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17.毛泽东思想

免费下载高中必修3历史公开课《毛泽东思想》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高中必修3历史公开课《毛泽东思想》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必修3历史公开课《毛泽东思想》课件ppt
毛泽东思想
难点突破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1)该道路的内涵是在中共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紧密结合,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该道路强调中共正确领导是最重要的条件;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根据地是民主革命核心发展的战略基地。
(3)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互为条件,互为依托。
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1.伟大的转折
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的方针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②1978年底,邓小平发表讲话,着重
阐述毛泽东 的观点,号召大
家解放思想。成为中国建设特色社会
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1)背

两个
凡是
实事求是
①时间:1978年底。
②内容:确立了 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 上来。
③意义:我国改革开放揭开序幕,中国人民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转折:十一
届三中全会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现代化建设
①明确提出:1982年,中共 上邓小平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系统概括: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
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党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会议第一次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
了系统概括。
③走向成熟: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围绕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个根本问题,进一步完善了邓小平理论。
④形成完整体系:1992年,党的 明确
提出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⑤成为指导思想: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
把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形成
过程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十二大
1992
十四大
邓小平理论
①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的论述。
②创造性地提出“ ”的伟大构想。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3)历史影响: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2)主要内容
一国两制
归纳总结 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巨变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新生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并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重点讲解 简要概括中国共产党理论成熟的过程
关于中国共产党理论成熟的过程,可用一、二、三概括:
一个真理: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三次伟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
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②在新时期,中共面临怎样完善自
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①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
的发展要求。
②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
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
(1)背

(2)内

生产力
(3)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
(4)核心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5)评价:“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理解升华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各是什么?有何共性?
(1)精髓:①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共性:都强调实事求是,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考点综合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3.(2008·广东,2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1)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革命道路?1958年前,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建设成就?

(2)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历史意义?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建设成就:短期内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原因:忽视经济规律;超越国情等“左”倾错误。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
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指导了中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14.20世纪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台阶:孙中山的救国道路,毛泽东的建国道路,邓小平的强国道路。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的主要救国理论和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
(2)毛泽东思想包含的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是指什么?简要说明中国为什么必须走这条路?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内在的一致性是什么?它们分别指导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历史巨变?
救国思想:“三民主义”。主要贡献:创建民国,维护共和,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城市敌人强大,农村相对薄弱,革命的主力军在农村。
都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指导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理论开创和引导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单元总结
知识结构
时空定位
宏观综合1.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学习,要抓住三大特征、四个阶段。
(1)三大特征:
一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联系,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二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
三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2)四个阶段: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
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2)新中国成立后
①“走俄国人的路”: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中共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当时除了苏联外别无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由于统得过死,权力过于集中,长期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缺乏民主、监督,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走自己的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巨大成就,20世纪末基本实现了小康水平这一战略目标。
3.近代中国的思想派别简表
7.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小结
  (1)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解放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明末清初思想家的反思和批判思想。
  (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是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对当时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打破它的压迫和禁锢,用资产阶级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则是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问题,并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4)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走过了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照搬到结合国情的发展历程:即从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到接受马克思主义到“走自己的路”。
 (5)“文革”结束后,开展真理标准讨论和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
在改革开放中,中国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
(1)内容:第一次思想解放:1978年战胜“两个凡是”,冲破了“个人崇拜”,经历大约一年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便大致完成;
第二次思想解放:1992年破除姓“社”姓“资”的框框,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
第三次思想解放:1997年破除姓“公”姓“私”框框,冲破了“所有制崇拜”。第三次思想解放是第二次思想解放的继续。
(2)成果: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开始经历5年时间、两次党的代表大会、两次思想解放的高潮,仍然不能说彻底地完成。这个过程概括起来有两大思想成果:其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其二,建立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新理论。
(3)特点:
①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是在警惕右的同时,主要防止“左”;
②每一次思想解放,都给广大干部和群众带来摆脱枷锁般的解放感,给被压抑的生命带来跃动的复苏;
③每一次思想解放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④思想解放不能一劳永逸,旧的问题解决了,还会出现新的反复;一个高潮过去了,还会出现新的高潮。
1.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时代特征
在欧洲,封建统治政权往往借助神权以压制人权,使得人们失去人格独立与尊严。因此,欧洲启蒙运动一方面是以人道主义为旗帜,提倡个性自由,强调个体的独立人格与自身价值;
另一方面是摧毁神学统治和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一个为资本主义发展而服务的民族国家。故有学者指出,“作为封建教会的对立面出现的欧洲启蒙思想,不仅仅是否定宗教神性的‘个人’意识,而且还有民族国家这一世俗政治建构。”
在民族危亡催生下的中国近代启蒙思潮,其主要内容是启迪民众的民族意识、唤醒民众的社会责任感,使民众自觉承担起国家独立、社会进步的责任。虽然启蒙思想家也强调个性独立、个体自由,但他们的最终目标指向“立国”。他们致力于“新民”是应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之需而起。
因此,中国近代启蒙思潮自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
第一、中国启蒙思潮是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而发生的。中国的启蒙思潮是应救亡之需而起,是救亡催生了启蒙思潮,并推动了启蒙思潮的发展。故而“中国启蒙的深层动力正是‘救亡’,与欧洲人文主义式启蒙相比,中国启蒙毋宁说是一种落后民族寻求富强之道的‘救亡型启蒙’。
第二,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目标是反封建专制与救亡图存。从中国启蒙思潮的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可以看到,启蒙思想家都是应救亡之需而提出自己的启蒙主张。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五四”的文化启蒙运动,恰恰是“救亡图存”的压力最终引导了启蒙的出现,救亡从启蒙一开始就是它的绝对主题,近代中国的全部考虑就是改变积弱、寻求富强,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还是五四运动,从来就没有偏离过救亡的主题。
点评 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核心是:救亡图存、实现独立富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都先后做出了努力与实践,注意与西方启蒙思潮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