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内容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必修3)
一、“师夷长技”的主张
内忧外患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近代企业
新式
学堂
【误区警示】“中体西用”思想较之“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更系统化、纲领化。但这一思想中的“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未消除,影响了其对“西学”的深入理解和运用,从而严重削弱了西学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也决定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二、维新思想
1.代表
(1)康有为:创办_________。撰写《____________》和《孔子
改制考》,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梁启超:发表《_________》,宣传伸民权、_______、变
法图存的思想。
(3)严复: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_____。
2.影响:戊戌变法起到_________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中国近代一次______________
万木草堂
新学伪经考
变法通议
设议院
人民
思想启蒙
思想解放潮流
三、新文化运动
1.※为何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经济:一战期间,中国_________进一步发展。
(2)思想:_________使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3)阶级:_________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4)直接:袁世凯掀起一股_________的逆流。
资本主义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
尊孔复古
2.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_________》。
(2)阵地:《________》。
(3)基地:_____。
(4)代表: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内容
(1)提倡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
(2)提倡_______,反对旧道德。
(3)提倡_______,反对旧文学。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民主与科学
专制和愚昧、迷信
新道德
新文学
青年杂志
新青年
北大
4.※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1)猛烈冲击了_________的统治地位,使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___________的洗礼。
(3)为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封建思想
马克思主义
民主与科学
【史论要旨】新文化运动中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否定或肯定,这是运动的一大缺陷。但这不能掩盖运动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巨大贡献。这场运动既是对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总结,又是新时代开启的前奏,特别是运动后期出现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近代后期思想的主流。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背景
(1)国内。
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②___________开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新文化运动
2.表现
(1)五四运动前。
①理论:李大钊发表一系列文章来宣传马克思主义。
②意义: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_________旗帜。
(2)五四运动后。
①理论:李大钊的《_________________》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
克思主义。
②组织:出现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建立了___________
早期组织。
③实践: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___________,出版工人刊物。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社会主义
3.影响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2)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__________
诞生。
中国共产党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进程
【知识导图】
西学东渐的历程及特点
阅读以下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
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
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
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
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
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然臣窃闻
谓政有本末,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于其末,无当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结合材料分析地主阶级抵抗派思想的特点。
提示:(1)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
(2)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和重新认识世界。
(3)有着深刻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其思想从总体上仍属“经世致用”的封建思想体系。他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护封建统治。
2.根据材料总结康有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梁思想的特点及评价。
提示:主张:康有为主张改革封建专制制度和制定资本主义法律,认为它是变法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评价:一方面有革命性,触及到社会主题,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有局限性,它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
【师生互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何具有软弱性?
提示:一是时代的局限性,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薄弱,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三是民族资产阶级自身认识的局限性,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抱有幻想。
3.分析洋务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的特点。
提示:(1)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的思想;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没有意识到中国传统封建体制的落后,在不改变旧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注定失败。
(2)资产阶级维新派:认识到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主张进行政治改革但又不敢完全触动旧制度,属于“跪着造反”;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把西方学说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奠定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基础;把维新思想转变为政治变法活动。
【拓展延伸】顽固派阻挠洋务运动
材料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持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
提示:顽固派认为立国之本在于礼义和人心,不必学习外国所谓的先进技术,而且不一定能学到真正的技术。
4.比较洋务派与维新派的主要异同点。
提示:
维护封建统治、镇压农民起义
洋务派 维新派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主张学习西方;实践以失败而告终;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李鸿章、曾国藩等(地主阶级)
康有为、梁启超(民族资产阶级)
异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
代表
人物
主张
重点
根本
目的
同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新文化运动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探究: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结合材料一分析陈独秀为何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示:(材料一信息:德先生、赛先生把西方从黑暗中救出,引到光明世界;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原因:民主与科学对西方社会转型发挥了关键作用;陈独秀认为民主与科学适用于中国。
2.结合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和意义。
提示:(1)原因: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条件;中国是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中国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这样的先进思想的指导;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2)意义: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相互促进,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②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促使中国工人阶级迅速登上了政治舞台;③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纪元。
3.分析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提示:(1)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
(2)新文化运动为新思想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3)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4)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师生互动】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的“新”?
