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 格式:  PPT
  • 大小:  1.18M    38张
  • 时间:  2016-09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PPT课件免费下载《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PPT课件免费下载《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PPT课件免费下载
少年正是读书时
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
读现代的书,可以与同时代的人作精神上的交谈;读古代的书,可以承传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
读书,可以享受和吸取人类文化的成果。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他人的智慧,通过你的眼睛使它成为可见的,然后通过感觉的门廊,经过想象力的天井,进入你心灵的空间,激起你心中的波浪。
1.倾听名人读书名言。
看名人怎样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结合: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名人论读书。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苏】高尔基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英】菲尔丁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德】马克思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名人名言
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坎耶里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德伯里
读书名言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蒲松龄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名人读书故事
你知道它们与谁有关吗?
头悬梁、锥刺股 ----( )
囊萤映雪------------ ( )
凿壁偷光------------ ( )
韦编三绝------------ ( )
程门立雪------------ ( )
孙敬 苏秦
车胤 孙康
匡衡
孔子
杨时
悬梁刺股
发音:xuán liáng cì gǔ。 释义: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车胤囊萤/孙康映雪
1.车胤囊萤我国晋代有个清贫好学的车胤,从小爱读书,但他家里很穷,点不起灯,于是,他就用很薄的纱布,做了个小口袋,把萤火虫捉来放在里面,晚上便利用闪闪荧光来勤奋读书。
2.晋代孙康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他觉得非常可惜,白白地浪费光阴。一天外面下起了很大的雪,半夜梦醒,见一丝亮光从窗缝里钻进来,原来是大雪映出来的,他起身对着亮光看起书来。经过他夜夜刻苦努力终于成为饱学之士。
凿壁偷光的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邹城市钢山街道杨下村。据《汉书·匡衡列传》记载,西汉丞相匡衡幼年时期,由东海郡逃荒迁居此地,因家贫,白天打工干活,夜晚凿壁借邻居杨老太纺线灯光读书。后匡衡封为丞相。为报杨老太借灯读书之恩,专程回故里探望,此时杨老太已故去。后来此村改名为杨下村。
凿壁偷光
韦编三绝
1.韦编三绝,出于《史记·孔子世家》的典故,原为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现用于比喻读书勤奋。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博览群书,是孙中山的一大嗜好。他早年随兄长孙眉去檀香山上学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华盛顿、林肯等几位美国著名总统的传记。回国后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除专心致志攻读正课外,还利用点滴时间,广泛涉猎中外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书籍,同学们赞赏他的见多识广,给他取了个“通天晓”的雅号。
名人故事
1.品读法。
2.摘读法。
3.圈点法。
4.析读法。
5.寻读法。
读书方法
品读法
品读,就是在阅读中对文章的某一点深入下去,这里的“一点”必须是文章的神韵所在。如《春》的语言美。
摘读法、圈点法
把读书过程中精彩的文章、片段、句子等加以摘录、圈点。包括笔记摘录,电脑下载,圈点画线、评注等。如毛泽东圈点《水浒传》等。
析读法
析读法,就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词、句子、修辞情感基调、意境等进行品析。这种读书法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用。带有研究性质。
寻读法
这种方法,相当于跳读法,阅读者不是对全文进行研读,而是对文章的精华处细细琢磨,品味。
鲁迅的“随便翻翻”
——广泛的浏览式的读书方法。
鲁迅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拿来翻一下,或看序目,或读几页内容,不费力,不劳神,往往在看非看不可的书籍觉得疲劳后,拿来消遣。

你说我说说读书
话题一:

怎样处理读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
“金庸热”“琼瑶热”“韩流”
20世纪80年代,金庸的武侠小说和琼瑶的爱情小说传入中国大陆,出现了持久不衰的“金庸热”“琼瑶热”,并推动了通俗文学在中国大陆的复兴。
近来,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再掀“韩流”高潮,以央视为例,几大主要频道韩剧轮番上映,收视率居高不下,大有俘虏全民之心的态势。如果从2000年韩国音乐、影视剧开始风行国内算起,“韩流”已经整整风靡了五年。
①应该多读流行作品。流行作品用的是现代生活的语言,反映的是当代人的思想感情,读起来轻松省力,有兴趣,吸收快。
②应该多读经典名著。名著是经时间留下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他们和一般作品在文化品位上是不相等的,有当时的价值。
你认为这两种看法是否有道理?你倾向哪一种?是否另有看法?

首先,流行作品是现代生活中的语言,反映出现代人的生活、思想感情,读起来很有兴趣。很多同学都喜欢。
但是,经典名著是经过时间的筛选,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读名著,价值是非常高的。
话题二:
你觉得读图和读文各有什么长处和局限性?
读图好还是读文好?
构成20世纪一个比较重要的景观就是视觉文化的出现。在这种情形下,阅读逐渐地转变成种种不同的读图形式。先是摄影,接着是电影,再接着是电视,同时还出现了卡通,出现了数码化的成像方式,等等。
图片在传播中的直接性,图片所具有的视觉冲击力,符合了信息社会的要求。况且当代社会非常繁忙,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谁都没有耐心去阅读文字,只有图一下子给了你所有的信息。这难道不正好说明了读图的进步性质吗?为什么我们还要强调读图的所谓“危机”呢?在我看来,不少人的确是带着这样的认识去面对读图时代的。问题不在于文字与图像孰优孰劣,问题在于,当读图成为一种视觉的消费方式时,我们是不愿意对图本身有所深究的。我们不仅消灭了图的意义,我们还理直气壮地消灭了阅读,消灭了以阅读为代表的思考。
现在有很多书,你认为什么样的书才适合我们阅读?
话题三:
下面的阅读模式好不好?为什么?
网上阅读大家淡
网上阅读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哪些巨大变化?
第一,网上提供了丰富、及时的信息资源。这远不是摊在面前的一两本书可以比拟的,它可以满足同学们对信息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地选择信息。
第二,网上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变化多端的交流功能。凭借这些功能同学们可以访问许多人,与他们对话,获取信息。
网上阅读的特点
第三,网络具有交互性,能使同学们积极参与。书本阅读是与作者、作品对话,但限制不少。网上却可以真正与作家对话,对作品发表评论。
第四,网络可以即时反馈。书本阅读中的对话,同学们发表了见解,很难立刻得到反馈,网上却能做到。这使同学们当时就知道自己认识的深浅正误,并由此获得体验。然而,网上也有色情暴力、游戏赌博、垃圾信息、交互网瘾”等问题,需要同学们自律,正确对待。
读好书,好读书,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