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生物课件

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全面图解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全面图解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全面图解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全面图解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全面图解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全面图解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全面图解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全面图解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全面图解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全面图解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全面图解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全面图解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全面图解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全面图解ppt课件
必修一
高考生物总复习全面图解
物质基础
1、元素组成:C、H、O、N(S)
2、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20种)
一、蛋白质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H
COOH
H2N
R
肽键数=水分子数=氨基酸总数 – 肽链条数;
蛋白质中至少含有氨基和羧基数=肽链条数
蛋白质的分子量=所有氨基酸的总质量-水分子总质量
氨基酸种类不同
氨基酸数目成百上千
氨基酸排列次序变化多端
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结构多样
功能多样
蛋白质的多样性
结构蛋白、催化蛋白、运输蛋白、调节蛋白、免疫蛋白。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糖类
① ② ③ ⑧ ⑾
① ② ⑥ ⑦ ⑨
④ ⑤
④⑤⑩
共性:是疏水的,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1、元素组成:C、H、O
2、分类:①脂肪(油脂)
②磷脂
③固醇(胆固醇、性激素、Vd)
④蜡
3、作用:贮能物质——油脂
组成物质——磷脂(细胞膜)
脂质
1、元素组成: C、H、O、N、P
2、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的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核酸
P
五碳糖
N
核酸的分子组成
各种生物成分的鉴定
(一)细胞膜(质膜)
1、化学组成: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多糖
2、结构特点:流动性、不对称性
3、生理特性:选择透过性
4、作用:界膜、控制物质进出、信息交流。
(二)细胞壁
1、化学组成:纤维素和果胶(植物)
2、作用:支持和保护
细胞膜
细胞质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细胞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
核 糖 体
高尔基体
线粒体
(双层膜)
细胞核
DNA分子
蛋白质
染色质
染色体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比较
动物、植物、真菌等
细菌、蓝藻


(植)纤维素、果胶
(真菌)几丁质
(细菌)肽聚糖
相似
含多种复杂细胞器
Only 核糖体
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染色质
无核膜、拟核,无染色质,
DNA裸露
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细胞吸水与失水
1、将两植物细胞放入同一溶液内,则两细胞原来的浓度关系是?
甲 乙
甲 > 乙
2、将同一植物细胞放入不同溶液内,则两个溶液原来的浓度关系是?
甲 < 乙
内 > 外
内 < 外
A T P
ADP和ATP的转化关系
光反应阶段、呼吸作用
碳反应阶段、其他多种生命活动
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
细胞溶胶、线粒体、叶绿体类囊体膜
消耗ATP的过程有:
主动转运、碳反应、合成有机物、细胞分裂等等
有氧 呼吸
C6H12O6 + 6O2 +6H2O → 6CO2 + 12H2O + 能量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
无氧呼吸
人、动物、
乳酸菌
植物、酵母菌
判断细胞呼吸的种类
释放CO2 : 吸收O2
只进行有氧呼吸: 1 : 1
只进行无氧呼吸: : 0
同时进行两种呼吸方式: > 1 : 1
C6H12O6 + 6O2 +6H2O → 6CO2 + 12H2O + 能量

CO2释放量
O2吸收量(有氧呼吸CO2产生量)
无氧条件下CO2释放量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 O2+H2 O
叶绿体
光能
(C H2 O) + O2
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糖类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能
CO2
色素分子
C5
2C3
ADP+Pi
ATP
H2O
O2
[H]
多种酶

吸收
光反应阶段
碳反应阶段






(CH2O)

小 结
图26 光强-光合曲线图解
A.比例阶段; B.比例向饱和过渡阶段; C.饱和阶段
光强-光合曲线
叶绿体处于不同的条件下,C3 、C5 、 [H] 、ATP以及(CH2O)合成量的动态变化:
代谢类型




同化作用
类型
异化作用
类型
自养型
异养型
需氧型
厌氧型
兼性厌氧型
有丝分裂过程
4
4→8
4
8→4
4
4
8
8
8
4→8
0→8
8
8
0
0
表示染色体变化
表示DNA变化
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
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
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
间期 前1 中1 后1 末1 前2 中2 后2末2
染色体数
DNA分子数
精原
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
DNA与染色体四种曲线的比较
必修二
被子植物花的结构
七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结果
单因子杂交实验
P: 高茎 X 高茎 高茎 X 高茎
F1 : 高茎 高茎 (3:1) 矮茎