提示:新领导,资产阶级激进派;新基础,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新思想,前期是民主与科学,后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维新思想的内容及特点
三年10考 高考指数:★★★★★
【例1】(2011·上海单科·T31)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试做:______
【命题思路】本题命题点是维新思想,相邻考点有洋务思想、早期维新思想。以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为依据,挖掘“维新变法思想”这一知识点来命题。
【思维路径】
【高频预测】(1)近年各地高考题目,大多考查学生对西学东渐的进程与特点的理解,一般通过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重要人物和典型思想。
(2)近三年江苏高考在此命题较少,但并不代表本部分不重要,今后备考的角度有:林则徐、魏源的“开眼看世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和实践活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维新思想的考查角度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思想及戊戌变法的影响。
(3)复习备考时,注意早期的思想探索、后来的洋务实践、19世纪末的变革制度,找出中国早期西学东渐的基本脉络和特征,注意不同阶级、阶层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变式备选】1880年前后,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上述史料表明( )
A.先进的中国人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
B.西方文明程度高,中国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
C.感受近代都市文明,康有为思想发生转变
D.近代中国人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
【解析】选C。据材料本题反映了康有为在游历香港和上海等地后,对近代城市文明赞叹不已,“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在思想上产生了巨大转变。A项中近代最早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主张的是王韬、郑观应等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康有为这一史料不符合。B项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也与题意不符。D项鸦片战争使近代中国人开始苏醒。据此本题选C项。
新文化运动
三年11考 高考指数:★★★★★
【例2】(2011·江苏单科·T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
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
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
家主张(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试做:______
【命题思路】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围绕“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这一课程标准来命题。
【思维路径】
【高频预测】(1)由制度到文化,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过程,近年各地高考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基本内容和主要影响。
(2)新文化运动的考查角度有:运动兴起的原因、运动前期和后期的内容的变化、运动的主要影响。
(3)复习备考时,注意新文化运动标志着我国的近代化上升到思想文化层面,进而总结“器物—制度—思想”这一渐进的过程。
【变式备选】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政治,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表明李大钊( )
A.能够批判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
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关键是要完整的理解材料。根据“孔子者,历代帝王之护符也”可知李大钊对儒家思想持批判态度,根据“悟儒家日新之旨”可知李大钊主张对儒家学说继承,因此答案选A。
1.(2011·北京文综·T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
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
述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资政新篇》是洪仁玕的著作,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学习资本主义的方案。《变法通议》作者为梁启超,《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的著作,他们主张维新变法。《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材料中的“九州”、“四海”即体现了这一特点,故选A。
2.(2011·安徽文综·T14)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解析】选C。A项是洋务派的观点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项是顽固派的观点即抵制西方文明,自高自大;C项是维新派严复的观点,主张学习西方文化必须破除“中体西用论”设置的障碍,以全方位的姿态吸取西方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因素;D项是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派的观点,强调西方民主政治和科学的重要性。所以判断C项准确。
【变式备选】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下列与梁启超 “开民智”不符合的是( )
A.举办新式学堂
B.创办新式报刊
C.鼓吹民主共和思想
D.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开民智”注重的是对民众进行西学的教育,A、B、D三项均与此思想相符合。鼓吹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主张,不是梁启超的观点,符合题意。
3.(2011·上海单科·T23)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解题指南】本题以近代学者的呼吁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解题时要利用材料信息判断出这位学者的阶级属性,关键点是其呼吁对青年进行思想领域的重大变革。
【解析】选D。从题干的信息看,是号召青年人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可以判断是陈独秀等知识分子发动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故选D项。A项求强求富、B项变法维新、C项共和革命分别为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4.(2011·安徽文综·T1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
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
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
价( )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解析】选A。材料符合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派的观点,一方面对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予以肯定,但另一方面彻底否定其思想启蒙的作用,这为他们彻底批判封建思想提供理由,故A项正确;B项,材料完全否定辛亥革命的思想启蒙作用,而不是“不足”;C项不全面,材料一方面肯定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进步性,但另一方面完全否定其思想启蒙的作用;D项太绝对,对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是肯定的,这符合史实。
5.(2011·天津文综·T4)右图为1878年天津
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
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
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C.“师夷长技”的思想
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
【解析】选D。解题时注意“1878年”这一关键信息,而兴民权、倡新学思想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故D项与邮票的设计理念无关。邮票既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要素,又是西学传入的结果,所以其他三项都能体现邮票的设计理念。
6.(2011·浙江文综·T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解析】选B。徐志摩“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这是回答本题的前提。由此判断A项错误,因为1917年胡适和陈独秀已经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此后形成文学革命的高潮。本题的题眼为“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徐志摩对“相对论”感兴趣无疑是受到当时“赛先生”(科学)的影响;他对“民约论”感兴趣则是受到了“德先生”(民主)的影响。本题的主旨不是讨论重理轻文的话题。据此,B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D项可排除。
7.(2011·天津文综·T5)《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B并非主要原因,错误;C项与材料无关;文学革命是运动的另一内容,与本题无关。陈独秀认为民主与科学是解决中国现存问题的关键。故选A。
8.(2011·海南单科·T18)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 )
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
【解析】选A。抓住题干中的“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和“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这一重要信息,结合所学判断,这里应指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梁启超和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章太炎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
【误区警示】进化论是由严复引进到中国的,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之一,但是严复不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他是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1.(2012·潍坊模拟)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越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
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
【解题指南】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可以用不同的史学观点,解题时应注意评述强调的侧重点和角度。本题侧重的是向西方学习,因而应从近代化的角度进行分析。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林则徐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设立译馆,编译资料,介绍外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同时,材料中的“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说明是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评价的。
2.(2012·晋中模拟)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解析】选B。依据材料“一切趋于尚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可知康有为主张通过服装等社会风俗变革以顺应世界变革,本质是文明的融合。A是政治主张,材料没有体现,C不能反映“竞争之世”,D在材料中也没有揭示“断发”、“汉人装束”。
3.(2012·广东六校模拟)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
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解析】选A。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吸引了大批中国青年留学日本,学习日本的政治制度以图救国。题干图片材料表明中国大批留日学生选择学文科,说明以研究日本政治制度改革为目标,结合时代背景判断A正确。
4.(2012·南京、盐城一模)“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相结合
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解析】选B。材料中主要讲的是陈独秀的思想观点,由“一曰人权说”可以看出是推崇西方的“民主思想”;由“二曰生物进化论”可以看出是推崇西方的“科学思想”,综合分析选B项。
5.(2012·盐城模拟)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