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
(必修一、二)
D、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必修二 专题八)
E、美苏争峰和世界政治多极化(必修一 专题九)
B、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必修二 专题六)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开创:罗斯福新政(必修二 专题六)
C、苏联社会主义建议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必修二 专题七)
E、美苏争峰和世界政治多极化(必修一 专题九)
A、雅尔塔体系(选修三 专题四
1、概念: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2、内容(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①处置战败国。
②重新划定欧亚政治地图。
③建立联合国。
①、打败德国、日本法西斯,并在两国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及军国主义,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②、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边界。
一、美苏争峰(两极世界的形成 )
3、条件:
①美国在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②苏联在战后由于政治、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惟一能抗衡美国的国家。
③德、意、日法西斯集团被打垮,英法在战争中受到重创而衰落。
表现在:军事上:
经济上:(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
外交上:
4.实质: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就是建立在美苏两强实力均势基础之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B、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的开始
1、概念:冷战政策是指美国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同时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
2、原因:
①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②由于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冲突加剧,同盟关系破裂;大战刚刚结束,美国不愿也不敢重燃战火,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全球战争,美国又不敢贸然越过战时美苏划定的范围界限。
E、美苏争峰和世界政治多极化(必修一 专题九)
A、雅尔塔体系(选修三 专题四)
一、美苏争峰(两极世界的形成 )
3、形成过程:
评价:这实际上是美国准备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美国势力,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影响,由局部扩张发展为全球扩张。1947.3
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借助经济手段稳住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1947年6月
[提示] “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和区别: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实质都是要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但是杜鲁门主义是公开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是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2011·北京丰台模拟] 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 )
A.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导致美苏军备竞赛
②两强相争使世界不得安宁,冷热战交织,造成国际局势紧张。
消极影响:
4、评价:
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③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④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积极影响:
A美苏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B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共存,彼此借鉴经验,吸取教训,推动世界整体发展。
C不结盟运动出现,第三世界崛起。
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两国又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B、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的开始
E、美苏争峰和世界政治多极化(必修一 专题九)
A、雅尔塔体系(选修三 专题四)
C、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一、美苏争峰(两极世界的形成 )
C、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
1945
1948
1950
古巴导弹危机
第三世界
抗美援朝
补充:在中国:“扶蒋反共”
(2011年浙江省五校联盟第二次联考)22.二战后,以英法为代表的欧洲已不再是世界中心。以下事件能表明这一点的是
①马歇尔计划 ②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 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④欧洲煤钢联营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浙江省温州八校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21)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D.雅尔塔体系的长期存在
(2011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23)学习“美苏争锋”这一课时,就美苏两极对峙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结论,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不正确的是
A.浪费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
B.导致德国和朝鲜的分裂
C.使得世界人民一直处在核战争的恐惧之申
D.导致东欧剧变
(2011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22)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2010年4月衢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19)“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 )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
(2010·唐山模拟)二战后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杜鲁门的上述言论充分反映了 ( )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B.二战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
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要求全世界采取美国的制度
D.美国想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
(2009·镇江调研)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到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 )
A.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
B.杜鲁门在国会上发表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
C.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D.美国发动朝鲜战争
(2009·南京模拟)20世纪40年代,美国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中说:“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这个问题我们有能力解决,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文中的“政治力量”指的是
A.英国 B.苏联 C.日本 D.德国
(2010·沈阳模拟)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这里的“几雕”是指
①稳定了西欧经济 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 ④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09·广州模拟)二战后,首先成为“冷战”焦点的地区是 ( )
A.拉丁美洲 B.东欧 C.亚洲 D.西欧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政策中,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
A.建立经互会 B.推行杜鲁门主义
C.建立北约组织 D.实施马歇尔计划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美苏争峰(两极世界的形成 )
D、美苏争峰和世界政治多极化(必修一 专题九)
