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把握句子停顿,顺畅朗读。
(2)、利用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
(3)、积累文言词汇,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
(4)、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寓意。
2、德育目标
认识狼贪婪、凶狠、狡猾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3、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了解文章情节发展
(2)、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篇幅短小,情节引人入胜,脉络清晰,叙事和评论颇能显示蒲松龄的风格,易于熟读成诵。引导学生充分诵读,培养文言语感,体会文章的情味
2、探究法: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主动品味语言的精妙,体会发现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俗语? 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
(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狈为奸、一片狼藉、豺狼虎豹、官虎吏狼、狼虫虎豹、狼吞虎咽……)
师生归纳:这些成语全含贬义。
教师讲述:这说明,在人们的心目中,狼历来是狡诈、凶狠、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从古自今的许多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狼也都是狡猾、凶狠、贪婪的形象。
出示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说的是哪部作品?
归纳:《聊斋志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自《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故事《狼》。(出示课题)
二、关于作品、作者。
1、《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2、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清初著名小说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高祖、曾祖都是秀才。其父连个秀才也末考取,不得不弃儒经商。在家庭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他自幼热衷功名,十九岁就中了秀才,名震乡里,以后却屡试不第,直到七十一岁才被取为贡生。蒲松龄一生穷愁潦倒,三十岁时,因“家贫不足自给”,应朋友孙蕙之请,到江苏宝应县充任幕宾。这次远游使他亲身体验了官场的生活,也收集了不少写作素材。可是幕宾生活使他十分厌恶,只一年便告辞还乡。此后几十年他一直在穷乡僻壤授徒为业,七十岁撤帐回家,七十五岁故去。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1、学生初读课文,识记字词:(多媒体显示)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 弛chí
眈dān 瞑míng 隧suì 尻kāo 黠xiá
2、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节奏
示例、用“/”标示句中语气停顿。 (多媒体显示)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场主积薪其中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场主/积薪/其中
3、学生自读,然后齐读课文
4、教师点拨课文翻译。
提示重点字词:学习文言文,一般要注意下面几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还有常见虚词的用法。就本文而言,我们讨论下面几种。(多媒体显示)
一词多义:
止: 止有剩骨 ( 通“只” ) / 一狼得骨止 ( 停止,动词 )
意: 意暇甚 ( 精神,名词 )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 想要,动词 )
敌: 恐前后受其敌 ( 攻击,动词 ) / 盖以诱敌 ( 敌方,名词 )
前: 前狼又至 (时间副词,先得到骨头) / 狼不敢前 ( 上前,动词 )
乃: 屠乃奔倚其下 ( 于是,就,副词 ) / 乃悟前狼假寐 ( 才,副词 )
词类活用
1 . 一屠晚归 ( “屠”,动词,活用为名词 )
2 . 狼不敢前 ( “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
3 . 其一犬坐于前 ( “犬”活用为“像狗一样” )
4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隧”活用为“钻洞” )
5. 一狼洞其中 ( “洞”,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
虚词用法
代词:它,指狼 又数刀毙之
(1)之 助词:的 结构助词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协调音节,无义 久之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两狼之并驱如故
介词:把 投以骨
(2)以 介词:用 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来 盖以诱敌
四、分析课文。
1、这个故事虽然很短,但情节完整曲折而紧张。请同学们按照开端、发展、进一步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用一个字填空,归纳出课文情节。
归纳:开 端:屠户 狼 (遇)
发 展:屠户 狼 (惧)
进一步发展:屠户 狼 (御)
高潮和结局:屠户 狼 (毙)或(杀)
2、质疑 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狼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
学生归纳:
(1)、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
(2)、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本文语句写得很精妙,请学生跳读全文,标示美妙的语句,然后用“ 写得好,写出了(表现了) ”的句式组织语言,在班上作精彩发言。
示例:“晚归”的“晚”字写得好,写出了时间,表现屠户在晚上无人时走路,环境十分险恶。
学生发言 如: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为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
“缀行甚远”——表现狼贪婪的企图,险恶用心。
“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狼的配合作战和虚张声势。
“又至”——复投之,不能使它止,多么贪婪。
“一狼径去”——看似无意攻击,实则声东击西,企图前后夹击,置屠户于死地。狡诈阴险。
“目似瞑,意暇甚”——看似安闲无事,伪装轻松善良,实则暗施毒计,企图麻痹屠户表现其狡诈的本性。
“眈眈”——写出狼的凶残目光。
“洞其中”——表现狼在迂回包抄,准备前后夹击。
“转视”——写屠户的警觉,引出了更加惊心动魄的一幕。
“屠暴起”——写出了屠户的勇敢与机智。
“数刀”——表现屠户毫不手软。
“顾”“奔倚”“弛担”“持刀”——表现屠户在险恶处境中,能保持清醒头脑,急中生智,想方设法和恶狼斗。
4、合作探究,深层体会。分析结尾一段的意义。
(1)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这则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聊斋故事本来就是以记叙奇闻异事折射人间世态百情为宗旨,文中写到的这两只狼能施展诡计,前后夹击,显得贪婪、阴险、狡诈。尽管如此,最终还是毙命于屠户刀下,因此作者的议论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总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故事虽然短小,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
(2)、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启示:①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
②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能够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③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存幻想,勇于斗争。
④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3)作者是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旨意的,但有人认为这个故事表现了屠户敢于斗争的精神,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归纳:文章是以狼为主来叙事的,并以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狼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开始是不停地追,伺机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积薪后,又是狼主动“诱敌”进攻。而屠户则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迫不得已进行自卫,奋起杀死两狼。因此,在这个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这个故事也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但决非故事主旨所在。
五、课文总结
本文写的是两只狼和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结果却双双毙命与屠户的刀下。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