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期中考试

  • 格式:  DOC
  • 大小:  72K    9页
  • 时间:  2016-12

跃进北路学校2008年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春期半期考试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跃进北路学校2008年春期半期考试
语文试卷
班 级 姓 名 考 号 成 绩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
一、积 累 与 运 用(30分)
下列各句依次填空正确的是( )(2分)
⑴. 金钱豹越走越烦闷,不时地上树____远处的宝贝。
⑵. 放学后他们仍常常在高耸的围墙外____,谈论着墙内花园中的美丽景色。
⑶. 巨人悄悄来到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____孩子放在树枝上。
⑷.他们被这个奇迹____了。切斯特重新获得了自由。
A. 眺望 徘徊 抱起 惊呆 B. 观望 走动 抱起 惊讶
C. 眺望 走动 托起 惊异 D. 观望 徘徊 托起 惊呆
下列句中横线上填入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⑴每逢深秋时节,_____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⑵远眺群山环抱,______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尽染,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晋/陶渊明/独爱菊。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下列作家、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爱莲说»——«周元公集»——周敦颐——唐
B. «黔之驴»——«柳河东集»——柳宗元——唐
C. «饮酒»——«陶渊明集»——陶渊明——晋
D. «天净沙·秋思»——«全元散曲»——马致远——元
下列词语中黑体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眷顾(juàn) 教诲(huì) 叩击(kòu ) 污垢(gòu)
B.赎回(shú) 镍币(niè) 涟漪(yī) 聆听(líng)
C.咆哮(páo) 携手(xié ) 淙淙(zōng) 狼嗥(háo)
D.惊愕(è ) 对峙(zhì) 花坞(wù) 萦回(yíng)
把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更正在旁边括号里(2分)

树木葱笼 ( ) 高站远瞩( ) 水泻不通( ) 老羞成怒( )
根据提示在括号中写出四字词语。(2分)

(1)骆驼( )[孤零零地一个人走路],走了一程又一程,涉过了冷水滩,又趟过了冰凌湖。

(2)骆驼走出关口,( )[突然变得开阔、明亮],只见一片好风光。

(3)鸟儿们在树梢( )[很轻很美地跳起舞来],兴奋地欢唱着。

(4)只有雪和霜对此( )[高兴得没有办法,形容快乐到了极点。]。“春天已经忘记了这座花园!”它们叫喊着。
8.他看见了一幕动人的景象: (2分)
①鸟儿们在树梢翩翩起舞,兴奋地欢唱着。
②迎来了孩子的树木欣喜若狂,并用鲜花把自己打扮一新,还挥动手臂轻轻抚摸孩子们的头。
③花朵也纷纷从草地里伸出头来,露着笑脸。
④孩子们爬过墙上的小洞进了花园,正坐在树枝上,每棵树上都坐着一个孩子。
上面句子的正确语序应该是:


