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政治课件

免费下载思想政治高考专题总复习辩证唯物法的实质与核心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思想政治高考专题总复习辩证唯物法的实质与核心ppt课件免费下载思想政治高考专题总复习辩证唯物法的实质与核心ppt课件
必修四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三十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考点展示
2.知识概览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概念
核心考点突破
高效复习导航
高考典例
抓住两个高考重点
突破一个高考难点
规避一个易失分点
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决定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第38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知识概览
矛 盾 观
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分析法
主次矛盾
考点展示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析。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承认、分析、解决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的主次方面
考点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正确理解矛盾的含义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①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而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

②“事物内部矛盾”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特别提示:哲学上所讲的矛盾不等于生活中所讲的矛盾(矛盾双方斗争性的具体体现);哲学上所讲的矛盾不等于逻辑矛盾(人们主观思维上的前后不一致)。
(2)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层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区别与联系
3.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两大方法论
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第二,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同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命题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013年江苏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2)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关系。(6分)
解析:本问的题眼是“矛盾基本属性”“城市文明”“乡村文明”。我们首先要明确矛盾的基本属性的内容(同一性与斗争性),然后用此原理说明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既存在着区别(斗争性),又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同一性),我们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
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
②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不同,二者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上都存在着差异,各有特点。

③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城市文明需要在乡村文明中获得有益的滋养;而乡村文明同样需要借助城市文明更新、发展和完善。
④我们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将推进城市文明和呵护乡村文明有机统一起来。
请完成《创新设计》P222典例及对应训练。
考点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具有普遍性
(1)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特别提示:理解事事有矛盾要注意几点:
第一,“事事有矛盾”并不说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事物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现实的矛盾。
第二,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第三,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特别提示:理解时时有矛盾要注意两点:
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存在无矛盾的状态,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有一个逐步展开的过程,当矛盾处在潜在或者萌芽状态时,矛盾已经存在,而不是不存在。
第二,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
2.矛盾具有特殊性
(1)矛盾特殊性的含义: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具体表现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⑶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全面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前提——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唯物论基础和前提。
②关键——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
③重要条件——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
④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点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表现上的对应关系
4.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特殊性都包含着普遍性。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①在认识上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程序,也就是先从特殊性中概况出普遍性,然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使人们的认识在这种循环中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提高。

②在实践上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抓典型等工作方法。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命题点1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13年浙江卷)现代智能通讯工具方便天各一方的人们相互交流,可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人们相聚时的无语和隔膜。于是,有人感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玩平板电脑,我玩智能手机。这告诉我们( )
A.对事物的价值要具体分析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
C.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
训练
解析
答案
本题的题眼是“现代智能通讯工具”“相互交流”“相聚时的无语和隔膜”,要求我们全面地看待现代智能通讯工具的作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事物利弊皆存的两个方面,没有体现B项;C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没有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项与题意不符。
命题点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013年安徽卷,38)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初显示范效应
示范区在承接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创新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探索科学承接、绿色承接和创新承接的新途径、新模式。到2012年底,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安徽省的比重近八成,已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示范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做法的正确性。(8分)
解析:本问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这一原理切入,所以要首先明确这一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示范区通过创新一些新途径和新模式,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然后指导其他地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这体现了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答案: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示范区通过探索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的新途径、新模式,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指导其他地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请完成《创新设计》P223典例及对应训练。
考点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2)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
①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1)矛盾主、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2)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的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3.区分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
4.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5.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主要包括:
(1)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矛盾观的主要原理及其方法论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防止片面性。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既要反对不分主次,又要防止单打一。

(6)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更不能颠倒矛盾主次方面、混淆事物性质。

(7)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命题点1 主次矛盾或矛盾的主次方面
(2013年重庆卷)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下列说法体现这一方法的是( )
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B.为官发财,应当两道
C.四面出击,全面突破         D.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
训练
解析
答案
本题的题眼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D项正是这一方法论的体现,入选。A项体现了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B项体现了为官要树立正确的意识。C项四面出击,全面突破,未体现重点论。故A、B、C三项与题干所述方法论不符,排除。
命题点1 主次矛盾或矛盾的主次方面
(2013年广东卷)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分析事物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训练
解析
答案
本题的题眼是“有机结合”“不能偏废”。材料既强调了一国原则,又强调了尊重两制差异;既强调了维护中央的权力,又强调了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既强调了内地的坚强后盾作用,又强调了港澳自身竞争力,这集中体现了分析事物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C项正确;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A项表述不准确;B项强调了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与题意无关;哲学揭示了世界上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D项错误。
请完成《创新设计》P225典例及对应训练。
矛盾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课堂小结
共同回忆一下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