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公开课《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世说新语》两则
刘 义 庆
《世说新语》是一部以汉末、魏、晋士人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编撰者是刘义庆。南朝宋彭城(江苏徐州)人。
“志”是记的意思。“志人小说”主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
《世说新语》内容介绍:
一、记述优秀人物的美好品德。
二、表现当时“名士”放荡不羁的生活态度。
三、暴露魏晋统治者残忍的本性和奢侈的生活。
《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文学常识。
2、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包括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3、理解课文大意,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4、能够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形象。
《世说新语》两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课文内容简介
咏 雪
雪骤
差可拟
无奕女
谢道韫
尊君在不
zhòu
chà nǐ
yì
yùn
fǒu
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柳絮
xù
yì
fǒu
yùn
谢道韫
无奕
尊君在不
fù
谢太傅
zhòu
雪骤
chā nǐ
差可拟
shě
太丘舍去
《世说新语》两则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读
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世说新语》—
二译
⑴结合注释自读课文,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⑵ 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⑶ 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 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咏 雪
家中的子侄辈
兄子 胡儿曰:“撒盐空中 差 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表凭借
《咏雪》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家庭聚会
子侄辈,
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举行家庭聚会,跟他的子侄辈们讲解诗文。
讲解诗文
2、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
纷纷何所似?
不久、一会儿
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高兴的样子
所似何/像什么
急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趁,乘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着大风飘起。”
比不上
5、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就是
太傅大笑,非常高兴。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找出本文的古今异义字
儿女
文义
因风起
家中的
子侄辈
子女
诗文
文章意思
凭借
因为
1、下列人物叫什么名字?
谢太傅:
胡儿:
兄女:
左将军:
谢安
谢朗
谢道韫(yùn)
王凝之
三、问题研究
问题探究:
1.《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2.“公大笑乐”,笑什么?乐什么?我们可以从哪里看出作者的倾向?
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
文章最后介绍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出作者对她的欣赏。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问题探究:
4.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你知道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你能说出几句关于写“雪”的古诗词名句吗?
四、深入理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华幼武《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
课后作业:
1、每人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咏雪诗,并背诵下来。
2、背诵《咏雪》。
1、熟练地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
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我们的任务
3、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
他人的美德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 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通假字:尊君在不:通( 否 )
文言文知识积累
2、古今异义:
陈太丘与友期 古:约定
今:日期
太丘舍去 古:离开
今:前去,前往
下车引之 古:拉
今:引用
元方入门不顾 古:回头看
今:照顾或顾客
文言文知识积累
3、一词多义:
俄而雪骤 ( 不久 )
相委而去 (就,然后)
4、称谓大全:
君:对别人的敬称,犹今之
“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
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
亲。
找找错误在哪里?
主持人:“不久前,你父亲去世了。首先,向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
——把“家父”改为“令尊”
文言文知识积累
5、特殊句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去后(友人)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
家君
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
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
名,地名,物名,职称等,
可照录不翻译。
例:元方 陈太丘(人名)
2、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
略成分。
例:去后乃至 去后(友)乃至
待君久不至,已去
(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3、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
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常见,因
此选择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
例:去后乃至
A、才 B、竟然 C、就是
4、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
通假字。
例:文言实词:
元方时年七岁 那年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信用
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
文言文知识积累
6、重点语句翻译:
(1 )正午过了那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
那人才到。
(2)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
“你父亲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文言文知识积累
6、重点语句翻译:
(3)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
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
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
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4) 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
方,和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
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陈太丘与友期
考考你:
补出课文中的省略部分。
例如:期日中,过中(友)不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乃至。元方时
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 )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
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
友
于
元方
家君
君
家君
人
君
君
问题探究
文章结构:
一、友人失约,太丘舍去。
二、友人发怒,元方巧妙应答。
三、友人惭愧,元方不顾而去。
思考问题
1、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
尊君
家君
古代用于第二人称的一种尊称。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世说新语》两则
2、“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聪明、勇敢、明理 (或):
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
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通过查阅资料,获知友人是比陈太丘官高两品的官员,平素对陈太丘傲慢无礼。
3.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问题探究
言而无信,不守信用。
缺乏修养、没有礼貌。
比较诚恳,知错能改。
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或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问题探究
聪明、勇敢、明理 (或):
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
性格直率,好恶情感
易外露。
问题探究
要求:大胆质疑,认真思考,积极讨论,主动发言,敢于发表与教材编者和老师不相同的意见。
我能行
?
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七嘴八舌
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
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
借元方责客之语,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也赞扬元方的聪敏。
《世说新语》两则
7、元方斥责“友人”无信,令你想起我们学过的《<论语>十则》的哪句话?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做人要讲信用
交流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德,至今流传。
相信咱同学也知道这样的故事,下面就请交流一下你所知道的故事。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拓展阅读
让我们回顾下课文内容
作业
课后作业
鲁迅说《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请课外阅读《世说新语》
(如:《孔文举小时了了》等名篇),文学阅读课交流。
翻 译: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多个小孩子游玩,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枝断了,许多小孩争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不动。人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许多果实,这必定是(一棵)苦味李子。”摘取果实(品尝)确实是这样的。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小时了了
译文 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免费下载:本单元试卷或课文练习
如果试卷不会下载,请先学习下这个:免费下载教程
试卷内容非常多,可以拉到网页底部进行“翻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