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武都初中2014年春初二语文第一学月测试题
(100分钟完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积累与运用(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jí)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shù)地流下眼泪。
B.最难忘的悔(huǐ),也就是永久的悔,那也是唾(chuí)手可得,因为它片刻也没有离开过我的心。
C.星星脱离轨(guǐ)道,就会陨(shǔn)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
D.文雅的女人,决不会出现在法官面前,决不会混迹在男子俱乐部里面,还要喋(dié)喋不休。她是一个下流胚(pēi)!
2、下列各句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脸颊 锁屑 交卸 不实之词
B.骚乱 妥帖 不能自己 闻鸡启舞
C.捣毁 墨守成规 举止庄重 彬彬有礼
D.讪笑 捧腹大笑 情郁于中 呆若目鸡
3、成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兵乓球世界冠军的获得,绝非轻而易举,唾手可得。
B.这道数学题真难,弄得大家懵懵懂懂,难以解答。
C.等我工作以后,就可以离开父母,结束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了。
D.为了进一步充实自己,他背井离乡,来到上海攻读博士课程。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B、班长远远地忽然听见有一片吵叫,再仔细一听,才辨出是河水的声音。
C、难道努力推翻你们男人加在我们女人身上的奴役,不是有罪?
D、妇女解放就是通过男女劳动者共同奋斗,反对歧视妇女,使妇女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实现男女权利完全平等的一项社会目标或社会运动。
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永久的悔》一文中“永久的悔”指的是作者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B、《铁骑兵》的作者杨朔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文章以离开大队的骑兵的行踪为线索,记叙一班八路军战士凭着坚定的必胜信念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敌人展开游击战,打乱了日寇的军事部署的传奇故事。
C、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背影》是篇回忆性抒情散文,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厚爱,抒发了作者在困境下对父亲倍加思念之情。
D、《苏珊﹒安东尼》记录了美国女权运动第一人—苏珊﹒安东尼为争取妇女能与男子一样享有选举权利而进行的艰苦斗争。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8题(6分,每小题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明日:明天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地方:土地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时时:常常
D.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期年:满一年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入朝见威王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B.吾孰与徐公美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荆之地,方五千里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谏齐王,齐王接受了邹忌的讽谏,兴利除弊,使齐国大治。
B.邹忌不被赞美所迷惑,与徐公比较后找到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可见邹忌头脑清醒,善于思考。
C.邹忌讽谏齐王,从生活小事入手,用形象的比喻阐明治国的道理,表现出高超的讽谏艺术,收到了良好效果。
D.全文以写齐王纳谏和齐国大治为中心,表现了齐王知错就改,广开言路,勇于革新,是一位贤明的君王。
第Ⅱ卷
三、(12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分)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分)
10、文学名著阅读。(2分)
(1)“她手中提着的圆圆的纸盒啪地落在地上,纸盒裂开了,那里面是一块精致的生日蛋糕!今天是阴历六月初五,是女儿的生日,她记着呢,是女儿的生日,她记着呢,才赶在这一天来到,万万没有想到,生日已是‘名祭’!”选文出自于长篇小说 。(1分)
(2)祥子和虎妞是老舍先生著名长篇小说 中的主要人物。(1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一句在问答中包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有何作用?