1、多极化的理解:“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但还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格局。
2、多极化趋势的表现(新兴力量的崛起):
1)欧共体的形成(联合)
思考题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增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摘自《世界史》
材料二: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的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环境来看,走此途径,也是有共同基础的。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摘自《世界史》
材料三: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人教社《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⑴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世界近、现代史上两个试图统一欧洲的例子,并分析它们失败的共同原因。
⑵结合二战后的史实说明“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⑶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及目的。
⑷二战后至今,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
⑴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世界近、现代史上两个试图统一欧洲的例子,并分析它们失败的共同原因。
⑴拿破仑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和法西斯德国都曾企图独占欧洲。
失败原因: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损害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利益,引起了欧洲的广泛反抗;建立在军事征服基础上,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民族意识;遭到以英国为首的政治、军事同盟力量的反对。
⑵结合二战后的史实说明“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⑵二战后,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遭到严重削弱;形成了以美苏对抗为核心的两极格局;
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组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德国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
受到来自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威胁。
⑶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及目的。
⑶成立原因:欧洲实力削弱,苏联严重威胁,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加强。目的:加强欧洲国家间的联系,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
⑷二战后至今,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
⑷特征:由经济联合到逐步走向政治统一。
历史趋势: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38、(26分)自19世纪初至今,欧洲由分裂走向了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12年侵俄战争前夕,他曾对富歇说过:“我们应当有一部欧洲法典,一个欧洲的最高法院,一种统一的欧洲钱币,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法律。应当由我把欧洲的各国人民变成一个统一的人民,巴黎要成为世界的首都。”
——乔治·博尔多诺韦《拿破仑》
(1)材料一中,拿破仑统一欧洲的设想和方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失败的原因?(8分)
例题二:《2012年浙江省高考模拟文综》
(1) 设想:以本国为主宰统一欧洲。(2分)
方式:以武力统一欧洲,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 (2分)
原因:武力统一违背欧洲各国人民的意愿,侵犯了各国人民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反抗;武力统一建立在军事统治基础上,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4分)
材料二 “……在我们的时代,大量的贸易、国际共同事业、没有国界之分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交通、频繁的旅行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推动欧洲各民族向着这个方向迈进。因此,我的政策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欧洲国家的协调,以便发展各民族之间的各种联系,来扩大它们的团结。我们可以设想,以此作为出发点,尤其是如果有一天它们受到威胁时,那么,这种演变的结果就有可能使它们联合起来。” ——戴高乐《希望回忆录》
(2)材料二中,戴高乐实现欧洲统一的观点是什么?列举20世纪50、60年代的史实证实其设想的可能性结果?(8分)
(2) 观点:主张通过各国间协调和合作,进而实现真正的统一。(2分)
1951年,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建立欧洲煤钢联营;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经济共同体。(6分)
材料三 1957年西欧六国签署了《罗马条约》,它的基本内容是共同市场和共同的经济政策形成,核心是关税同盟和共同的农业政策。……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大大扩大了一体化范围,确立了分阶段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步骤。……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事务的合作。……1995年欧盟成员国增至15个,2002年,又同意接受匈牙利等10个中欧国家入盟。
(3)根据材料三分析《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与《罗马条约》相比内容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促使东欧和西欧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大欧盟的形成和扩展体现了当今世界怎样的发展潮流?(10分)
(3) 变化:从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4分)
条件:雅尔塔体系的解体。(2分)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4分)
(1)原因:
1、思想文化因素: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而形成的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2、政治因素: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政治渗透和经济控制和苏联东欧国家的威胁的影响,使欧洲各国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3、经济因素: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认识到的加强联系的必要性;
4、历史因素:近代欧洲各国的冲突和战争不断,给欧洲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为了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必须联合起来。
5.法、德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
1)欧共体的形成(联合)
欧洲的联合
(2)、欧洲联盟是怎样逐步形成发展(过程)
经济实体
政治经济实体
趋势:
欧元
1999问世
2002流通
欧洲的联合
(3)、评价
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性质:是西欧国家推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 。
一体化进程的特点:
一是参与国家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二是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经济领域延伸;
三是由经济一体化向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方向发展。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节选)
根据材料,概括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的特点。联系所学知识谈谈欧洲经济共同体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8分)
特点:促进欧洲经济共同均衡发展,加强成员国之间联系;建立共同的市场和相近的经济政策;以共同的政策和税率对待第三国家;逐渐超越经济联合,促进各国法律一致等。(4分)。影响:有力冲击两极格局,在资本主义世界构成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挑战,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加强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4分)
影响:
对内:经济:强化了欧洲各国经济关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政治:经济一体化促进和带动政治一体化。1975年欧洲议
会成立;
外交: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军事:加强成员国内的防务合作。
对外:增强了欧盟各国在世界中的影响了,冲击了两极格局,增
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
欧洲的联合
欧洲联合的国家是怎样不断增加的?
