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天净沙·秋思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天净沙·秋思

  • 格式:  PPT
  • 大小:  1.09M    15张
  • 时间:  2016-12

《天净沙·秋思》ppt课件(15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天净沙·秋思》ppt课件(15页)
天净沙•秋思
解题:天净沙,曲牌名。
秋思,秋天的思念,曲的题目。
作者名片: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
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他的杂剧代表作是《汉宫秋》,后人将其散曲辑
为《东篱乐府》,其中《天净沙.秋思》和《夜行
船.秋思》尤为著名。
背景资料
这首散曲选自《全元散曲》。马致远少年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执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一生几乎都过着漂泊无定、困窘潦倒的羁旅生活。这首小令正是他一生真实而生动的写照。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听读课文,说原初体验

哪些诗句最能打动你的心扉?哪些诗句最能扣动你的心弦?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枯藤老树昏鸦
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首句写秋末之景,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细读课文,说说新的理解和感悟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
次句推出一幅优雅恬静的画面,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他人有家而我独无,又增一分思乡之情。
古道西风瘦马
(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的)秋风
(里行着一匹)瘦马。
古道荒凉,西风起而一年将尽,马也
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此句从侧面写
出了游子在客途中孤苦寂寞的心情。
以上几句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已经朝着)西方落下,
(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
在天涯!(“西”名词作状语,
“向西”)
上句点明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下句卒章显志,正面
抒发感情。“断肠”的愁苦、“天涯”的遥远,点明了这首小令的主题。
段解: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断肠”一语,为
全篇主旨所在。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古道西风瘦马
根据画面提示背诵本曲
再读课文,总体把握 1、归纳主题: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里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2、结构图解
天净沙.秋思
{
写景
抒情
{
枯藤-老树-昏鸦
(写景触情)
小桥-流水-人家
孤苦思乡)
古道-西风-瘦马
(游子惨状)
}
秋思悲凉
惆怅之情
{
夕阳——西下
(特定时间、环境)
断肠人——在天涯
(点明主旨)
}
写景铺垫
游子之悲
孤寂愁苦
羁旅之思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霄别梦寒。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旁 涉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马致远《天净沙》
其二:

平沙细草斑斑,
 曲溪流水潺潺,
 塞上清秋早寒。
 一声新雁,
 黄云红叶青山。
比 照
其三:

西风塞上胡笳,
月明马上琵琶,
那底昭君恨多。
李陵台下.
淡烟衰草黄沙。
断肠人为何漂泊天涯?请你展开联想,演绎一段故事。
联 想
发挥你的想像力,重组诗歌意象,复现诗歌意境,将诗中的情景用诗意的语言描述出来。

例: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一位旅人踽踽独行,朝着夕阳走去,渐行渐远,最后成为一个黑点,消失在地平线上。
想 象
例:
作家像一高明的摄制,先是“枯藤”、“老树”、“昏鸦”的组接,继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推移,又跟“古道西风瘦马”的特写,天涯沦落人跃然纸上矣。

“壮丽的乐章,大多是悲凉的韵调”。“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饱蘸着离愁别绪,绘出了一幅凄婉的图景:有“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惆怅;有“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无奈……蒹葭苍苍,秋风萧瑟,断鸿声里,想那衰草枯杨,更能消几番风雨?夕阳古道,西风残照,望故乡渺邈,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妙 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