P: DD X DD DD X Dd Dd X Dd
F1 : DD DD Dd DD : Dd : dd
1 : 2 : 1
单因子杂交实验
P: 矮茎 X 矮茎
F1: 矮茎
P: dd X dd
F1: dd

P: 高茎 X 矮茎 高茎 X 矮茎
F1: 高茎 高茎 (1:1) 矮茎
P: DD X dd Dd X dd
F1: Dd Dd : dd
1 : 1
不完全显性
复等位基因与共显性
ABO血型系统:
假说演绎法
分析现象
提出假说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一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F2表现型(3:1)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
配子中基因成单。
测交试验,结果:1:1
分离定律
要记住的观点:
1、遗传因子(基因)控制性状;
2、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
3、形成配子时基因分离,配子中基因成单;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1.豌豆粒色的实验 2.豌豆粒型的实验
YY : Yy : yy
1/4 : 2/4 : 1/4
RR : Rr : rr
1/4 : 2/4 : 1/4
黄色 : 绿色
3/4 : 1/4
圆粒 : 皱粒
3/4 : 1/4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9 : 3 : 3 :1
YYRR:YYRr:YYrr : YyRR:YyRr:Yyrr : yyRR:yyRr:yyrr
1 : 2 : 1 : 2 : 4 : 2 : 1 : 2 : 1
基因型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4/16
2/16
2/16
1/16
1/16
1/16
1/16
2/16
2/16
y r
杂种子一代
测交
配子
测交后代
×
隐性纯合子
YR
Yr
y r
1 : 1 : 1 : 1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R
y
R
_
_
yR
根据着丝粒位置进行的染色体分类图示
人类的染色体组成



极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联会
减数第二次分裂
两种类型
两种类型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
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一个卵细胞
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经常发生交叉互换
A
B
b
a
体细胞


A
a
B
A
a
三、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体现在 .
减Ⅰ后期
两种类型
两种类型
两种类型
两种类型
A
b
a
B
性染色体
常染色体
(1对)
(3对)
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模式图

雄蝇 雌蝇
与性别决定有直接关系的染色体
除性染色体外的其它染色休
3.性染色体的组型决定性别
(1)XY型性别决定
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雌性; XX
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雄性。 XY
(2)ZW型性别决定
ZZ——雄性(♂)
ZW——雌性(♀)
同源部分,
有等位基因
X Y
2003年6月的分析研究报告中指出Y染色体上仅有大约78个基因,Y染色体上有一个“睾丸”决定基因则对性别决定至关重要。
2005年的研究报告确认了X染色体上有1098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其中只有54个在对应的Y染色体上有相应功能的等位基因。
关于色觉人类的婚配方式:
2. XBXb X
3. XbXb X
XBY
XbY
1. XBXB X
XBY
XBY
5. XBXb X
4. XBXB X
6. XbXb X
XbY
XbY
?
?
?
?
?
?
R型细菌
R型细菌
R型细菌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
上清液
上清液
沉淀
沉淀
接种32P
噬菌体
接种35S
噬菌体
结论: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的结构单位
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种类
细胞中含有:
核酸 种;
核苷酸 种;
戊糖 种;
含氮碱基 种。


脱氧
核糖
核糖
A腺嘌呤
G鸟嘌呤
C胞嘧啶
T胸腺嘧啶
A腺嘌呤
G鸟嘌呤
C胞嘧啶
U尿嘧啶
2
8
2
5
DNA分子中碱基数目规律
DNA分子中:A=T、G=C
(A+G)/(T+C) =1 或者(A+C)/(T+G)=1
(A+T)/(G+C) =?
课堂小结
基因
蛋白质
mRNA
(AGCT)
(AGCU)
转录

