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政治课件

思想政治高考专题总复习个人收入的分配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思想政治高考专题总复习个人收入的分配ppt课件免费下载思想政治高考专题总复习个人收入的分配ppt课件免费下载思想政治高考专题总复习个人收入的分配ppt课件免费下载
必修一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2014高考导航]
考点一 分配制度
★ 近三年有4次在此处命题,属低频考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命题时高考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分配方式、分配政策等的理解,复习备考可以结合财政和税收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的宏观调控等知识去思考。
命题揭密
复习要求
复习本考点,要求了解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内容与客观必然性,掌握不同所有制经济中的
收入所得,区分各种不同的分配方式。
赵三本人
一、赵三一家人的收入属于什么分配方式?
二、这体现了我国的什么分配制度?
我在马路边开了个小店,收入比老赵还高哩!
我在国有企业工作,每月除工资、奖金、津贴外,还炒股,也赚了不少钱!
我在外资企业上班,每月工资3600 。我还利用双休日为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也有一份丰厚的报酬。
赵三的妻子
赵三的儿子
赵三的女儿
我在乡下承包了五亩责任田,联产计酬后,收入还挺不错的哦!
探究:
决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产品如何分配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所有制)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
决定
决定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分配制度
考点一、生产决定分配
28--6
(1)直接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所有制结构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
我国现行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根本原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国分配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当前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考点2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范围(仅限于此)
分配尺度
分配对象
分配结果
性质: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2.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1)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2)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3)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3、按劳分配的地位---
主体地位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分配的基 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 地位。
个人消费品
主体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必然居主体地位。
4.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______ (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资分配)。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__________ (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__________ (由此决定不能实行平均分配)。
前提
物质基础
直接原因
5.实行按劳分配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体现了劳动者__________、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__________,是
消灭_______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积极性
创造性
共同劳动
根本否定
剥削
特别提示:正确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主体”
⑴从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的结构来看,虽然在全社会范围内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但由于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 因此,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⑵从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的收入构成来看,虽然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的个人收入来源逐渐多样化,但是按劳分配部分仍然占较大的比重。
③从按劳分配对其他收入方式的影响来看,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参照。
[特别提醒]
走出按劳分配理解中的几个误区
(1)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都是按劳分配。(析: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属于非按劳分配)

(2)劳动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注意:个体劳动收入、私营和外资企业中的按劳动要素收入就不是按劳分配收入)

(3)工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私营、外资企业里的工资收入不是)
(1)个体劳动者的收入:
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
(2)特点:
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付出劳动,还要承担经营风险
(3)对其政策: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
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劳动收入
经营收入
资本收入
讲解点1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考点3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既包括个人消费品,也包括生产资料的补偿部分
2.按生产要素分配
(1)原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______参与分配的制度。
(2)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3)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_________、 _________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______,对劳动、知识、
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 ______、管理和______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贡献
合理性
合法性
尊重
技术
资本
讲解点2 按生产要素分配
讲解点2 按生产要素分配
3.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

按劳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股金收入分红

信息服务收入

小理发店收入

私营企业中的工人的工资

国有企业工人的收入

出租房屋收入
试一试 连一连
核心考点突破
解析:国有企业的薪金属于按劳分配;科技入股,根据企业效益分红所得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故选D项。
答案:D
【典例1】
(2011·上海)一家IT公司生产软件产品,需要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其中属于资本要素的是 (  )
①运转资金 
②公司办公楼 
③电脑设备 
④程序设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资本要素包括资金、场地、设备等因素,程序设计属于技术要素,①②③切题,④与题干无关,故选A。
【典例2】
训练
解析
答案
请完成《创新设计》P37对应训练1题。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B
请完成《创新设计》P38对应训练2题。
小结:分配方式比较
【高考警示钟】高考中对分配方式的考查往往会结合工资、奖金的收入分配方式进行考查,关键在于明确其所属所有制经济的性质。
(1)只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收入才是按劳分配收入;而非公有制经济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收入则是按生产要素(劳动要素)分配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特有的分配原则,在公有制企业中除了按劳分配,也要健全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
记一记背一背