(2)赏析“生子当如孙仲谋”句子的深刻含义。
四、默写填空(8分)
12、《细柳营》选自 ,这本书是我国西汉伟大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本 体通史。
13、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诉衷情》)。
14、《十五从军征》中表现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撕心裂肺心情的句子是 , 。
15、《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抒发词人对被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之情的诗句是 ? 。
16、《朝天子·咏喇叭》中,描写官吏横冲直撞的骄横神态以及“吹”的功用的句子 , 。
17、此生谁料, , 。《诉衷情》
18、身不得, ,心却比, 。《满江红》
19、写出一句古代诗人描写“春天”的诗句 , 。
五、阅读(24分)
(一)《背影》 朱自清(10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地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20选文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选文用了那些刻画父亲形象的动词?(4分)
21.选文中划线部分先后两次写到“我”的流泪,这泪水分别是什么样的泪?。(2分)
22.这段文字并没有从正面写父亲的音容笑貌,却着力写他的背影,这样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3.“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怕他看见”是因为,“怕别人看见”是因为什么?(2分)
24.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2分)
(一)雨中背影 陶诗秀
在女孩的记忆中,妈妈从来没有爱过她。妈妈是个教师,她给予她的关怀少于她的学生。无论是节假日还是生日,妈妈从来没有单独陪过她,永远在为她的学生们忙碌。
那天,女孩微微感冒了,躺在床上。妈妈给她吃了点药,就又带着她的学生去参加市里的数学竞赛去了。娇气的女孩想叫住她,但叫不出。她哀哀地想,即使自己叫了,妈妈也不会留下。
那一天,女孩哭了。她哭累了,睡过去,梦见了在远方工作的爸爸,梦见了疼她爱她的陈老师,还梦见了一个她妈妈的学生,那学生脸上洋溢着幸福。
窗外,雨点敲打着窗户的声音惊醒了女孩。望着空荡荡的家,她猛然觉得自己像一个置身于小舢板上的弃儿。她决定离开家,离开这个让她伤心的地方。
走出门来,女孩却一片茫然。去哪里呢?突然,最爱她的陈老师那张慈爱的脸又浮现在她泪水迷蒙的眼前。鬼使神差的她撑起沉甸甸的脑袋,跌跌撞撞冲进雨中,往陈老师的家走去。
巨大的雨点砸在脸上,女孩感到头重脚轻,一头栽倒在地上。蓦地,她恨极了妈妈。她想,她是妈妈唯一的女儿,却不是她唯一的牵挂。甚至比不上班上的一个孤儿更重要。她只求她能陪她一次,爱她一次,可妈妈连这点都难。妈妈啊,究竟什么是“血浓于水”?
摸摸索索来到陈老师家,已是傍晚。开门的陈老师被她狼狈的样子吓了一跳:全身滴着水,衣服丢了,脚上的一只鞋已不知去向。见到老师,女孩只满足地喊了一声:“老师——”便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
醒来已是深夜,雨淅淅沥沥,像首摇篮曲。女孩发现自己已躺在医院,陈老师就在她的身边。女孩打了一针,感觉头痛好多了。女孩已换了一身干爽的衣服,陈老师正为她敷热毛巾,擦脸,测温,像妈妈,不,比妈妈更周到。
“老师,您一夜未睡?”望着老师满眼的血丝,女孩内疚地问。
陈老师点了点头。
突然,陈老师的电话响了。电话里说:“老陈,兰兰的手术成功了。”
女孩听出,那是陈老师爱人李叔的声音。兰兰是陈老师的女儿。
“老师,姐姐怎么了?”
屋内,突然异常地寂静。好久,陈老师才哽咽地说:“她,她今晚动手术。”
“老师,我想回家。”女孩说。长这么大,她还是第一次如此强烈地想家,想妈妈。陈老师说:“孩子,我送你。”
深夜,寂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心跳。只有路灯发出淡淡的光,照亮着师生二人回家的路。远方,一个人影踉踉跄跄地向她们冲过来。是妈妈。
妈妈从老师怀里一把搂过女孩,紧紧地抱住。此时,女孩已懂得妈妈——一个教师妈妈的心。陈老师的女儿正动着手术,而她却守在学生的病床前。女孩摸着妈妈冰冷的被刺破的脸,还有摔得满是泥泞的膝盖,深深的自责涌上心头。
“妈妈,我错了。”
陈老师的背影默默地在雨中远去了。女孩知道,那也是妈妈的背影。
25、作为母亲和老师,文中女孩的妈妈和陈老师在性格特点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2分)
26、文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指出并说明其作用。(2分)
27、文中塑造女孩的母亲这一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作分析说明。(3分)
28、文章结尾为什么说“陈老师的背影也是妈妈的背影”?而朱自清在看到或想到父亲的背影,就忍不住流下眼泪。是什么打动了作者?(4分)
六、作文(40分)
成长的路上,我们品尝过人生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方手帕,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馨香,“千里共婵娟”的情怀……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感动。
请以“ 的味道”为题作文。
要求:补全题目,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