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必修2历史《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历史纵横
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琦善等人从京城到广东上任或返回京师,路上所花时间,少则个把月,多则几个月。若是官员被发配到边远地区,在路上走的时间更长。虽然有人乘车或坐轿,有人靠两条腿走,但路途的遥远,旅途的劳累,几乎是所有远行者的共同感受。
图说历史
古代的交通工具-——
木船、马车、轿子
天涯若比邻
一、近代以来中国交通的变化
1、轮船运输:
①19世纪70年代初,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
中国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
③20世纪90年代,萎缩。
有的转向旅游服务业
②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
阅读1934年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 )
A.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内外贸易
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C.洋务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
D.外国资本扩张制约中国社会发展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路,遂搁置修路倡议
2、铁路交通:
2、铁路交通:
淞 沪 铁 路
②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
③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
(京张铁路)
④民国以后,进展缓慢;
⑤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宝成、兰新铁路;
⑥ 90年代,发展迅速
铁路的延伸、火车机车的改进、火车提速
①19世纪70年代,外商修筑
铁路上的“马拉火车”
为了运输煤炭,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
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1881年通车。
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
1888 年,总长 2000 米的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紫光阁铁路 ” 上行驶的宫廷专列 , 是李鸿章为慈禧在德国订制的 。 慈禧迷信风水 ,害怕火车汽笛声破坏京城 “ 气脉 ” ,所以不用蒸汽机做牵引动力 , “ 每车以内监四人贯绳曳之 ” 。
詹天佑故居“铺上”京张铁路钢轨
1909年9月24日,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条铁路
京张铁路的设计者
詹天佑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中国铁路建设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新精神。
青藏铁路创造多项世界铁路之最.
一、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千米,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
二、青藏铁路也是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全线总里程达1142千米。
三、青藏铁路还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千米。
四、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车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车站。
五、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
六、全长1686米的昆仑山隧道,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
七、海拔4704米的安多铺架基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铺架基地。
火车机车演变
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
高速列车
磁悬浮列车
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是什么?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
②政局动荡。
根本: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小明一家生活在新疆,他家计划从西北地区乘火车到达江苏,这主要得益于
A、宝成铁路
B、兰新铁路
C、成昆铁路
D、京九铁路
上海最早引进的公共交通工具是有轨电车。最早的电车为一节车厢,车速很慢,乘客可随时上下。
2、公路建设和汽车制造
2、公路交通: 20世纪初,开始出现汽车;
上海
1902年3月,出现一种能够在街上自动行驶的四轮怪物。这就是汽车。
②民国时期,发展缓慢;
③ 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公路网、公路大桥)
1956年7月14日8时,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12辆“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江阴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江苏润扬长江公路大桥
能源利用:一五计划期间,原油增加235%。60年代,建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1965年石油实现全部自给,电力工业也增长很快。中国石油工业的生产和大型油田的建设历程,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认识到人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形成可持续发展战略。
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在美国奥克兰市郊区试飞成功。1910年,他制成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在当年国际飞行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偕同助手携带两架飞机返回祖国,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任广东政府飞行队队长。1912年,他驾驶飞机在广州郊区燕塘操场上空进行飞行表演,飞机失事壮烈殉职,成为为革命和航空事业献身的英雄,被安葬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旁.
3、航空:①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
②1920年, 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
③1949年有52条民航线;
④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首条航线开通
北京—天津航线
3、航空:
中国客机
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年1月)。这一对比研究可以用来说明( )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单位:分)
A.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
B.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
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
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 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9 世纪中叶 , 当欧美各国邮政通信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 , 中国还处于依靠驿站和民信局来通信的落后状态。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加快了通信建设的步伐。 1866 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1896 年改为正式办理 , 通信范围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商埠口岸和中心城市 。 辛亥革命后 , 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 , 邮局邮路得到进一步扩展。
(1)电报: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
无线电报创设并得到发展
除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2)电话:
电话传入中国
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
继续增加
通信技术迅猛发展
电话业务居世界第一位,固定
电话和移动用户各占一半
老式电话
程控电话
可视电话
卫星电话
手机
.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中国科技近代化具有地域不平衡性
B.中国吸收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中国引进西方科技的时间逐年缩短
D.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两地的近代化
小结1:推动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
1、外来技术的推动;
2、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3、政府的大力提倡;
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提高了生活质量
加快了信息传递
提高了效率
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课堂讨论:
近代中国交通通讯之最
中国第一家航运公司
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
中国第一台内燃机车
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
中国第一条高铁线路
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列车
中国第一架飞机
中国第一条航线
中国境内第一个电报机房
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中国第一个电话局
1872年 轮船招商局 打破列强垄断
19世纪80年代唐山到胥各庄铁路的修筑
1958年 “东风型”、“东方红型”
1958年 “韶山型”
1998年 广州至深圳铁路
2003年 上海
1909年 冯如 航空事业开始的标志
1920年 北京----天津 民航业拉开了序幕
19世纪70年代 丹麦的电报公司在上海
台湾
20世纪初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