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ppt课件免费下载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
天地对话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
具的进步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阅读教材第一段和历史纵横,回答:我国古代传统交通工具主要有哪些地域特点?
我国古代交通地域特点:
南方舟楫,
北方马车;
百姓步行!
出行不便,耗时长
阅读教材第68到70页,回答:到了近代,我国出现了哪些新式交通?发展概况又是怎样的?
一、近代以来中国交通的变化
火车,汽车,轮船,飞机
一、火车和铁路业发展(陆路)
外商擅自修筑淞沪铁路(拆)
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
1.晚清时期:(1840-1912)
①19世纪70年代:
②19世纪80年代初:
我国最早的铁路--沪淞铁路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③辛亥革命前(1912):
1881年,中国人在唐山和胥各庄之间自主修筑一条长10千米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以便将河北开平矿务局出产的烟煤运出。但清末的中国官府却视这种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距离唐山不远的东陵。为了保护陵寝的风水不被破坏,他们弃用冒白汽、拉长笛的蒸汽火车头,而让骡马充当火车头。
▲背景: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举办一批民用工业,河北开平矿务局是其中之一,为了将它所产的煤炭运出而修建了唐胥铁路。
▲铁路上的“马拉火车”说明:受中国封建制度和思想观念的束缚,清政府愚昧无知,使西方先进科技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胥铁路”修筑的背景是什么?
铁路上的“马拉火车”说明什么问题?
一、火车和铁路业发展(陆路)
外商擅自修筑淞沪铁路(拆)
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
③辛亥革命前(1912):
成就:京张铁路(1909)
2.民国以后:(1912-1949)
⑴原因:洋务运动发展需要(解决运输)
⑵意义:标志中国铁路运输业的诞生
▲原因:
1.晚清时期:(1840-1912)
⑵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
两半社会
⑴政局动荡、政治腐败,经济落后
①19世纪70年代:
②19世纪80年代初:
奠定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进展缓慢,西南、西北与内地没有铁路
C.到“九五”期末(2000年):
3.新中国:铁路发展迅速
A.“一五”:宝成铁路(西南)
⑵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
⑴京九铁路全线通车
①铁路建设:
B.“二五”:兰新铁路(西北)
②机车改进:
③铁路大提速:
京九铁路全线通车
京九铁路泰和赣江大桥
深圳湾跨海大桥
D.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
C.到“九五”期末(2000年):
3.新中国:铁路发展迅速
A.“一五”:宝成铁路(西南)
⑵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
⑴京九铁路全线通车
①铁路建设:
B.“二五”:兰新铁路(西北)
②机车改进:
③铁路大提速: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中国铁路建设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新精神。
D.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
C.到“九五”期末(2000年):
3.新中国:铁路发展迅速
A.“一五”:宝成铁路(西南)
⑵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
②机车改进:
③铁路大提速:
⑴京九铁路全线通车
①铁路建设:
B.“二五”:兰新铁路(西北)
火车机车演变
蒸汽机车
(解放型)
内燃机车
(1958年)
电力机车
(韶山号)
高速列车
(广深线)
磁悬浮列车
(2003年上海)
和谐号动车组
特点?
D.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
C.到“九五”期末(2000年):
3.新中国:铁路发展迅速
A.“一五”:宝成铁路(西南)
⑵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
②机车改进:
③铁路大提速:
⑴基本告别蒸汽机车
⑵普遍使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
⑶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已崭露头角
▲原因:
1.民族独立
2.经济不断发展
3.政策推动
4.投资加大
5.对外开放程度加深
6.技术不断发展
⑴京九铁路全线通车
①铁路建设:
B.“二五”:兰新铁路(西北)
1997年起,大大提高运行效率
为什么
汽车在上海出现,权贵和富绅的代步工具
二、汽车和公路业发展(陆路)
城市公共交通出现(有轨电车),但不发达
1.20世纪初:
1902年3月,上海租界出现一种能够在街上自动行驶的四轮怪物,这就是汽车。
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汽车
上海最早引进的公共交通工具是有轨电车。最早的电车为一节车厢,车速很慢,乘客可随时上下。
汽车在上海出现,权贵和富绅的代步工具
2.清末民初:
⑴旧中国政治腐败、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⑵经济落后,民生凋敝
⑶汽车和油料依赖进口
发展缓慢
4.新中国:发展迅速
二、汽车和公路业发展(陆路)
▲原因:
城市公共交通出现(有轨电车),但不发达
1.20世纪初:
近代筑路技术传入
3.民国时期:
开封黄河公路大桥
焦作黄河公路大桥
1956年7月14日8时,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12辆“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汽车和公路交通发展
1990年,中国一汽安装了奥迪轿车组装线,日生产能力达50辆。如今,中国成为奥迪在德国本土之外的第三大市场。
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于2003年正式成立。如今,正以强大的实力与德国进口的奔驰汽车争夺国内的市场。
汽车在上海出现,权贵和富绅的代步工具
2.清末民初:
⑴旧中国政治腐败、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⑵经济落后,民生凋敝
⑶汽车和油料依赖进口
发展缓慢
4.新中国:发展迅速
⑴新中国的建立,民族独立(前提)
⑵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起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
⑶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公路大桥
⑷改革开放的实现,经济的迅速发展
⑸科技进步
二、汽车和公路业发展(陆路)