9.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能构成贴切比喻的一项是( )(2分)
核桃林散发出苹果般的清香,油润的叶子上,反射出点点灯光。警戒的战士游动着,刺刀尖上一明一暗的亮光,        。
A、就像一只追绕他的萤火虫。  B、正像他那双明亮的眼睛。
C、仿佛是天上闪烁的星星。   D、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10.与“皎洁的月亮从云缝后面向下窥探”修辞手法相同的项是( )(2分)
A、朵朵浪花托起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B、休闲是人生一枚甘甜的果实。
C、他委屈的泪水像开了闸似的哗哗地流出来。
D、在这时代的主旋律中,也偶尔有几声不和谐的音符。
1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们狂奔乱窜,个个像疯子一样,使出浑身的劲儿朝前冲啊冲啊。
B、麻雀、斑鸠、白鹅、鸭子,还有老公鸡和老母鸡,趁着天色昏黑,就从大道旁开小差了。
C、大象嘴里这么批评人家,自己心里也动摇了。再说,香蕉也吃得差不多了。
D、两个“兽中王”都愣住了,惭愧得低下了头,掉转身往回走了。
1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2分)
A、好事(hǎo)者 大骇(haì) 吞噬(shì) 跳踉(liáng)
B、苔(tái)痕 德馨(xīng) 案牍(dú) 甚蕃(fān)
C、林嗣(sì)环 淤(yū)泥 濯(zhuó)足 亵(xiè)玩
D、许(xǔ)许声 呓(yì)语 间(jiān)隔 惊觉(jiào)
13、下列各项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黔驴技穷 庞然大物 黔驴之技 荡倚冲冒
B、奋袖出臂 鲜为人知 争妍斗燕 忍峻不禁
C、融融泄泄 运命蹇劣 刁奸猥鄙 引吭高歌
D、左顾右盼 蹑手蹑脚 三眼一板 空空如也
14.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郭沫若。作者既赞扬了石榴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又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B.《海燕》是一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作者郑振铎是我国现代作家、文学史家。
C.《白鹅》是日本作家丰子恺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记叙了作者在重庆郊外居住时收养白鹅的经历。
D.《鹤群》是日本小说家、评论家江口涣写的。作者对鹤群的描写,多是动态的,很少是静态的。
15.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天气晴和,春光煦煦的雁回山,是少见的好天气。
B、见了它们,游子们能不引起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乡愁么?
C、苍鹰即使壮勇剽悍,却也寡不敌众,束手无策。
D、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
二、语文活动(6分)
16.读下面一则小幽默,简要回答问题:(2分)
一个顾客在酒店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之后,转向问酒店老板:“你们这儿一周能卖掉多少桶啤酒?”老板得意洋洋回答说:“35桶。”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周卖掉70桶的办法。”老板很惊讶,急忙问道:“什么办法?”顾客说:“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
⑴顾客话中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老板急于讨教卖酒的办法,暴露出他什么心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班上开展下面两项趣味语文活动,相信你能一一参加并完成。
① 成语接龙。根据示例在下而成语后面连接出三个成语。(1.5分)
例:车水马龙一龙马精神一神通广大一大张旗鼓
表里如—— —— ——
② 拆字游戏。将某些字拆开,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道理。请依照范例,从下面提供的字中选一个拆开,说出所悟。(0.5分)
例:“路”由足和各组成,说明人生的路是靠各自走出来的。
怒 功 悟

18.在采风活动中,同学们发现每一个省的群众都流传着自己的民歌民谣,并形成自己的特色,请写出四个省具有代表本省特色的民歌民谣体裁。(2分)
(1)陕北的“ ” (2)青海的“ ”

(3)安徽的“ ” (4)贵州的“ ” 
三、古诗文背诵与理解(10分)
19.《陋室铭》一文文中写出了陋室的环境之雅的是“ ,

”,(1分)《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

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 ______ ___。 ” (1分)

20.写出由寓言《黔之驴》衍生出来的成语(至少两个): , 。(1分)

21.《陋室铭》中通过写交往人物来表现室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1分)


22.《爱莲说》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1分)


23.《饮酒》中表明作者志向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1分)


24.《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1分)


25.《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1分)


26.最是一年春好处, 。(1分)

27.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的是:(1分)

, 。
四、阅读训练(34分)
(一)(7分)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28.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1分)
29.文中画线 描写,作用是 (2分)
30.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2分)

