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

诗词五首(饮酒,次北固山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雁门太守行,天净沙•秋思)导学案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25、诗词五首导学案
学号: 姓名: 字迹 自评
自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朗读技巧,能背诵、默写这五首诗。
2、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
自学重点
1、了解诗歌的朗读技巧,能背诵、默写这五首诗。
2、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
学习方法
诵读、背诵、讨论理解。
知识链接
陶渊明,字元亮,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29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来又出任彭泽令,郡里派督邮到县里来,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就离职回乡。《饮酒》 诗都是陶渊明在酒后写的,共20首。课文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大约写作者归田后12年。
王湾,唐代诗人。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
韩愈,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宋八大家”之首。
李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少有诗名,曾受到韩愈的赏识,27岁因病逝世,今存诗240首,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诗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马致远,元代戏曲家、散曲家,号东篱,大都(北京人)。
自学过程
(一):读顺课文,积累常识,掌握生字读音。(A级)做一做,我能过关。
(学法:参考课下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和知识链接)
1、请写出每首诗词的作者、朝代、体裁、出处。
篇名
作者
朝代
体裁
出处































2、查字典,给生字词注音(生字因人而异)
(二):读通诗词,掌握重点词义,默写诗句。(B级)一试身手,我最棒。
(学法:先听录音,然后读背诗词,小组长处背诵,师徒讨论。)
3、熟练背诵全文。
4、边自学边解释下列画线词词义
悠然见南山 海日生残夜
绝胜烟柳满皇都 甲光向日金鳞开
5、默写句子
①采菊东篱下, 。
② ,欲辨已忘言。
③ ,归雁洛阳边。
④潮平两岸阔, 。
⑤最是一年春好处, 。
6、翻译句子。
 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⑵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7、《饮酒》的作者是 ,朝文学家 。字潜,古代田园诗代表人物。王湾, 代诗人,他写的 ,描绘了他客游他乡的羁旅心情,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是唐代文学家 ,他与柳宗元合称为 ,同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李贺,唐代诗人号称 ,《雁门太守行》是一首典型的 诗。《天净沙·秋思》此曲选自《 》,天净沙, ,作者 ,元代 、 。后人称这首曲为“ ”。
8、名句默写填空。
  《饮酒》一诗中表明作者志向、蕴含深刻道理的诗句是: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写早春草色的绝妙佳句是: 。《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颔联是: , 。抒发作者思乡情愁的诗句是: ? 。《雁门太守行》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描写战斗惊心动魄的句子是: , 。表明将士以身报国的句子是: , 。
《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三):读懂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B级)相信自己,我能行。
9、从《饮酒》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心理?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0、《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即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2、《雁门太守行》一诗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3、《天净沙·秋思》这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自展:课文解析(C级)过关斩将,我最精彩。
(学法:学生根据理解结合前面知识,小组交流,然后全班展示)
14、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真意”,却忘了怎样表达,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1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为什么说早春的草色比满城的处处烟柳好呢?
16、《雁门太守行》全诗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两个场景,前四句描绘了什么内容?后四句描绘了什么内容?

17、《天净沙 秋思》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内容,想象曲中描绘的画面,然后说说在这首词里哪几句写景?写出了哪些景物?哪几句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

四、拓展延伸(C级)
(学法:利用资料或上网查阅,小组讨论交流)
18、写出古诗词中写风、云、雨的诗句各一句,并注明作者或出处。(课内外均可)

19、仿照下面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给下面的诗句作一个批注。
示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两句借助争和啄这两个动词,生动形象的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生机。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学后反思:




拟稿 : 审稿 : 订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