(20种氨基酸)
翻译
U
C
A
G
U
C
A
G
U
C
A
G
U
C
A
G
U
C
A
G
U
C
A
G
精氨酸
精氨酸
精氨酸
精氨酸
精氨酸
精氨酸
第一字母
第二字母
第三字母
苯丙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甲硫氨酸(起始)
终止
终止
终止
丝氨酸
丝氨酸
丝氨酸
丝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脯氨酸
脯氨酸
脯氨酸
脯氨酸
酪氨酸
酪氨酸
半胱氨酸
半胱氨酸
色氨酸
组氨酸
组氨酸
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
天冬酰胺
天冬酰胺
丝氨酸
丝氨酸
异亮氨酸
异亮氨酸
异亮氨酸
缬氨酸
缬氨酸
缬氨酸
缬氨酸(起始)
苏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丙氨酸
丙氨酸
丙氨酸
丙氨酸
赖氨酸
赖氨酸
天冬氨酸
天冬氨酸
谷氨酸
谷氨酸
甘氨酸
甘氨酸
甘氨酸
甘氨酸
遗传密码(密码子):
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
甲硫氨酸
(起始)
精氨酸
精氨酸
色氨酸
终止
遗传密码的特点:
1、一种遗传密码对应 种氨基酸。
2、一种氨基酸有 种遗传密码。
3、起始密码、终止密码
4、通用性

一种或多
mRNA
结果:
mRNA
基因
控制
3、原则?产物?
示意基因片段
丝氨酸
核糖体
mRNA
氨基酸
多肽
酶 ATP
tRNA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U;U-A;G-C;C-G;
细胞核
DNA的一条链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U;T-A;G-C;C-G;
4种核糖核苷酸
酶 ATP
mRNA
DNA
遗传信息
RNA
遗传密码
蛋白质
特定氨基酸顺序
转录
翻译
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
中心法则
——生物体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可遗传的变异
表现型
基因型
环境条件
不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畸变
(改变)
(改变)
(改变)
来源
诱因
基因突变
镰刀型细胞
贫血症
┯┯┯┯ ATGC TACG ┷┷┷┷
┯┯┯┯┯ ATAGC TATCG ┷┷┷┷┷
┯┯┯┯ ATGC TACG ┷┷┷┷
┯┯┯ AGC TCG ┷┷┷
┯┯┯┯ AAGC TTCG ┷┷┷┷
┯┯┯┯ ATGC TACG ┷┷┷┷
增加
缺失
替换
基因突变的概念:
基因内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
的现象或过程.
1.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
基因重组的类型
基因重组
有性生殖
基因重组
减数分裂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
受精作用
雌雄配子中基因的组合
人为的(非自然):
基因工程、肺炎双球菌转化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染色体变异
基因工程
杂交
单倍体



DNA
连接



目的基因获取
与运载体结合
导入受体细胞
检测与鉴定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种群基因频率
地理隔离
种群间生殖隔离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可遗传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
必修三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作用
1、植物激素的概念:
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生理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作用
带芽和幼叶的枝条生根;
产生部位
作用部位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作用
发育中的种子促进果实发育;
产生部位
作用部位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作用
顶芽抑制侧芽生长;
产生部位
作用部位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作用
胚芽鞘尖端促进尖端下部生长;
产生部位
作用部位
没有激素的培养基内,植物很少分裂生长;
细胞分裂素大于生长素,生芽;
细胞分裂素等于生长素,愈伤组织;
细胞分裂素小于生长素,生根。
例: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作用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类似物):
*促进根茎生长
*促进果实发育
*抑制衰老和脱落
*扦插枝条
*无子果实
*保蕾保龄
*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株
*顶端优势
*除草剂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作用
4、产生:
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 。

5、运输:
只能从 运输到 ,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 运输,跨膜方式为 。
幼嫩的芽、叶
和发育中的种子。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极性
主动运输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作用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形态学下端
A端
D端
B端
C端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作用
6、分布:
生长素分布植物的各个器官中,但相对集中地分布于 的部位。