欧元诞生过程
1969—1971 “维也纳计划”出台。
1989 “德洛尔报告”
1999 欧元正式问世
2002 欧元成为欧元区
单一流通货币
1991 “马约”确定加入经济货币联盟的“趋同标准
1995 马德里“欧盟首脑会议”
1979 欧洲货币体系宣告建立,“埃居”诞生。
欧元共分7种面值,即5、10、20、50、100、200和500欧元,每种纸币正面图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门和窗,象征着欧盟推崇的合作和坦诚精神。此外还描绘了欧盟的12颗五角星,它们充满活力,和谐地并存于当今的欧洲。纸币的反面是各类桥梁,包括很早以前的小桥和现代先进的吊桥。桥梁被视为纽带的象征,象征着欧洲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各种门、窗、桥梁等图案分别体现了欧洲各时期的建筑风格,
面值从小到大依次为古典派,浪漫派、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和洛可可式、铁式和玻璃式、现代派建筑风格。欧元硬币由8种面额组成,包括1、2、5、10、20、50欧分和1,2欧元,并具有一个统一的硬币正面和一个体现国家特征的硬币反面。
欧元的设计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
思考题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4分)
目的: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3分)
影响:推动了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分)
思考题五:二战后美国与西欧关系的演变
(1)战后初期,经济上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得以控制西欧。政治上通过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组织,把英法等西欧国家推向了与苏联对抗的最前线;
(2)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欧国家同美国的控制反控制的斗争日趋激烈。欧共体的成立和扩大,使西欧有力的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3)80年代以来,特别是欧盟的成立,随着经济的增长,并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西欧成为可以同美国抗衡的重要力量。
(2011年浙江省高考名校名师新编“百校联盟”交流联考卷(二),22)下表是“美日欧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下列对此表解释合理的是
A.50至70年代美国经济逐渐衰退
B.体现了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对日本经济发展的推动
C.欧洲联合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了冲击
D.世界经济由50年代美欧两强变为70年代三足鼎立
陕西五校2012年5月份模拟(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材料二 在“后美国时代”图景中,一大批国家正在发展壮大,世界各主要区域的政治经济力量正在整合,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极世界正在显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12分)
(2)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判断。(3分)
①西欧崛起的因素:经济上: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2分)政治上: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2分)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任答其中两点2分)
科技上: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技兴起。 (2分)
②美国能主导世界的因素: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进行科技革命;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等。(4分,列出其中两点即可)
同意,当前多极化的趋势下,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已经不可能。
不同意,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3分,任选一种回答)。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美苏争峰(两极世界的形成 )
D、美苏争峰和世界政治多极化(必修一 专题九)
1、多极化的理解:“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但还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格局。
2、多极化趋势的表现(新兴力量的崛起):
1)欧共体的形成(联合)
2)日本的迅速兴起
2)日本的迅速兴起
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政治:民主改革,消除封建残余,实行非军事化;
②经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与调控;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府主导型经济)
③文化: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④外交:坚持依赖美国保护,发展外向型经济,特别是利用两次
大战,利用订单推动本国经济发展。
日本迅速发展的表现:
①50年代中期
②60年代末
③80年代(1987年)
④90年代(世界经济强国,最大债权国等)
日本迅速发展的影响:
①对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实现以美日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②对世界:随着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资本主义经济领域开始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打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美苏争峰(两极世界的形成 )
D、美苏争峰和世界政治多极化(必修一 专题九)
1、多极化的理解:“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但还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格局。
2、多极化趋势的表现(新兴力量的崛起):
1)欧共体的形成(联合)
2)日本的迅速兴起
3)中国的兴起
4)第三世界的崛起
独立自主
1961
材料阅读与思考(必修一教材,163页练习)
请回答: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20世纪50-70年代西方经济发生了什么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