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 诗歌在我国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它记载着中国悠久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诗经到“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她寻找光明。”诗歌能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品味过去的荡气回肠与今朝的风花雪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再一次走进现代诗的世界。 | 课前聆听音乐(罗大佑《乡愁四韵》),沉浸于乡愁的氛围之中。 ppt | 让学生走进诗歌的美好意境 |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 1、学生自主介绍,相互交流,说出对余光中的初步认识。 2、老师适当补充其人其事。(关于时人的评价、诗人的情感世界等) 余光中在文章中写道:“中华文化已直根于心中。”他还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 ppt |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评论家。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乡愁》《听听那冷雨》是其诗歌和散文中流传最广的。 | 检查预习情况 |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 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 听示范朗读 一首诗只有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诵者要象演奏家一样,把诗歌的潜在生命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吸引人。 ppt | 自由读(在读的时候,揣摩一下怎样才能读好。) 指名读(指出他的朗诵好在哪儿,还有哪些不够好的地方。) 学生评价,并引出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 ①语速——稍慢 ③重音 ④节奏 | 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 |
四、研读诗歌,理解主旨 | 1、自古写“愁”有诸多名句,如“抽刀断水水更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把抽象的思绪化为具体的形象,本诗作者是如何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感表达出来的呢?为了更好的解读作者的情感,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概念——意象! | (所谓意象,就是作者为表达观点,抒发情感所借助的事物。简而言之,就是作者的情感载体。) | 明确知识点 |
2、自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意象。 (注意点拨,引导学生在读中产生相关联想来解诗,使学生的理解不流于概念化和过于肤浅,并学习通过联想把握诗意的方法。) | 自由发言,谈阅读感悟。 “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 | 分析意象,产生联想,体会作者的情感 | |
ppt:“海棠红”的理解 3、出示名家鉴赏本诗意象的语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 | “长江水”是自然滋润万物的汩汩清泉,是母亲哺育儿女的甜美乳汁,是祖国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 “海棠红”和 “腊梅香”极富古典韵味,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热爱。“雪花白”则摹色绘心,以雪花的晶莹剔透、洁白无暇隐喻游子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和挚爱之情。 学习,打开一扇诗歌鉴赏的窗。 | 提升认识。 | |
五、总结主题、迁移拓展 | 1、小结,总结诗歌的主题。 2、读席慕容的《乡愁》,初步感受 | 总结归纳 朗诵(背诵) | |
六、布置作业 | 1、阅读下面句子,然后仿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课没有年轮的树” 乡愁是 2、选做: (1)选取课文中的一节,展开精彩想象,试将属于你心中的画面描绘出来,要求表现出诗人的感情。 (2)比较本诗与席慕容的《乡愁》选择意象方面的异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