词篇,占他一生词作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
尤以《乌夜啼》、《虞美人》、《浪淘沙令》、《相见欢》等几首词最为人传
诵,成为他的代表词作。
李煜入宋后的词作,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朗又含义无穷,
被称为是“神秀”之作。艺术境界高大阔远,“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语言天成自然,流走如珠,宋代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词人都
曾受到他的影响。
2.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全词,自由朗读,依托课文注解,扫除字词障碍。
(2)教师投影显示以下内容,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 ( )
③只是朱.颜.改( )
(3)听录音或教师师范朗读,学生再次感悟课文。
思考:这首词是李煜生前写的最后一首词,可以称之为“绝命词”,
具体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悲愁情怀,以及痛悔亡国、怀念故
国的思想感情。
如何理解结尾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的含义?
【明确】这两句词的意思是:悲苦感慨之情如滔滔江水冲出峡谷奔向
大海,愁思如春水一样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江水不舍昼夜,
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两句词把词人感情升腾流动的深度和力度
充分表现了出来,可谓是以春水喻愁的名句。
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对比,请具体指出一例说明。
【明确】“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与人间“往事”的短暂无常作对
比,“雕栏玉砌应犹在”的幻想与“朱颜改”的现实对比,折射出
词人面临国破家亡情景时的痛苦、无奈。
三、导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学生听录音(或教师范读),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再次感知课文。
3.学生自主阅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①这首词所描绘的内容是想象中的还是现实中的?描绘了怎样的战斗场
面?
②作者写这首词有什么用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③“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字改为“弹”字好不好?为什么?
④题目中的“壮词”如何理解?在文中怎样体现?
⑤如何把握全诗的朗读基调?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教师加以点拨,然后指名由学生总结。
【明确】
①全词从想象着笔,描绘了理想中的抗金队伍和战斗场景。
②这首词托名为安慰朋友,实则是抒发词人自己对青年时代抗金的战斗
生活的念念不忘之情,以及坚决恢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志,还有壮
志难酬的悲愤。
③不好,“翻”字写出了战歌嘹亮、乐器轰鸣的热烈场面;如用“弹”
字代之,就表现不出这种气氛。
④“壮词”意即激昂奋发的壮行言辞,有壮怀激烈之意。词中描绘的军
营生活以及激昂奋进的战斗生活就是具体的体现。而末尾两句更为突
出,它把描写大功告成后的喜悦,把收复中原、统一祖国与个人杀敌
立功的心愿统一在一起,字里行间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⑤全词在感情基调上是雄壮高昂的,而结句又是悲凉低沉的。前后形成
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种抑扬法赋予了本词特有的艺术魅力,有力地
表现了词人满怀壮志而志不得伸的苦痛。
4.学生齐读全词,感受全词基调。
5.学生自主赏析: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理解。
【提示】学生赏析不必面面俱到,只要着眼于内容、感情、语言、结构等
方面均可。
【示例】这首词是词人爱国词篇中的代表作之一,虽是为鼓舞爱国壮士、
好友陈亮而作,但更是自己心志的流露。词人以早年战斗生活为基础,
融梦境幻觉为一体,描绘了一幅爱国将士驰骋沙场,雄伟壮阔的场面,
全词内涵丰富,造语豪壮,结构谨严,构想奇特,以梦境贯穿上下片,自出机杼,情感雄奇高昂。末尾“可怜”一句将感情一落千丈:词人的
功名只能是在醉里和梦中实现。理想和现实形成极大的反差,有力地突
出了词人的悲愤。
四、归纳总结
这篇课文我们学习了五首古代诗词,从诗人的作品中我们了解了他们流露在
字里行间的情感与心志,体会到他们抒情言志的表达技巧,进一步把握了他们诗
歌风格,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们的其他作品。希望同学们不仅能够理解这些诗篇,
而且在课外有意识地运用有关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布置作业
1.背诵五首诗词。
2.自选其中一首诗词,把你读完该诗(词)后的感悟用一段话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