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初稿)
盐源县树河中学 皮韬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一:复习巩固,培养学生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素养。时间5分至6分钟。
教学过程:1、板书课题,明确教学内容。
2、展示问题:请说一说描写雪的优美诗句有哪些?
3、前后桌学生讨论交流。时间2分钟。
4、请学生回答,提醒学生注意所说诗句的作者及朝代。(至少要有3位学生发言)
5、布置课后作业:收集与雪有关的诗句或文章。
资料准备:
A、描写雪的美妙诗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cén shēn,《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cén shēn,《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北宋·王安石,《梅花》)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宋·杨万里,《观雪》)
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塞下曲》)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南宋·卢梅坡,《雪梅》)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清·洪升《雪望》)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B、散文诗·雪(原创)
1
在唐诗宋词的风雪里,我在固执地寻找那朵不俗的梅花。
所有关于梅的思念,被墨色的浓云收存。
就在最冷的时候,你舞动漫天雪花向我走来,把守望千年的眼睛洞穿。
暗香袭来的时候,我一生的情节将因你而生动。
流浪的心从此不再徘徊。因为有你,这个冬天不再寂寞。
2
那一次分手,我看见大片大片的雪花正砸向你的脑袋。
你说的每一个字,是千年不化的雪,在瞬间冰封了我的心跳。
当美丽的谎言如肥皂泡一样破灭,方才懂得什么是天真,什么是幼稚,什么是虚伪。
为什么受伤害的人会是我?
泪水涌出时,我看见梧桐树上的冰花,晶莹中盛开着永远的忧伤。
教学目标二:介绍作者的早期生平,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意识。(时间5分钟)
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至1976年),字润之。湖南省湘潭县韶山人。出身于富农家庭,9岁进入私塾读书,17岁考入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18岁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读了半年,为响应辛亥革命,投笔从戎,在湖南新军当列兵。半年后退出。又在长沙街头流浪了大半年,近20岁时,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读书,25岁毕业,为组织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第一次到北京。在北京期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得到李大钊等人帮助,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从此走上了不平凡的革命道路,最后成为20世纪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伟大人物。从他早年的生平,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迪:1、读书方能改变命运。如果毛泽东辍学经商,或者回家务农,就不可能走上伟人之路。2、要到最好的学校读书,结交最好的老师和同学。3、要有一技之长,多看报,多了解时事。4、30岁以前能找到一生的信仰。
教学目标三:介绍词的常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时间5分钟)
一、词的常识:
词产生于唐,流行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沁园春是词牌名。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沁园为东汉汉明帝为他的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然变相强夺公主田园,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叹之,渐成“沁园春”这一中国文人所钟爱的词牌。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
教学目标四:诵读、背诵词的上阕。(15分钟),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记忆能力
教学过程:1、老师范读或播放该部分的录音
2、抽学生朗读
3、纠正读错的字音。如分(fèn)外
4、根据课文注释,把握本阕词的大意: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眺望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河水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连绵的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一样蜿蜒游走),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似乎想要与苍天比试一下高低。等到天晴的时候,(再看红日照耀下的白雪,格外的娇艳美好。 )
4、学生背诵、默写
教学目标五:分析词的上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时间10分钟)
展示问题:1、作者望见哪四种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用四个字概括。
(作者望见了长城、黄河、群山和高原。共同之处是雄伟壮丽或雄浑壮阔。)
2、哪几句诗是虚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最后三句,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山河的赞美)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以动写静)
附:以动写静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一:抽背、抽问,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时间5分钟)
教学过程:
抽一位学生背诵词的上阕。如果学生背不了,全体齐读课文。要弄清学生不能背诵的原因并给予其能够接受的处罚, 如限时完成背诵或罚抄2至3遍。
抽问:请学生解释词语:唯余莽莽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上阕写景,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教学目标二:诵读、背诵词的下阕。(15分钟),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记忆能力
教学过程:
1、老师范读或播放该部分的录音
2、抽学生朗读
3、纠正读错的字音。成吉思汗(hán) 还看今朝(zhāo) 数(shǔ)风流人物
4、根据课文注释,把握本阕词的大意:
江山是这样的(壮丽),让无数英雄为此(倾倒)。可惜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的帝王,(略差文学才华);像唐太宗宋太祖那样的帝王,(缺少一点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成吉思汗,(只知道使用武力而不懂得得文治)。而这些都已经过去了,(真正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现在的人们。
5、学生背诵、默写
教学目标三:分析词的下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时间10分钟)
问题展示:
作者认为,要成为当今的风流人物,应该具备怎样的才能?请用四个字来概括。(文武兼备或文武双全。“文”指的是文学才华,“武”指的是军事才能。在作者看来,只有即懂军事,又懂文化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时代英雄。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坚信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一定会成功,文武双全的共产党人会建立不朽的功勋。
3、如何理解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的评价?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了秦朝,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为了统一思想,他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由于注重武力统治,秦朝从建立到灭亡只有15年。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15岁登基,才位54年。功绩主要是北击匈奴,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拓展了统治区域。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之正统。改革政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太宗李世明(599年——649年),在其统治期间,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他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大大提高了文人在政治上的地位,促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
元太祖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在发动一系列大规模侵略战争时,也伴随着大规模的屠杀。据国内外学者考证,蒙古国在全世界屠杀的人数达到一亿人左右,其中约有七千万为中国人。这一项记录已保存在《吉尼斯世界记录》中。
作者对上述帝王“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的评价带着个人的主观色彩,目的是要激励当今的共产党人即要懂军事,更要懂政治,做到文武兼备。
教学目标四:展示练习,巩固教学。(时间10分钟)
注音
沁( )园春 分( )外 妖娆( ) 成吉思汗( ) 数( )风流人物
解释:
1、惟余莽莽 2、红装素裹 3、分外妖娆 4、江山多娇 5、略输文采 5、稍逊风骚 6、一代天骄
7、风流人物
三、填空: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题目是( )
三、问答
2、上阕中,作者望见哪四种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用四个字概括。
3、上阕中,哪几句诗是虚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5、作者认为,要成为当今的风流人物,应该具备怎样的才能?请用四个字来概括。
6、“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010年9月3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