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复习
早期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的
民主政治制度
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权力高度集中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反侵略
求民主
实现并完善民主
希腊——民主
罗马——法制
资本主义的代议制
直接民主
间接民主
中国早期(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王权神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权力尚未高度集中、延续性和稳定性
郡县制
郡守和
县令都
由皇帝
直接任
命
郡国
并行制
推恩令
王国越
分越小
节度使
藩镇
割据
兵权收
归中央
派文官
担任,
设通判
除一小
部分,
赋税全
归中央
行省制
河北、
山西、
山东由
中央管
边远
地区:
宣慰司
废行中
书省,
设三司
秦朝
汉初
汉武帝
唐朝
北宋
元朝
明清
中央集权加强
皇帝
制度
三公
九卿
重用
侍从
秘书
三省
六部制
中书
门下
参知
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
废中书
省和
丞相
内阁
出现
秦朝
汉武帝
隋唐
北宋
元朝
明朝
三省制
出现
中书省
议政王
大臣
会议
雍正设
军机处
魏晋
清初
清朝
察
举
制
九
品
中
正
制
科 举 制
君主专制加强
秦朝中央机构:三公九卿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 帝
中朝:决策
外朝:执行
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等,加强皇权
决策
审议
执行
隋唐的中央机构:三省六部制
三司
北宋的中央机构
中书省
元朝的中央机构:一省制
皇帝
明朝的中央机构
皇帝
内阁
军 机 处
南 书 房
内阁、六部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权受到限制
皇权扩大
皇权到达顶峰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海岸线曲折
山地多
小国寡民
独立自主
直接民主
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内部平等、法律至上。
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成年男性公民
希腊的
民主政治
核心内容: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局限性: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奴隶和妇女不享有同等的权利。
公元前5世纪中期
公元1世纪
公元3世纪
公元6世纪
①
②
③
.......................
.......................
形式上
④
.......................
..............................
⑤
..............................
结构上
⑥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确立与发展
1688年
1689年
1721年
1832年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责任制内阁形成
议会改革
前提
确立
发展
完善
议会权力至上
王权法律赋予
行政权转移
政治权利
开始下移
渐进式变革
人治
法治
1215年
《大宪章》
英国
君主
上院
下院
内阁 (首相)
选 民
任命
(贵族世袭)
选举
议 会
多数党
组阁
形式任命
负责
(立法权)
(行政权)
1、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
2、以议会和责任内阁为核心;权力中心在议会,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3、君主统而不治,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权力中心)
英国
皇帝
宰相
(内阁)
议会
(行政权)
(权力中心)
(行政权)
(立法权)
任命
负责
无任何监督权
召集和解散
在军事和财政问题上有否决权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政体:君主立宪制
联邦议会由
各邦代表组成
帝国议会由成年
男子选举产生
德国
总统
权力中心
最高法院
国会
行政
立法
司法
美国
同意
总统
(行政权)
内阁
负责
国民议会
(立法权)
(权力中心)
1875年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屈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日本侵华
四次战争,五个条约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互配合
相互支持
国民党
共产党
正面战场
(片面抗战路线)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敌后战场
(全面抗战路线)
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独立自主游击战争、百团大战
抗战胜利
屈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日本侵华
四次战争,五个条约
民主主义革命
旧
新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太平天国形势发展示意图
开始:1851,金田起义
1853,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
全盛:1856,北伐和西征
盛衰转变:1856年天京变乱
1859年,《资政新篇》
失败:1864年,天京失陷
前后14年
盛
衰
背景、形式、方案、任务、失败
孙中山
创办
兴中会
孙中山
创办
同盟会
三民
主义
黄花岗
等一系
列起义
武昌
起义
成功
袁世凯
篡夺
革命
果实
中华
民国
成立
《中华
民国
临时
约法》
辛亥革命
1894年
1905年
1911年
10.10
1912年
1.1
1912年
3月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921
中共
一大
1923
中共
三大
1924-
1927
国共
合作
北伐
1927
八七
会议
井冈山
革命
根据地
星星之
火发展
成燎原
之势
1931
苏维埃
政府
瑞金
成立
1935
遵义
会议
毛泽东
1927
国民党
右派
叛变
南昌
起义
1934
第五次
反围剿
失利
开始
长征
1936
长征
胜利
37-45
国共
第二次
合作
抗日
战争
重庆
谈判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46-49
解放
战争
辽沈
淮海
平津
战役
渡江
战役
国民
革命
时期
抗日
战争
时期
解放
战争
时期
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右倾
错误
左倾
错误
开天
辟地
转折点
城
市
中
心
论
农
村
包
围
城
市
《共产党宣言》
1868年
第一个无产阶
级专政的国家
将社会主义
理论变为现实
苏维埃政府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沙皇
专制
十月革命(1917年俄历)
1月
二月
革命
推翻
沙皇
统治
2月
列宁
提出
四月
提纲
4月
七月
流血
事件
7月
十月
革命
推翻
资产
阶级
统治
10月
苏维埃和资
产阶级临时
政府两个政
权并存局面
提出将资产
阶级民主革
命转变为社
会主义革命
和平夺权
两个政权
并存的局
面结束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发出信号,占领冬宫
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
革命
根本
政治制度
基本
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法制保障
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历程
香港
澳门
台湾
一国两制
1997.7. 1
1999.12.20
20世纪80年代,
邓小平提出
建国初期
的奠基
二战后两大阵
营“冷战”对抗
开创外交新局
面
多极化趋势出现
冲击两极格局
新时期的外交新
建树
两极格局瓦解,
多极化趋势加强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
1971年恢复联
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尼克松
访华,1979年
中美建交
1972年中日建交
反对霸权
维护和平
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
多边外交——维和部队
②2001年举办APCE会议
③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新中国的外交
两极格局
美苏
对峙
世界形势紧张动荡
欧洲共同体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
中国的发展
第四-八单元
纠错能手
1、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资产阶级
2、首次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
3、《中国民国临时宪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4、五四运动取得了完全胜利
5、秋收起义开始时,毛泽东提出向农村进军,逐渐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6、遵义会议清算了“左”倾错误
7、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8、战略决战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9、《共产党宣言》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作用
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1、港澳台问题的性质和原因相同
12、“另起炉灶”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13、1971年中国加入联合国
14、1972年《联合公报》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15、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两级格局最终确立
16、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
17、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18、辛亥革命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9、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北伐战争的开始
20、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
21、《四月提纲》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22、1949年新政协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政治制度
23、新时期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4、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使问题圆满解决
25、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都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控制的政治经济集团
第四单元
小题狂做
1、某专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平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下列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
A.金田起义仓促举事 B.《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
C.定都天京斗志松懈 D.《资政新篇》因故未能实行
2、瑞典作家扬•迷达尔的书中,记录了解放前某时期农民的感受:“国民党逃了,红军来了,我们分到了土地。从那时候起,日子好起来了。手上有土地,不用交租,我们就够吃的了。”农民生活的变法直接得益于
A.北伐战争 B.遵义会议 C.南昌起义 D.土地革命
3、“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共产党军队的规模已稳步地扩大,共产党在1947年下半年发起了全面进攻”。下列属于这一“转折点”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行动是
