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
夏商
西周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宗法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社会)
(BC2070年—
BC476年)
(BC221年 —AD1912年)
(奴隶社会)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西周分封制 (前1046—前221年)
⑴概念: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臣属,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①西周分封的目的、对象是什么?
②分封对象相应的权力和义务是什么?
③西周分封制有什么作用?
⑵目的:
⑶对象:
⑷权利:
⑸义务:
⑹影响:
巩固统治
子弟(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受封土地和人口再分封、享有世袭统治权
军赋、力役、朝贡、朝觐
①初:稳定政治秩序;传播文化。
②后:诸侯争霸,周天子权威削弱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你知道分封制崩溃有何表现?
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分封制被破坏(春秋战国时)
a.诸侯争霸; b.楚王问鼎
分封制有哪些隐患(局限性)?
3. 宗法制:
⑴含义:
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⑵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⑶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3. 宗法制:
⑷内容:
嫡长子继承,大宗小宗,
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法等级
3. 宗法制:
⑸作用: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有利于维护周朝的统治秩序.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①积极:
重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如:“尊宗敬祖”、“认祖归宗
②消极:
家庭本位,重人情关系,分远近尊卑,违背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
如:传宗接代、重男轻女、任人唯亲、唯上是从、 干部职务终身制
互为表里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
相辅相成
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为纽带,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
(2)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
2.中央行政机构--三公九卿制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1.皇帝制度
⑴来源及建立:
三皇五帝,秦王嬴政首创、自称始皇帝
⑵特点:
A.皇帝至尊
-----集行政权、司法权、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B.皇权至上(核心)
---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皇帝一人的意
志,君主主宰国家政治,没有任何制约
C.皇位世袭
⑶君臣关系:主子与奴才关系
2.中央官制的建立--三公九卿制
⑴形成和演变:
秦---建立;
⑵组织结构及职能:
①三公:
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太尉:主掌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系统
②九卿: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
⑶三公九卿制的特点:
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充分体现家天下特点
由皇帝任命,不能世袭
⑷三公九卿制度影响
①对秦朝影响:
A、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②对后世影响:
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开创了新局
面,对以后历代王朝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 海内为郡县——地方行政体制
1、形成与演变:
⑴春秋战国出现
⑵秦确立
2、内容:
3、特点:
4、意义:
⑴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⑵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
⑴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⑵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5、发展:西汉
消除地方割据,巩固大一统。
血缘关系
地域
世袭
皇帝任免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有利于巩固统治,但也容易出现割据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四.内部矛盾
1)地方:中央---地方
2)中央:皇权---相权
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1.从秦至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公九卿制
(汉武帝)中朝和外朝;
三省六部制
二府制(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参知政事;三司使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宰相的行政权、财权遭到分割,宰相的权力进一步被削弱,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中朝:皇帝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是决策机构。
外朝;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组成,布衣为相,是执行机构
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
最高军政机构
副相,分割行政权
副相,分割财权
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度
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
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
→设军机处(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最高行政机关
最高军事机关
统领宗教事物、管辖西藏地区
2.从秦至清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郡县制
西汉初:郡国并行制
东汉末年:州、郡、县三级制
道、州、县三级制
路、州、县三级制
行省制度(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秦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
汉朝
中朝
外朝
隋唐-----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
明朝-----废宰相,设内阁
清朝-----军机处
皇权
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总趋势(特点)
趋势一:中央--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趋势二:地方--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①政治:君主专权易造成暴政,激化社会矛盾;
②经济: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⑶消极影响
——封建社会后期
①政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②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③奠定了两千多年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积极作用: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西周至
春秋
官职世袭
被限定在
贵族范围
秦汉魏晋
南北朝
从社会基
层选用
隋唐北宋
明清
择优录取
仕途开放
八股取士
束缚思想
以官举士
权操于上
世袭
才、德
到门第
考试成绩
㈢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评价科举制
①利:
a.破除士族垄断,加强中央集权
b.扩大人才来源,巩固统治,
c.保证官员素质和行政效率
d.促成社会读书风尚
e.为后代历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②弊:
a.考试内容仅限儒学,士人把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
b.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打击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不利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造成近代落后于西方。
中央—— 地方——
中央——
地方——
御史大夫
监御史
刺史
御史大夫
⑷宋---提点刑狱司;
⑸元---监察御史;
⑹明—中央:都察院;厂卫特务 地方:按察司
⑺清—都察院
御史台(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 )
1.演变:
⑴秦
⑵西汉
㈣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13个州监察区
⑶唐太宗:(道台史),10道监察区
2.评价
一定程度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加强了皇权,适应了专制主义统治的需要。
实际效能有限:
无法制约皇权;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赃枉法
元代的行省
蒙古:
东北:
云贵:
台湾:
岭北行省
辽阳行省
云南行省
澎湖巡检司
皇帝
中书省
(草拟、颁发诏令)
尚书省
(执行命令)
门下省
(审核政令)
六部
政事堂
三省六部制结构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③影响深远:
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①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
②加强了皇权:
分工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为以后历朝沿袭
1.明太祖废除丞相:
⑴原因:
历史上的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
⑵过程:
罢除丞相职位,六部分治全国政务,直接隶属皇帝,明确宣布为定制
⑶影响:
丞相制度永远废弃,皇权彻底战胜相权; 反映了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明朝解决君相之争的办法:
2. 明朝设立内阁
⑴原因: 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⑵设立: 明永乐帝。
⑶性质: 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⑷职能演变:
初官位较低的官员当值---后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⑸评价(特点):
1)始终不是明朝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
是一个咨询机构;
2)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
约作用;
⑹影响:
宦官参政牵制,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明代
政治日益黑暗
。
内阁制与宰相制区别:
清朝专制政体的变化——军机处
1.时间:雍正年间。
2.直接原因: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3.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4.职能: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
构, 但只是承旨办事
5.特点:
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承旨办事。
保密性强,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
6.结果:军机大臣承旨办事,军政大权进一步集
中到皇帝手中
7.影响:
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元:行省制度
⑵内容:
⑴目的: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
⑷作用: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①行中书省(最高地方行政区)-路-府-州-县
②腹里(中书省直辖,元大都周围地区)
③宣政院(辖西藏、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⑶特点:
行省权力受中央严格制约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