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思想政治高考专题总复习求索真理的过程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过程(认识论)
1、实践的含义、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4、真理的含义及特点
5、追求真理的过程(认识的特点)原理及方法论
高考指数:★★★★ 高频考点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有2、4、6
1、蜜蜂筑巢。
2、教师讲课。
3、猴子摘桃子。
4、建设长江三峡
5、学生思考问题。
6、克隆羊“多利”问世
第二: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第一发射窗口发射成功,标志着人类再次重返月球的开始。发射“嫦娥三号”与燕子筑巢有何本质不同?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第三:
1、“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是全体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这说明事件具有什么特点?
2、中国的探月工程三步“绕、落、回”,现在还只走到第二步,没有完成第三步,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第一:
1、12月2日凌晨1时30分科学家研制发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这一实践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
2、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①客观物质性
②能动性
③社会历史性
(主体、对象、手段)
(实践活动受客观事物和 客观规律的制约)
(实践是有目的、
有意识的)
(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
(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
实践的特点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书到用时方恨少”、“学然后知不足”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事实胜于雄辩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4、“学以至用”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分别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那点内容
【原理内容】:A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
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
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
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
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的条件性
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
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类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真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追求真理的过程)
(2013 全国卷)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
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答案 B
(2013年重庆卷,9)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这表明( )
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B.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C.“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
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
C
(2013 山东卷)“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到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答案 C
(2013 四川卷)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2013 广西卷)毛泽东说:“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这段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真实更可靠
②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形成“好主意”的前提条件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冥思苦索无助于“好办法”、“好主意”的产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2013 安徽卷)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产经营主体的作用。这表明认识是( )
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2013 海南卷)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发明了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的塑料袋,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被誉为科技界的“白色革命"。在2002年塑料袋“百岁诞辰”之时,它因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而被环保组织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现今,“远离塑料袋"、“禁用塑料袋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从“白色革命”到“白色污染",塑料袋的命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认识与实践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认识指导实践所产生的结果总是不可预期的
④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总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2013年江苏卷,28)某视频中,一只小猫头鹰被人用大手轻轻抚摸,它瞪大了眼睛,显得傻气而乖巧,网友皆呼“萌”。但科学研究表明,它的“萌态”是因恐惧而身体僵硬,动作缓慢。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在普遍联系中把握事物
C.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D.既要看到现象,更要把握事物的本质
D
(2013 全国卷Ⅱ)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2013 广东卷)图5漫画(作者:周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 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2013 北京卷)图10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
A.人们的主观愿望无法变成客观现实
B.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C.要改变客观现实必须发挥集体力量
D.认识符合实际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
答案 D
(2013 天津卷)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扇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 )
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
答案 B
针对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问题,国家六大部委领导齐聚北京,直面食品安全问题。强调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制定重点整治严厉打击的措施,既严格地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又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监管执法责任,共同来保障食品消费安全。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国家六大部委领导直面食品安全问题的哲学依据。
13.【解析】回答本题必须熟悉教材的知识结构,知道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范围,探索世界即关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不是意识的道理,也叫本体论、唯物论;追求真理即关于认识的发展、真理的追求的道理,也叫认识论。回答时注意观点与材料结合,提高论证的针对性。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国家六大部委领导直面食品安全问题是基于屡禁不止的食品安全问题。(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强调既要严格地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又要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监管执法责任,共同保障食品消费安全体现了这一点。(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立即采取措施严厉整顿表明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2013年课标卷Ⅰ,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
【答案】(2)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3)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观)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真理观)
知识结构
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作用)
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
真理是客观的(绝对性)
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