31.“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二) 壮士情怀(12分)
探险家终于倒在了罗布泊。正如他预言的,倒下时面对着东方,面对着上海。
此时此刻,我正在听他的一个录音,那是一个月前他与上海大学生的谈话。他分明在说:欧洲近代的发展,与一大批探险家分不开,他们发现了大量被中世纪埋没的文明。在中国,则汉有张骞,唐有玄奘……现在,世界上走得最远的是阿根廷的托马斯先生,而他已经年老。中国人应该超过这个纪录,这个任务由我来完成。……走在有的路段,每分钟都可能死亡,但死亡不算什么,8年前的我早已死亡,走了8年,倒是从无知走向——从浮躁走向——从浅薄走向——。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因此,在那远天之下,有我迟早要去的地方……
——听着这些语言我十分惊讶,一个长年孤独地跋涉在荒漠野岭间的灵魂,怎么会驮载着这般见识、这般情怀!他究竟应该算是什么样的人呢?
大地自有公论。据我所知,他早已获得了一个尊称。不管在哪儿,他听到最多的声音是:“请停一停,壮士!”直到沙丘上那块纪念木牌,仍然毫不犹豫地重复了这个古老的称呼:壮士。
壮士,能被素昧平生的远近同胞齐声呼喊的壮士,久违矣。
与一般的成功者不同,壮士绝不急功近利,而把生命慷慨地投向一种精神追求。以街市间的惯性眼光去看,他们的行为很不符合普通生活的逻辑常规,但正因为如此,他们也就以一种强烈的稀有方式提醒着人类超越寻常、体验生命、回归本真。奥运健儿的极限性拼搏也是一种提醒,而始终无视生死边界的探险壮士则更是提醒我们作为一个人有可能达到的从肢体到心灵的双重强健,强健到超尘脱俗,强健到无牵无挂,强健到无愧于缈缈祖先,茫茫山川。壮士不必多,也不会多,他们无意叫人追随,却总是让人震动。正如电视上那位新疆女司机说的:看着这个上海人的背影,心想,以前自己遇到的困难都不能叫困难了。
但是,“这个上海人”也有一点小小的苦恼:“一路上很多人都不相信我是上海人,甚至硬要我说一句上海话作为测试,因为上海话很难冒充。”——为此,上海人很难说什么,大家只记得纪录片里他与上海电视台的记者告别,彼此用的是上海话。余音刚刚散尽,背影已飘浮进沙海,不再回归。
好在探险家留下了许多作品,他的身影,他的目光,他的发现,他的惊喜,他急于要把眼前的罕见景象留下来呈示给人们的热忱,都能在这些作品中找到。这是一个寂寞者寄给喧闹世界的一份厚礼,这是一个远行者交给自己家乡的一笔遗产,当然,这也是今天的探险家远比张骞、玄奘们幸运的地方,是壮士的另一种回归。不久前当他的摄影作品在上海展出的时候,展览馆中曾出现过空前的轰动,成千上万的上海人摩肩接踵,瞻仰着这位既熟悉又陌生的同乡人遗留在遥远异乡的风采,这个热闹景象实在让人欣慰。本文前部分文字,曾作为那个展览的序言刊出,现在他的遗著即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且略加数语,移作该书序言,再一次表达我对探险家的景仰。
32.在此篇序言中,余秋雨先生除了介绍成书的作者及作品的有关情况以外,还表达了自己对探险家 的感情。(2分)
33.文章的开头“倒下时面对着东方,面对着上海”让我们想到一个成语(  )(1分)
A、狐死首丘  B、狐假虎威  C、狡兔三窟  D、兔死狗烹
34.第2段摘用探险家与大学生谈话录音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表现探险家
(2分)
35.第2段空格处依次所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高尚  稳重  充实 B.充实  高尚  稳重
C.充实  稳重  高尚 D.稳重  高尚  充实
36.第6段写探险家的精神追求对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启示是: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37.文章许多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两组对比的句子。(或找出对比的双方)(2分)




38.作者把探险家称作“壮士”,分析原因不当的是:(  )(2分)
A、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信念。
B、能够无视生死世界,把生命置之度外。
C、能够抛开繁华长期忍受孤独,将生命慷慨地投向一种精神追求。
D.能够将自己的作品当作遗产交给家乡,并引起轰动。

(三) (7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B】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有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D】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9.文中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个是 【 】(1分)
A.犬吠(fèi) B.中间(jiān) C.曳屋(zhuài) D.几欲(jǐ)
40.下列加点的词相当“夹杂”之意的是 【 】(1分)
A.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B.同学之间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挑拨离间
41.将“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插入“ABCD”哪一处最恰当?(1分) 答:【 】
42.下面是对文中四句话的理解,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是说,一切应应该有东西都有
B.“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是说,虽然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手指,但是不能指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情况)。
C.“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是说,因此,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宴席的。
D.“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说,(客人们)两条腿直发抖,差点儿都想先跑开。
43.下列四个判断,正确的一个是 【 】(1分)
A.“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中的两个“指”都是名词。
B.本段文字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只有描写。
C.“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表现人们惊惶万状的心理。
D.这段话写的口技艺术摹拟一场事前预料的特大火灾的惊险场面。
44.用“ ”在文中画出侧面描写口技人技艺高超的语句。(1分)

(四)阅读诗歌,完成文后问题。(8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5.《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1.5分)

46.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5分)

47.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1分)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48.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1分)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49.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五、写作(40分)
50. 以“我好想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有个心爱的玩具“、有个知心朋友”、“有个好老师”、“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长大”、“再看一眼”或“美梦成真”等。
(2)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3)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