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总复习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ppt课件复习资料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ppt课件复习资料免费下载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ppt课件复习资料免费下载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ppt课件复习资料免费下载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课标要求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国际关系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五、命题范围
《历史必修1》全册内容
六、测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测试形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时间为90分钟,全卷满分为100分。
2.试卷结构:全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
(1)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 2 分,计80分)
(2)非选择题(共 2小题, 计20分)
(3)试题难度(约0.65)
单元知识网络
二战后初期,两极格局形成(40、50S)
两极中孕育多极化趋势(60、70S)
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90S以来)
二战前,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
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奠定框架: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雅尔塔三巨头
1943年德黑兰会议时丘吉尔曾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垄断了原子弹,
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
1000多艘其他战舰
近500个军事基地
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美国独占鳌头
控制操纵联合国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使它在全世界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苏联空前强大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
“现在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
不同的社会制度:美是资本主义强国,苏是社会主义强国。双方都因不同的制度对对方有敌意。 不同的国家利益:二战后两国的力量都空前壮大,各自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两国的势力范围大幅扩张,双方都认为对方是直接的最大威胁。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对立和国家利益方面的冲突(根本原因)
两个世界
昔日盟友今朝对手
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1、雅尔塔体制奠定两分天下的基本框架
2、二战后世界主要国家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西欧日本衰落,美苏实力增强)
3、美苏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
(根本原因)
1946年 丘吉尔铁幕演说(冷战的序幕)
1947年 杜鲁门主义(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1948年 马歇尔计划(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
1949年 北约成立(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


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铁幕演说,1946年1月,丘吉尔应邀访美。3月5日,他在美国总统杜鲁门陪同下抵达密苏里州富尔顿,在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铁幕演说实际上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这就是“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是美国“冷战”的宣言书,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的局势,……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主义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我们头上。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运。
——杜鲁门在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国会上的演说
马歇尔计划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借出席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并接受名誉学位的机会,提出美国帮助欧洲复兴的建议,即“马歇尔计划”。1948年4月3日,杜鲁门总统签署了马歇尔计划。
美国国务卿
马歇尔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①推动了西欧经济复兴;②有助于美国资本和商品的输出;③有利于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势力在西欧的渗透,把受援国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1949年3月18日美国和西欧国家公开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同年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后正式成立。1949年8月24日,条约经各国陆续批准后开始生效。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高层、外长、国防部长组成,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
1946年 丘吉尔铁幕演说(冷战的序幕)
1947年 杜鲁门主义(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1948年 马歇尔计划(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
1949年 北约成立(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


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1946年 丘吉尔铁幕演说(冷战的序幕)
1947年 杜鲁门主义(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1948年 马歇尔计划(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
1949年 北约成立(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