▲原因:
▲原因:
城市公共交通出现(有轨电车),但不发达
1.20世纪初:
近代筑路技术传入
3.民国时期:
三、轮船和航运业发展(江运、海运)
外国轮船公司垄断中国航运业
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⑵推动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
⑴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一定程度抵制外资经济侵略
国家统一管理,航运业发展较快
1.鸦片战争后:
2.19世纪70年代初:
▲意义:
3.新中国:
4.20世纪90年代:
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业的发展,航运业逐渐萎缩,转向高档旅游 服务
1.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标志中国航空事业开始
四、飞机和航空业发展(空运)
2.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至天津)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
3.1949年,有52条民航线
4.新中国之初,民航业发展有限
5.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
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他于1912年在广州郊区燕塘操场上空飞行表演,不幸失事,壮烈殉职。
有一幅脍炙人口的挽联这样评价他:
上联: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可喜,一霎坠飞机,青冢那堪埋伟士;
下联:殉社会者则甚易,殉工艺者则尤难,千秋留实学,黄花又见泣西风。
中国各大航空公司
ARJ21---我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新支线飞机
2007年12月21日,ARJ21-700在上海飞机制造厂总装下线,这标志着中国飞机正式跻身世界民用客机行列。
计划于2006年投入使用的空中客车A380客机的模拟图片。这种被称为最先进、宽敞和高效的超级巨型客机将拥有555个客舱座位。
北京首都机场
第三航站楼
1.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标志中国航空事业开始
四、飞机和航空业发展(空运)
2.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至天津)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
3.1949年,有52条民航线
4.新中国之初,民航业发展有限
5.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
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政策放宽
▲经济发展
▲科技进步
他于1912年在广州郊区燕塘操场上空飞行表演,不幸失事,壮烈殉职。
有一幅脍炙人口的挽联这样评价他:
上联: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可喜,一霎坠飞机,青冢那堪埋伟士;
下联:殉社会者则甚易,殉工艺者则尤难,千秋留实学,黄花又见泣西风。
为什么
你与朋友联系时,使用的邮电通信方式都有哪些?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普通信件、电子邮件、QQ等
二、近代以来通讯工具的变迁
古代的通讯工具都有哪些?
信件,信鸽,烽火台……
近代以来通讯工具的变迁
1.有线电报:
2.无线电报:
①19世纪70年代,丹麦擅自建立(上海)
②中国自办的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台湾架设
③甲午战争前夕(1894),形成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
▲军事
▲官商通报,百姓少用
20世纪初(清),上海崇明建立无线电报局
①1877年,上海招商局开通第一部电话
②19世纪80年代,外国在上海设电话局
③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设中国第一个电话局(民用)
④新中国,电讯事业快速发展
3.电话发展:
▲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电讯网络
▲2003年末固定电话、手机数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日用品
4.互联网的发展:
Emai、QQ、MSN
1.外来先进技术传入的推动
2.近代西方列强侵略的客观影响
3.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的推动
4.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政策推动
5.先进中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主动向西方学习
6.近代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
7.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8.中国人民聪明才智
9. ……
小组讨论思考推动中国近现代交通、通讯发展共同原因(小结)
综合探究:近代交通与通讯变化的影响
情境一:1882年,顺天乡试发榜,《申报》记者以快马将两江地区(江苏、江西、安徽)的中试名单送到天津,再用电报传到上海,次日见报,江南士子仅隔24小时就获知考试的结果。
情境二:庚子之变(指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结束了西逃的慈禧太后乘着她一再反对的火车回到紫禁城,此后,清政府终于开始修建自己的铁路。
情境三:京张铁路通车后,沿线出现了“昔日骆运货物,皆为铁路所揽”的局面。山西的皮毛制品出口增加,1909年通过天津出口的商品价值较1908年大幅增加。
情境四:“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火车一开,吃穿都来。”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交通、通讯工具发展的影响
1.交通更便利、信息传递更快捷、简便,开阔人们的视野,促进人们思想观念转变
2.促进生活方式变化,加快生活节奏,提高生活质量,使生活多姿多彩
3.促进生产方式变化,提高效率,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4.负面影响:
▲造成如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等
▲造成城市交通拥挤
▲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虚拟社会、腐朽色情等
1.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A
2.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A
3.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B
交通和通讯
工具的进步
小 结
表现
影响
水路交通
铁路交通
公路交通
民用航空
交通工具发展
通讯工具变迁
电报
电话
互联网
传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