A.挺进大别山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4、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定都天京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发动金田起义 D.提出《资政新篇》
5、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指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
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连环画曾伴随着一代代人度过童年,是当年人们了解历史,汲取文化的重要途径。右图为某连环画中的一页,它向我们展现的历史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十年对峙时期的国共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 D.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反攻
8、右图为“二战主要反法西斯国家参战数据示意图”。它反映了
A.抗战胜利标志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B.国际力量支持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C.抗日战争结束了列强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
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9、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10、“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是学者们对民主革命时期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度概括。这场“斗争”应该是指
A.戊戌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五四运动
11、“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为此,毛泽东提出了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统一战线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12、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某次战役的示意图,这场激战三个月的战役是
A.太原会战 B.徐州会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13、“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弹飞如急雨,难阻雄狮路。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14、“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挺进大别山
15、右侧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这幅作品主要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场是
A.对五四运动爆发的漠然
B.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不满
C.对新文化运动的支持
D.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
16、右图所示的历史歌曲唱出了一个时代的革命奋斗目标。这场革命之所以蓬勃兴起,主要是因为
A.南昌起义的成功发动 B.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D.国共组建革命统一战线
17、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指出:“我们要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良群众生活,大大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确切地建立起来。”下列史实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B.反“围剿”失败后战略转
C.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18、日记是记录历史事件的有力证据。一位日本兵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为什么杀掉这么多的俘虏。但是总觉得太不人道,太残酷了。……七千人的生命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一这位当事人的回忆最可能指证的历史是
A.日军攻陷上海 B.日军实施细菌战
C.日军屠城南京 D.日军占领台儿庄
19、报纸既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右图报道的头条新闻对当时民主革命的深远影响是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伟大序幕
B.宣告国民党政府统治被推翻
C.表明国民党军队被彻底消灭
D.标志着全国获得完全的解放
20、粱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粱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21、1921年中共的诞生证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
A.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条件
C.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
22、细菌战是日军侵华战争的重要形式,残害了许许多多的中国军民。下列与此直接有关的是
A.发动九一八事变 B.发动七七事变
C.制造南京大屠杀 D.组建七三一部队
23、2010年2月11日,南京获得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为迎接青奥会,某高级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24、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5、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同学是 甲同学: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乙同学: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丁同学: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
26、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B .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 .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D .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
27、1937年7月《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共中央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
A .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
B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C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 .日军攻陷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
28、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 .五四起风雷 遵义定决策 卢沟燃烽火 挺进大别山
B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C .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挺进大别山
D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29、九十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人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
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
30、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D.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
31、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国共十年对峙(1927一1937年)相关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C.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32、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33、“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段朗诵词。它描述的主要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
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34、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数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南昌起义
35、下列有关遵义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制定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
36、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其内容上的不同之处是
A.赔款 B.割地 C.开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37、晚清诗人张维屏有诗道:“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该诗记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38、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
39、200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与这一节日有关的是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遵义会议
40、卢沟桥的炮火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41、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香港回归
42、有学者用“依靠体制内军事力量推翻体制的制度革命”来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秋收起义
第五单元
小题狂做
1、马克思认为:“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这个“起义”指的是
A.巴黎公社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英国光荣革命
2、“列宁以上述的理论为根据,使他的党作好了1917年第二阶段革命的准备——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体现“上述的理论”的文献是
A.《四月提纲》 B.《和平法令》
C.《土地法令》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3、1917年,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向全体工人发出了“人人都起来斗争,人人都上街去”、“彻底推翻沙皇专制政府”的口号。在这一口号的号召下,俄国
A.掀起了二月革命 B.爆发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发表了《四月提纲》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