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是否相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有何特点?
生长旺盛
外部环境
消化系统
营养物质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未吸收的物质
组织液
组织细胞
呼吸系统
组织细胞的内环境
组织液
组织细胞
淋巴
呼吸系统
鼻 咽、喉 支气管
细支气管,终止于肺泡(薄、被毛细血管包围)
毛细血管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渗透
渗透(10%)
渗透(90%)
细胞
外环境
⑵葡萄糖和氧气进入内环境并最终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的途径,如图2:
外部环境
消化系统
营养物质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未吸收的物质
组织液
组织细胞
呼吸系统
内环境的稳态
稳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1)渗透压——水盐调节;
(2)温度——体温调节;
(3)酸碱度——酸碱缓冲物。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细胞
物质如碳酸钠食物中的碱性
消化系统
碳酸钠
组织液
碳酸、
乳酸等
血浆中
缓冲物质
H2CO3
NaHCO3
乳酸
乳酸钠
H2CO3
C02
H2O
碳酸钠
碳酸
碳酸氢盐
泌尿排出
Na2HPO4
NaH2PO4
H2CO3
+
完成反射的结构——反射弧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
兴奋的传导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胰腺
糖类代谢
血糖
80-120
mg/dL
高于肾糖阈
(160-180mg/dL)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
血糖降低
血糖升高
通过拮抗作用,保持血糖相对稳定,实现对血糖的调节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非糖物质转为葡萄糖、糖元分解为葡萄糖
葡萄糖转变为糖元
二、甲状腺
通过神经系统感知外界的寒冷或者恐惧等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
(+)
促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反馈调节
(-)
(-)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
性腺
甲状腺激素
性激素
代谢
生长
发育
性征
性腺发育
生长
代谢
胰岛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血糖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
生长激素
(+)
(+)
(-)
(-)
(-)
(-)
(+)
(+)
泌尿系统的结构
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肾脏的结构
滤过
作用
原尿
尿素、水、无机盐、葡萄糖
终尿
尿素、水、无机盐



水平衡的调节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吃食物过咸
垂体后叶
渴觉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产热
散热
寒冷环境
竖毛肌舒张
汗孔
炎热环境




性别比例
死亡率
迁出率
出生率
迁入率
年龄组成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预测
影响
决定
决定
+
+


种群的基本特征-数量特征
迁出率
迁入率
影响
影响
取样的关键:随机取样
取样的原则
样方法
  样方法适合调查植物,以及活动能力不强的动物,例如,跳蝻、蜗牛,蒲公英等。
  常见的取样方法有等距取样法、五点取样法等。
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例如,田鼠、鸟类、鱼类等。
  此估算方法得出的估算值倾向于偏大,因为很多动物在被捕获一次后会更加难以捕获,导致“重捕中标记个体数”偏小。标记时也需要注意,所用标志要小而轻,不能影响生物行动;也不能用过于醒目的颜色(比如红色),否则会使生物更加容易被捕食,影响估算精确度。
1.标志物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寿命和行为的伤害
2.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3.理论上在调查期内,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应尽量保持恒定
4.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
用标志重捕法估计种群密度时应满足的条件
探究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实验原理:
①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② 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代谢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限制因素
③ 在理想的环境下,酵母种群呈J型曲线; 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种群呈S型曲线。
实验材料:血球计数板, 液体培养基
实验步骤:配制培养基 灭菌 接种 培养 计数
种群的增长方式
来自王萍老师
25大格×16小格计数板
计数方法:显微镜下数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和中央五大格,即5×16 = 80 小方格的菌数。若80小格的菌数为A,则每毫升菌液含菌量 = A×400/80×10×1000 = 50000A。
如果待测样品数量稀少,可以直接计数。如果样品密度很大,为了使计数准确,常常将待测样品稀释成不同浓度的菌液,在进行计数。
美蓝染液 用于鉴别酵母菌的活细胞和死细胞。活细胞不着色,死细胞为蓝色。
来自王萍老师
种群增长的曲线
分析两种种群增长方式的差异?
来自王萍老师
环境容纳量
  进行逻辑斯蒂增长的种群在数量上,存在一个上限,这个上限就被称为环境容纳量,简记“K值”,代表在环境对该种群最大承载量,或该种群在该环境的最大数量。一个种群在种群密度为K/2时,增长率最快,这可以指导经济生物的采集,让种群密度始终控制在K/2的范围内,“多余”的进行采集,可以让经济生物保持最快的增长。
种群的实际数量动态
自然界中,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并不是只增不减,也未必完全符合上述数学模型,其数量变化有一些基本特性。
周期性变化
   ①季节性变化 对种群密度有季节性变化的种群做调查时,通常要进行两次。
   ②年变化
不规则波动
种群爆发
物种生态入侵
种群衰亡
出生率死亡率
生物群落
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
如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是根据人们的需要组合在一起的,而不是由于他们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组合在一起,所以农田生态系统极不稳定,离开了人的因素就很容易被草原生态系统所替代。
生物群落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有不同的生物群落。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优势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

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

保护优势物种
竞争排除原理:
两个生态位完全相同的物种不可能同时同地生活在一起,其中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