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1947年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9年 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1955年 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全面冷战局部热战)
对德国及其柏林的分区占领
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为防止公民自由外流和西方势力入侵,沿西柏林四周筑起了一条由水泥墙、钢丝网和瞭望塔组成的封锁线,此封锁线被称为“柏林墙”(“反法西斯防卫墙”),它阻止了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来往,成为德国分裂的标志。
1948年8月,美国扶植朝鲜半岛南部建立大韩民国。同年9月,苏联扶植朝鲜半岛北部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签字仪式就在板门店举行。
1950年,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侵略朝鲜。图为联合国军”在朝鲜登陆。
朝鲜战争(1950年6月-1953年7月)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鲜与韩国之间的民族内战,后美国、中国等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冷战中的一场“热战”。
越南战争从1959年至1975年共历时16年,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最激烈的大规模局部战争。美国(1961-1973年)先后投入250多万部队,动用了除核武器外的所有尖端武器,期间被击落击毁各种飞机7000余架,耗资4000多亿美元,死亡5.6万人,伤30万人以上。在越南投下800万吨炸药,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
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运送导弹的船只,这些导弹被大胆地成排放在甲板上
u-2高空侦察机拍摄出的古巴一个装备就绪的导弹基地
材料: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结合所学列举“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有关史实。
欧洲冷战: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北约与华约;西德与东德的建立、柏林墙事件等。
亚洲“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国内战。
特点: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
从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就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虽然相互指责对方的行为,但是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另外还有其他秘密渠道……两国逐渐达成了谅解: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等设施,并且保证今后不再将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美国承诺不侵犯古巴……因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意让危机升级,努力避免直接的军事对抗,这是古巴导弹危机最后得以平息的根本原因。
——刘金质《冷战史》
积极:
A.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掩盖了一些地区冲突、矛盾等。
B.为了在两极格局中取得优势地位,双方都注重发展经济、科技,都程度不同的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进行改革,推动了世界整体发展。
两极格局
的影响
两强相争 世界不宁
势均力敌 避免大战
消极:
A.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世界处于核战威胁下,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
B.冷战带来了一些地区国家的分裂和冲突。
C.美苏争霸给美苏双方带来巨大经济负担。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了二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摘自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两极中孕育多极)
1、走向联合的欧洲(西欧)
2、日本的崛起和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不结盟运动力量的兴起
4、78年后中国的逐渐崛起
走向联合的欧洲(西欧)
原因:今非昔比的国际地位
地缘的有利条件和联系的日益密切
安全与发展的要求
过程:1950年、1951年、1967年、70年代起
(92、93年)
影响:促使西欧经济实力大增;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冲击两极格局,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日本的崛起和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二战后美国的对日政策
2、1948年后美国的对日政策
3、朝鲜战争的影响
4、日本政府的科教、经济政策
原因
影响
冲击两级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
国家
增长率%
联邦德国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6.6
5.6
5.3
2.9
9.6
3.5
1971年尼克松:“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它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它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不结盟运动力量的兴起
1、加速殖民体系的崩溃
2、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
3、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原因
影响
为摆脱美苏的控制,维护自身的独立和发展,寻求互相团结和扶持
历程
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万隆会议)
1961年:正式形成(贝尔格莱德会议)
20世纪70年代起:反霸、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截至2012年5月)拥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的松散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成员国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
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发展变化
时间:20世纪60、70年代
表现
影响:
欧洲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兴起
中国的振兴
实力上升
实力下降
强大的美国
强大的苏联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冲击着两极格局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东欧剧变
两级格局瓦解
多极化加强
东欧剧变是各国长期积累的复杂矛盾在国际力量推动下总爆发的结果。从自身来讲,各国长期照搬苏联模式,忽视经济建设平衡协调发展,改革鲜有成效,人民生活水平未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各党忽视自身建设,官僚主义、腐败现象蔓延,严重脱离群众。外部原因则包括:苏联改革的严重冲击,戈尔巴乔夫在剧变期间施加的压力;美国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政策,对东欧剧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象出版社《历史必修一》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度集中的官僚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使苏联失去了生机和自我更新能力;经济建设未能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军备竞赛和对外扩张导致国力过度消耗;历史上民族政策的失误埋下了民族分离主义的祸根;政治改革走向极端,导致政局失控。此外,美国等西方国家长期推行的和平演变政策也对苏联解体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大象出版社《历史必修一》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大曲折,是苏联模式的受挫,但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它证明社会主义建设应该同本国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它证明社会主义改革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应该稳中求进;它证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需要长期的曲折斗争才能成功。
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冷战格局中结了。但是持续40多年的东西方冷战思维模式或认识框架,仍然在现实国际关系中表现出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依循“冷战思维”行事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反映在:(1)继续推行把西方价值观强加给不同发展模式的国家的战略。(2)加强冷战时期形成的同盟关系,把俄、中等国作为潜在对手加以围堵。(3)维护霸权,谋求美国独霸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冷战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加速发展,由一两个大国或大国集团操纵和主宰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美国继续按“冷战思维”行事,有悖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
世界形势: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表现)
世界格局:两级格局瓦解,新格局未形成
呈现多极化加强、 “一超多强”局面
美苏争霸和美国独霸世界的企图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而世界多种力量的发展则会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构成制约,从而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世界多极化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它将为各国不分大小强弱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创造条件,改变长期以来个别霸权国家主宰世界的局面。
世界多极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为对付共同的威胁——恐怖主义等,国际间开始尝试进行新的对话并加强合作,从而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缓和和改善国际间的关系,促进相互合作。对话、协商成为解决国际问题和争端的主要途径。
世界多极化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的缓和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一种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谋求世界霸权的国家总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世界的多极化发展则为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和共同繁荣提供了保障。
世界多极化是世界多样性的反映
总之,世界多极化将缔造一个更加灿烂美好的世界,但这一进程也将是复杂而漫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