公有制范围内的工资收入和奖金为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专利转让收入和房屋出租收入为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个体杂货店的收入为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D符合题意,答案选D。A、B、C均为错误选项。
【典例4】
训练
解析
答案
(2010·安徽)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36 000元,奖金8 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 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 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 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  )。
A.44 000元 26 000元
B.36 000元 19 000元
C.49 000元 21 000元
D.44 000元 11 000元
核心考点突破
请完成《创新设计》P38对应训练3题。
【易错点1】 劳动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
在我国现阶段,劳
动者的劳动收入是
多种多样的。主要
有国家机关的工作
人员和公有制企业、
事业单位职工按劳
分配的收入,私营
经济和外资经济中
劳动者的工收入,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
收入,经营风险中
经营者凭借复杂劳
动而获得的劳动收
入。
按劳分配仅指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国有经济和
集体经济中
劳动者的工资
按劳分配
私营经济和
外资经济中
劳动者的工资
按劳动
要素分配
劳动收入
正确图解
个体经营
者的收入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核心考点突破
1.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提出什么建议以确保分配公平?
2.如果五人在做蛋糕的过程中付出的劳动各不相同,这时你觉得蛋糕又该如何分?
情景:五个人分一块蛋糕,但是由于担心谁来切都会给自己多切一些,因而五人为如何分配争执不下
3.此时,老大说:做蛋糕的钱是我出的,工具是我提供的,我应该分得蛋糕的绝大部分,你们四人只能分得极小一块,你觉得公平吗?
平均
有差距
差距不能过大
考点四 收人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核心考点突破
2.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3.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⑴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考点四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不是绝对平等,即平均主义。
不等于分配不公
1. 公平的含义比较宽泛,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注意:公平 ≠没差别(或平均主义)
≠ 差距过分悬殊,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3)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实现共同富裕要求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
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2.理解一个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把握两个重要举措
(1)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①意义: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②做法: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2)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个重要举措
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1.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核心考点突破
(1)效率与公平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
效率的保证。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
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2)分配与消费: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
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利于引导生产,扩大内需。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
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
目标。
(4)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可持续,统筹兼顾的要求。
(5)经济发展方式: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主
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投资、出口与消费协调拉动转
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思维拓展】 维护社会公平的经济意义
核心考点突破

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正确分析材料中流动人口的期盼是什么,从材料可知是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问题的合理解决。其次要明确设问中的行为主体是政府,然后结合实现社会公平的理论知识,逐步分析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
【典例5】
训练
解析
答案
(2012·安徽) 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的期盼。
答案: ①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流动人口的收入。 ②通过再分配更好实现社会公平。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 ③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流动人口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考生若答出“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等举措,可酌情给分)
请完成《创新设计》P39对应训练2题。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
公平
对立性:
一致性:
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考点五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

效率=
产出
投入
核心考点突破

图示信息显示,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正比例方向变化,①错误;但收入差距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收入差距继续拉大,效率反而会降低,②符合;收入差距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激励作用,过大则不利于提高效率,③错误,④正确。
【典例6】
训练
解析
答案
(2011·江苏)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
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
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
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
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
况。该图表明(  )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请完成《创新设计》P39对应训练1题。
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①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②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③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是指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被分为三部分:国家财政收入、企业基金、员工劳动报酬;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
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重点调节地区、城乡、部门、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防止收入差距过大,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②的说法不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典例7】
训练
解析
答案
(2012·济南三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下列举措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
① 调节垄断行业过高收入
② 初次分配重视公平,再分配重视效率
③ 缩小区域间的收入差距
④ 提高最低工资,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图1
图2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1 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奥肯的“漏桶原理”,是说穷人和富人分粥吃,富人这边人少粥多,穷人这边人多粥少,政府拿着“公平之桶”把富人那边的粥分给穷人吃,但在分粥时发现,那个“公平之桶”往往是漏的,往往会漏掉很多财富或者说效率。这一原理启示我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  )
A.初次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B.再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C.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D.要弱化政府在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B
矫正训练
2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C
【易错点2】 “公平原则也就是在分配中实现平均主义”
公平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的原则之一。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承认适度的差距,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平均是指否认劳动贡献,在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抹杀一切劳动差别和分配差距,要求绝对平均,实际上违背了公平原则,会压抑劳动者的积极性。因此,公平与平均是根本对立的。
把公平原则与平均主义绝对等同起来,在理论上是极其错误的,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有害的。
核心考点突破
【易错点3 】 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

共同富裕不能理解为所有的劳动者、所有的地区同时、同等程度地富裕起来,世界上从来没有同步富裕,即使在原始社会,差别也同样存在。我国今天的市场经济以承认差别为前提,并为个人施展才能,为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公平机会。要想社会成员同时、同步富裕,这不但做不到,反而会导致普遍贫困。
只有提倡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才能对大多数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和鼓舞作用,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让效率好的企业、个人和地区先富起来,为整个社会的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核心考点突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课堂小结
共同回忆一下吧?
实现社会公平的两个重要举措
本课时结束,课下请完成:
《创新设计》活页限时规范训练第7课。
【特别提醒】 目前,经济学家提出了“第三次分配”的概念,它是指在慈善公益事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富人出于自愿,在习惯和道德的影响下,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出去,使其财产被直接或间接地转移到穷人手中,客观上起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由于第三次分配是人们自觉自愿的捐赠,它带来的影响不仅是经济的,而且还有社会与政治的,因而发挥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无法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